七一社区        注册

在新常态下创新发展

江苏省华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 吴协恩

2015年01月27日14: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向《党支部书记》杂志的读者问一声新年好,并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成功。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有这样一种共识,华西村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不断跨越的意识,这也是华西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对此也有同感。那么,进入新常态,华西人在想什么?干什么?华西村的新理念和新发展,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国梦给予什么样的启迪?

什么叫新常态?我认为,关键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华西村能有今天,主要是不断创新转型理念、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人才理念、创新工作理念。同样,在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华西村更要以创新的意识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步伐。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抓转型升级,对此,没有人让我们转,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转。我的理解是,转型升级不能“赶时髦”,而要按照中央精神,脚踏实地地转,要真转而不是假转,实转而不是空转。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华西村目前已经成功拓展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三产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已经实现“四六开”。今后3至5年内,我们还要达到“新常态”标准下的“三七开”。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理念。我们华西村在转型之初,就立下了“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战略目标。应该说,华西村发展到现阶段,不是“慢一拍、跟着走”,而是“早一拍、领着走”。转型更重要的,其实是理念的转变,不一定非要换个行业才叫转型,也不一定是都搞高科技才叫转型;传统产业做好了,让它更可持续、更有效益,也是一种成功的转型。转型不是丢掉这一块,发展那一块,而是巩固提升这一块,创新拓展那一块。说到底,理念创新就是看你想不想动脑筋、肯不肯动脑筋、会不会动脑筋。在新常态下,人的素质的提升,更是发展转型的根基,我们的新理念是: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让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过去50年,我们让华西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再来一个50年不行吗?建设百年华西,我们有这个自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到了新的高度。从华西来说,重点是要抓好两句话,就是依法治村、依法治企。不管治村,还是治企,都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原则性就是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不能简单地认为,逢年过节吃顿饭、发个奖,就是关心职工。归根结底,要公平、公正,特别是要做到“给一支笔以监督,让一言堂能杜绝,使一刀切可防止”;灵活性就是要制度管人、人管制度,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要因时、因势、因事,实质应该是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近年来,我们提出了“不要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要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比如用人上的管理,我们就提出了“三车原则”:合适的人要请上车,到站的人开心下车,坐错的人要换辆车。既要管好干部,又要教育好干部,管好干部光靠自律不保险,要靠制度与自律“双约束”。而制度的建立要有度,要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对华西村的企业,我们要求一把手在日常管理中要正确认识“一抓到底”。什么叫“一抓到底”?这当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抓住大事,二是抓得及时。具体来说,就是谁分管谁来抓,要抓大事、抓要事、抓急事,而不是大事小事一把抓。这样做,也体现了我们始终信仰法治,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融入到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习惯。

华西村不是华西人的,华西村的成功模式应该由大家共享,我们有责任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从2006年至今,我们已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党组织开展互学交流活动。至今,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超过30万人,仅贵州一个省就举办了56期培训班,培训干部11000余人。我在培训班上常讲,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框定在一个模式中是不会成功的,百花齐放才能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国人的共同理想。我也有我的“华西梦”,就是要建立一个“百年华西”。为什么要提出“百年华西”,就是可持续,不仅经济上要可持续,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的可持续。老书记去年走了之后,我对此的理解更深刻了。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为华西人留下了物质的高楼大厦,而在于他留下了思想的高楼大厦。老书记身上最值得我们传承的有三点: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出思想、无私奉献,文化才是真正能传承的,老书记留下的真正财富是精神财富。所以,老书记身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国人的共同理想。我也有我的“华西梦”,就是要建立一个“百年华西”。为什么要提出“百年华西”,就是可持续,不仅经济上要可持续,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的可持续。老书记去年走了之后,我对此的理解更深刻了。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为华西人留下了物质的高楼大厦,而在于他留下了思想的高楼大厦。老书记身上最值得我们传承的有三点: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出思想、无私奉献,文化才是真正能传承的,老书记留下的真正财富是精神财富。所以,老书记身上好的东西,我要先学。为此,从2013年开始,我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其实上级这些年来批给我的奖金,至今已有8000多万元,我也全部留给了集体。未来5年,我也为自己定位了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老书记创造的品牌和诚信,以及华西村的无形资产,5年当中不用集体一分钱,能够实现至少30个亿的效益,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来华西人也能叫我一声“老书记”。华西人管我父亲叫“老书记”,是对他为华西村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和奖赏,这些年来,我叫他“老书记”都习惯了,连叫爸爸的机会都很少。我这个“新书记”做得好不好,怎么衡量,我的想法是,等我退休那天,如果华西的村民都能叫我一声“老书记”,那将是我最幸福的事。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