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3日05:05 来源:南方日报
三年农改使顺德农民获益良多。戴嘉信 摄
用时19天,完成了全镇14个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在2014年顺德区村级党组织换届中,陈村镇上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一举扭转在上一次换届中“拖后腿”的局面,由顺德全区最迟变成为佛山市首个完成该项工作的镇街。
不仅仅是陈村,在去年的顺德村居换届选举工作中,顺德都较以往顺利,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绝大多数选举工作。
在2011年顺德区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前,问题已经出现。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剧烈变化,顺德“三农”发展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由“三农”问题引发的上访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不久前召开的顺德三年农改总结会议上透露,经过三年的农改,顺德村居得益于农村集体交易平台上线、“党代表工作室”使基层民意直达党代表、免费法律援助提升居民法治意识等多项举措,基层更加稳定。三年农改,造就了顺德“稳压器”,基层矛盾明显减少。
同时,农民分红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据统计,2013年全区农村人均股份分红1877元,比2012年增加6.23%,比2011年改革之初增加31.7%。
●南方日报记者 刘嘉麟
集体资产阳光交易增收近三成
1
集体资产阳光交易增收近三成
顺德推动农改,首当其冲的就在于大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目前顺德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约100亿元,是农村居民享受集体福利的主要源泉,但由于资产交易缺乏民主决策、信息公开,成为股民上访、干群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2012年2月,顺德正式出台《顺德区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交易试点管理办法》,通过集体资产交易阳光化,同时为居民提供了一条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
阳光化交易在顺德已经成为常态,不少镇街都尝到了甜头。三年来,顺德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成功交易4156宗,合同标的总额20.56亿元,溢价达到30%。
江义村远离镇中心,长久以来,招商较难,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光说,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扩大了宣传范围,还能充分保证价高者得,鱼塘投标价提到了每亩7300元,“口袋更充实了,马上又能有新居,村民对村干部就会更信任。”
据统计,2013年全区农村人均股份分红1877元,比2012年增加6.23%,比2011年改革之初增加31.7%。
在管好农民钱袋子的同时,顺德也积极推动建设公寓式村民住宅小区,以宅基地固化指标换楼房,帮助解决农民的居住问题。目前,乐从、杏坛、均安等顺德多个镇街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公寓式村民住宅有5个,分别是大良“金沙人家”农民公寓项目、龙江西溪农民公寓项目、乐从沙滘北村“北岸美庐”农民公寓项目、均安“翰苑”农民公寓项目和均安沙浦农民公寓项目,预计可解决4291个固化宅基地指标。
其中,鹤峰社区用34亩土地解决涉及历史遗留的153亩宅基地,让461户村民得以“上楼”。“每平米2700多元就可以购买一套住房,我们不仅以远低于市场价购买,楼下铺位出租还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村民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农民公寓”的利好,刺激了不少村居的发展信心,勒流龙眼村有关负责人说,该村将规划800多亩商住聚集区,发展高层公寓,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商的便捷生活环境。
事实上,“农民公寓”一旦开建,从工程招标到施工的采购、财务等项目都不再是村干部“说了算”,而是通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向社会全面公开,投资者登录该平台即可查询。不仅如此,小到鱼塘投标,大到集体建设用地、厂房商铺,面积大小、期限长短、标的金额一目了然。
“手机村务通”提高行政效能
2
“手机村务通”提高行政效能
在基层,一些小问题不及时解决也容易积累成大矛盾,畅通的民意搜集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卫生有死角,路灯不亮了,在农村,这样的“琐事”时有发生,怎么办?在勒流街道,借助全面铺开“手机村务通”服务,南水村村民只要下载手机客户端“勒流南水”,拍照上图、发表投诉,如果村干部没有积极回应或处理,该投诉意见便一直“亮红灯”。
“手机村务通”的开通也在倒逼村干部提高行政透明和行政效能。村民足不出户还可以查询村务、财务公开信息,在线咨询医疗、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学等问题。“今天开了一个会议,表决了什么事项,都会在手机村务通上公布。”南水村有关负责人说,即便是在外做生意的村民、读书的学生都能知道本村的动态信息。
“以前是到了年底才一次性公开村务,现在是每天都在公开。”该负责人说,手机“村务通”方便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据统计,截至目前,在率先开通的南水村,“手机村务通客户端软件平台”下载量达14398次(包括村外用户)、收到留言2146条,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型村务公开和民主参与模式。
遇上本村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村民还可以将问题“上交”。目前,顺德全区建立了247个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定期到工作室接访,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由党联机构整理和转办,并及时将重要信息向区委党联办和区政府报告。为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办理情况与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
在容桂街道马冈村,村民阿光曾经最为头疼的是村里拖了18年的宅基地分配问题。当时,120户村民提交的宅基地申请通过了国土部门的审核,部分村民还缴纳了一定的购地款,但后来国土部门更换了审核标准,有近60户居民没有通过审核,为此意见非常大。
直到去年5月,顺德区长黄喜忠以党代表身份来到马冈村接待群众,村民毫不客气地抛给他这个经年难解的问题。黄喜忠搜集问题后,迅速通过党联办提交给容桂街道办,让其提出解决对策。事后,宅基地分配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依托顺德区党代表网上工作室和党代表24小时服务热线,党代表还可以通过个人微博在第一时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从去年起,顺德区人大也在各镇街试水人大代表联络站,由代表定期接访,居民又多了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
■纵深
法治化探索下的村居治理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村居治理法治化成为实现顺德农改、推动基层善治的一个支点。
陈村就是推动村居治理法制化的佼佼者之一。在农改启动前,随着陈村一跃成为广佛都市圈核心,城乡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让村居及社区基层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该镇曾试过没能如期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成为顺德全区最迟的一个。
3年前,面对集中爆发的城乡社会矛盾,陈村镇被省委、省人大、省依法治省办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法治镇创建先行点,随后又被确定为“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单位”,全面推进法治镇建设和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工作。
陈村将法治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了《陈村镇全面推进法治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农村和社区,举办系列普法讲座、培训班,发放法制宣传画、法制宣传读本LED屏,随时随地普法;推动“法制进学校”,在镇内18家中小学校建设驻校警务工作站,提升学生法制意识从娃娃抓起;通过“一员工带一企业”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身边的人在生活中诚信经营、守法用法;成立陈村义务调解员,由退休老师、老干部、农村长者、专业人士等组成,参与民间纠纷的调解……陈村人的努力也收获了硕果,历经3年创建,陈村依法化解40多项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基层治理“大逆转”。
在2014年换届选举中,陈村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翻身仗”,提前完成换届工作。就在2014年4月,陈村镇人民政府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称号,为全省唯一的镇政府单位,曾经的“问题镇”华丽转身为“优等生”。
如今,更多的法律服务也走进了村居。2011年,顺德在全区部署“一村居一律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以前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发现有人乱张贴当场罚款200元,但‘法律顾问’指出村委会没有执法权,该规定很快被废止。”江义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光说,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解决村内复杂纠纷,都习惯叫上律师答疑解惑。
法治观念不断向村居“浸润”,马东村党支部书记徐兆祥就明显感觉到,法治思维在村民头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村民有问题都希望通过调解、走法律途径解决。”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