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爱得疼了爱得痛了

2015年01月24日08:11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爱得疼了爱得痛了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赵敔 著

  花城出版社 2014年12月

  定价:35.00元

  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我读完了赵敔的《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赵敔的文字内敛却又丰富,就像爱与疼痛本身,更多的时候都是无语凝噎,不觉者风清云淡,唯知者泪千行。从上一年十二月开始,到下一年五月结束,赵敔用文字描写了生命最后日子里的母亲以及陪伴在母亲身边的自己。而疼痛,是自始至终的主题,无论是文中母亲那无可解除而又渐入骨髓的疼,还是文章作者自己心头那欲说还休缠绕不去的痛。从赵敔的文字中,我们或许会清晰且具体地看见,那一份长久以来我们或无心忽视,或刻意逃避,或力不从心,却又最终无可挣脱的,两代人的爱与关系。

  离开又回来。

  赵敔用这样五个字简单概括她与母亲的爱与关系。父亲过早地离去,女儿或许应该更多地陪伴母亲生活。而赵敔却选择了离开。这一方面看似是3000公里外的异乡有着她的梦想与爱情,而另一方面却是她一心要离开“母亲的生活”的实质。想想,有时候我们真的都是这样离开深爱着我们,却又正在老去的亲人:我属于我自己,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离开就是告诉你们,没有你们我也可以生活得好好的。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离开的,自信,从容,还带着几分自由的快感,以至全然忽略了那身后坠入深深孤寂的目光。

  然而,死亡似乎是突然间站在了眼前。离开后的我们无可避免地错过了父母老去的诸多细节,且当父母的意外消息传来,我们还在为请假、工作、前途诸多的细节困扰。是的,回来是必然的。虽然是在这样一种生命“告别预演”的迫使下。回到了癌症晚期的母亲身边,赵敔这才深深感知,母亲对自己的需求是那样地强烈而又具体。虽然只有100多个日子的相处,却又足以让女儿深切地感知:母亲,女人,家是她的全部,对于家人,她不能放手,不可以放手,不应该放手,一放手就什么都没有了。母亲在父亲因病离世后,以一种强势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这是生活的逼迫,也是生活的需要,却最终成为了女儿决意离开的原因。

  这就是爱吗?像一场拔河,相互牵着的疼,相互扯着的痛。

  女儿的疼痛可是那一种将对爱的背离过成了生活本身的坚忍和疲惫?因为离开,离开后的成长,她当然理解并深爱着母亲,甚至为了这最后的陪伴放弃了在北京多年的拼博,而在她的身心里,却又是“每一个细胞都疲惫”的现实,她始终无法接受母亲那一份将一种生活过到底的强势,即便是身陷病痛的母亲,她不再反抗,却又不由自主地疲惫。她甚至坦言,回来,只是为了“有人陪着的旅行能让路上的风景多一层温暧。”

  而母亲的疼痛呢,可是对那一份至死也不能给予的爱的深深抱憾与担忧?赵敔文字里多次提到母亲的“后事交待”,那种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气氛母亲又如何不能感知?她终究不能,终究无法真真切切地将那一份爱给予这样一个在外多年,已然成长的女儿。有时候,病中的她只能以无理挑剔、闹情绪、任性这样直白浅湿的方式,来表达她对这样一份爱的依赖。不知道她弥留之际那眼角的一滴眼泪是否在说她已然把心放下。“你可以留下来了,我就可以安心多活几个月了。”女儿失去在京工作的那天,这是母亲说给女儿的话。她就是这样,爱得固执,爱得真切。

  读赵敔的《我和我母亲的疼痛》,我们或许会发现:爱,无论是男女之爱,血亲之爱,都是这般真切丰富而又言之不尽,言之不及,倒是那一份彼此心头的疼痛是清晰而又明白的。爱得疼了,爱得痛了,这爱就有着呼吸,有着生命。还隐约记得,有那么几句诗是这样写的:

  我爱你

  不仅仅是深深爱着你的样子

  还深深爱着深爱着你的

  我的样子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