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像毛泽东那样听汇报

苏马

2015年01月23日13: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听汇报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毛泽东的有些认识和决策,来自听汇报的调查研究。其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文献《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后写成的。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经常听取各级领导干部的汇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事实的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科学的决策。如今的领导干部若想提高领导能力与水平,就要向毛泽东学习,像他那样听汇报、作决策。

专门听取汇报,调整重大决策

毛泽东听汇报时,总是让自己的思考、认识同汇报人的见解进行交流和比较,从而对自己已有的思考、认识加以确认、深化或补充。即使决策后,下级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还会专门听汇报,倾听其陈述理由。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蒋介石则调集了大量兵力,顽固对抗。中原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如何打破僵持局面?运筹帷幄的毛泽东,从全局上进行战略构想。身为华东野战军指挥员的粟裕,也在思考。他认为,我军在中原战场上已集中了十几个能打硬仗的纵队,并有华东、华北和中原解放区为依托,只要能打两三个大歼灭战,局势就会改观。1月22日,粟裕把他的意见电告中央军委,“斗胆直陈”。

毛泽东在思索更积极、更大胆的战略进攻。看过粟裕电报后,他与周恩来、陈毅商议,决定提前实行渡江南进这一着棋。2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要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并提出三个方案,望他“熟筹见复”。

经过再三思考,粟裕31日复电中央军委,报告对渡江南进的意见,并重申他22日电的建议。毛泽东对粟裕的坚持很重视,但与陈毅研究后认为:派重兵南进,最能调动中原蒋军主力去江南,扭转中原战场局面,发展战略进攻,仍坚持原决策不变。2月1日,毛泽东给粟裕发电,指示部队休整一个半月,3月下旬出动。粟裕接到电报后,率部队到濮阳休整,准备执行渡江南进的任务。

粟裕没有停止思考。4月18日,他又给中央军委发去一份3000字的电报,详细说明了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以及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歼灭战的意见。毛泽东看到粟裕电报后更加重视,要返回前线的陈毅和粟裕立刻来中央,当面汇报他们的意见,“商量行动问题”。

4月30日,毛泽东在阜平城南庄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粟裕汇报。粟裕详细阐述了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集中兵力更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毛泽东觉得他的意见很符合实际。中央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粟裕的建议。

5月5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出,“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道路”,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由他指挥华野西线兵团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这个重大决策的调整,对此后南线作战的整个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下级坚持自己意见的情况下,毛泽东专门听取其汇报,采纳合理建议,调整重大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气度。

详细听取汇报,树立先进典型

统领和驾驭全局的毛泽东,在听汇报时经常围绕某个问题深入发掘,弄清本质,把它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认识高度。大寨这一先进典型,就是这样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在全国树立和推广的。

1964年3月27日,毛泽东乘专列南下视察。28日,到达河北邯郸。此地与山西相邻。毛泽东外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听取当地领导人的汇报。这次,毛泽东听取了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省长刘子厚和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的汇报。

陶鲁笳主要汇报山西的农业情况,其中汇报了大寨艰苦创业的历史,汇报了大寨人自力更生、战胜自然灾害的事迹。陶鲁笳三次到大寨蹲点,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汇报得很具体。

毛泽东认真听着,不断提出问题,追根问底。汇报在毛泽东和陶鲁笳的一问一答中逐渐展开。

陶鲁笳汇报说,自己经过蹲点,了解到大寨的生产和政治思想工作都很出色,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是个生产能手,也是个政治思想工作能手,管理工作抓得严,公私分得清。山西省委多次表彰大寨和陈永贵,号召全省农村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学习大寨的先进经验,学习陈永贵的好榜样。

对于陶鲁笳汇报的大寨典型,毛泽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毛泽东一贯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他在中央苏区时就树立了“模范兴国”的典型,后来又树立了张思德、雷锋和王国藩的“穷棒子社”等典型。

陶鲁笳还汇报说,大寨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的劳动要好于一般群众,党支部委员要好于一般党员,党支部书记更要好于党支部委员。陈永贵认为,只有这样,党支部才有资格领导生产。毛泽东听了赞赏道:“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样,纸上谈兵不行;你不参加打仗,怎么会指挥战争呢?”

毛泽东问陶鲁笳:“陈永贵识字不识字?”陶鲁笳回答:“陈永贵43岁扫盲,今年50岁,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不久前他在太原作报告,赵树理听了很佩服,说陈永贵的报告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合乎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毛泽东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啊!陈永贵识字不多,做的事情可不少呀!”他得知《人民日报》宣传过大寨,便叫秘书去找那天报纸,要仔细看一看。

大寨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大丰收。1960年公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长江以南地区到1967年实现400公斤的亩产指标。陈永贵领导的大寨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通过战天斗地,1963年就使粮食亩产接近了400公斤,这是一个奇迹。毛泽东经过核实,决定在全国树立和推广大寨这个先进典型。

毛泽东继续南下视察。所到之地,他都同当地领导人讲大寨经验,讲大寨人的自力更生。同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靠自力更生,要多出几个大寨,多出几个陈永贵。”

毛泽东通过详细听取汇报、仔细核实情况,进而站在全国的高度,将大寨树立为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学习大寨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泛听取汇报,总结发展道路

听汇报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毛泽东的有些认识和决策,来自听汇报的调查研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文献《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后写成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建设经验,我们国家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办法。敢创新、善创新的毛泽东,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亦步亦趋。他经常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开始破解这一重大课题。

当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连续用40多天的时间,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以及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这是毛泽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专题调查研究。

毛泽东没有召开集体汇报会,而是采取了分别听取汇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人员少、环境宽松,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实际情况,平和地与汇报人沟通交流。

每次汇报,毛泽东都要求汇报人不要照本本念,而要随便说。毛泽东全神贯注地听汇报,不时插话提问,提的问题很细、很专、很深。例如,他向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询问,地质年代如何划分、石油是怎么生成的等专业问题。毛泽东还经常发表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他的见解精辟深刻,切中要害。例如,关于学习苏联,毛泽东说:“要分两类,一类按中国的,一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学。如土改,恩赐办法我们不学,我们是发动群众……技术问题横直一概照抄,比较好的,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的,学过来再说。”

随着汇报交流的进展,毛泽东了解的情况越来越全面,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入,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最后几次听取汇报时,他基本形成了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4月24日,毛泽东归纳出六大关系,即:轻工业与重工业;沿海与内地;国防、行政与经济、文化;个人与集体;地方与中央;少数民族与汉族。

思考不停,认识更上一层楼。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精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诞生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从此,新中国这艘巨轮,开辟了一条自己的新航道。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