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地铁亏损政府应该补贴吗?

2015年01月22日04:5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地铁亏损政府应该补贴吗?

  刘远举

  评论眼:广州地铁的多种经营模式,非常接近香港的地铁运营模式。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盈利的地铁系统,主要依靠地铁与物业综合经营模式,用物业开发的利润补贴地铁。这也使香港成为内地很多城市,特别是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城市打算模仿的对象。不过,这种做法并不那么乐观。首先,这种做法本身已与经营性土地必须以“招挂拍”形式出让的规定相悖,不是任何城市都是北上广深与香港,给了土地并不一定意味着盈利。更重要的是,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给地铁公司经营,地铁公司的盈利数字好看了,但政府却损失了土地收入,其本质还是政府补贴。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导致了地面交通的拥堵。地铁因其快速、准时、不会拥堵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在北上广等城市,上班族更是依赖地铁。2015年,国内地铁里程超150公里的城市增至6个,京沪的地铁客流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

  但是,地铁虽然有着巨大的客流量,却并不赚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地铁运营无一盈利。北京由于其著名的2元通票制,亏损最大。2013年地铁收入32个亿,支出67个亿,亏损33亿元。

  相比北京,广州的情况更复杂一些。2008年、2009年,地铁票务收入是盈利的,毛利率分别为22.29%和20.02%。2010年,广州地铁实施优惠政策:持羊城通在一个月内搭满15次后可享受票价6折优惠。新的优惠政策造成了亏损,但与此同时,财政也开始给予地铁补贴。从2011到2013年,广州地铁获得的票价补贴分别为1.27亿元、1.57亿元和1.54亿元,在补贴的帮助下,除了2013年略有亏损外,广州地铁基本上能实现持平或稍有盈利。

  广州地铁在卖票收入与补贴之外,还实施了“地铁+物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前其经营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站内广告、商铺出租、通信等附属资源经营,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工程设计、监理、咨询、运营培训,带来额外的营收。2013年度,广州地铁实现营业总收入52.81亿元,其中运营收入占了一半多,而另外一半,则来自物业开发收入、资源经营收入以及行业对外服务收入。

  票务收入与补贴已经接近持平,在加上占了运营收入50%的物业开发等收入,广州地铁已经实现了盈利。所以,广州地铁“卖票20亿仍在亏”不过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

  广州地铁的多种经营模式,非常接近香港的地铁运营模式。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盈利的地铁系统,主要依靠地铁与物业综合经营模式,用物业开发的利润补贴地铁。这也使香港成为内地很多城市,特别是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城市打算模仿的对象,在决定修地铁时,除了财政投入之外,寄希望于将地铁和土地捆绑一块招商,打算用地铁沿线土地资源开发来反哺地铁建设和弥补运营成本。不过,这种做法并不那么乐观。

  首先,这种做法本身已与经营性土地必须以“招挂拍”形式出让的规定相悖,很容易产生利益输送。而且,中国城市地铁线路规划较晚,政府又没有对沿线土地进行预控,到动工建设时,沿线可交给地铁开发的土地已经非常有限,而土地尚未被瓜分的郊区轨道交通线,客流偏低又没有收益保证。更重要的是,土地开发收益,不光与地铁有关,更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表现有关,不是任何城市都是北上广深与香港,给了土地并不一定意味着盈利。所以,用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来弥补地铁的经营收入,并非没有风险。

  更重要的是,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给地铁公司经营,地铁公司的盈利数字好看了,但政府却损失了土地收入,其本质还是政府补贴。

  对地铁的补贴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经济学上有个叫做正外部性的概念,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社会有益,但他人或公共社会却无需向这个人支付报酬。乘坐地铁同样也是这样一种消费行为,人们乘坐地铁,往返上班、消费、学习,除了有着自己的目的与利益外,也对社会产生了正外部性影响:通勤促成了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运转起来,创造出财富,而且,地铁带来了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城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土地价格的上升。但是,个体却不会因为这种行为得到报酬,所以,政府出于促进人们进行生产、学习、促进城市发展的角度,也应该补贴地铁。

  既然修好了地铁,肯定要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地铁即使空转,也仍然有损耗;另一方面,地铁的边际成本非常小,一节车厢坐20个人与坐100个人,成本不会有太大变化。那么,补贴的标准就应该是促进地铁的人流,最大程度的发挥地铁的外部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困扰舆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北京地铁那么挤,人流已经达到最大,当然应该减少补贴,让乘客自己掏钱。而另一个城市,如果人流少,收入少,大家不愿意坐地铁,政府当然应该给予补贴,促进地铁的使用率。

  作者为财经作家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