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1日04:46 来源:南方日报
严诗喆
在中药房里,“百子柜”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每一个小抽屉,轻轻拉开,便会看到当中藏有的一味中草药引。中医师根据病人的病症、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决定用药的种类以及匹配的分量,由药师按处方拣配好一服服中药,再交待病人回家用水煎煮成药汤服用。中药是苦涩的,很多人不太喜欢,“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人们就算知道,也并不心悦诚服。
老一辈的广东人,喜欢喝凉茶。中药与凉茶皆由中草药熬制而成,只是中药需要医师处方,而凉茶则不必。凉茶有苦与不苦之分,像茅根竹蔗水、菊花茶等,一般是甜的,或者会调成甜味,但总体而言,凉茶也还是苦味偏多,因而凉茶铺往往会免费给客人提供话梅、八仙果等凉果解苦。
无论如何,在中药、凉茶与蜜糖之间,人们一般偏爱养生且容易入口的蜜糖。这就好比,在生活的苦与甜之间,人们偏好甜味一样。但人们是否会追问:苦与甜难道真的分别是绝对且独立的存在吗?苦与甜的关系其实挺暧昧的。没有苦,如何定义甜?没有甜,苦又如何成其为苦?苦与甜还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就拿苦茶和蜜糖来说事吧。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的状态,蜜糖可以帮助我们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等等,也就是说,在还没出状况时,吃甜头是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的。等到身体出现轻微的不适,比如轻感冒的症状,还没到吃药看病的程度,喝一两剂凉茶便可轻松搞定,这时,当然不能光喝蜂蜜。等到身体病症再严重些,凉茶已无法起效,需要看病诊断开处方,这时,中药才正式登场,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蜜糖、凉茶、中药,味道不断加重,相应地,它们的效用也有层次地不断深化,对症于逐级变化的身体状态。我们不适合在健康的该喝蜜糖的状态时吃中药,也不愿意喝带苦味的凉茶;同样,在需要喝凉茶时继续只喝蜜糖,在该吃中药时自以为凉茶足以应付,也是不明智的选择。换言之,蜜糖、凉茶、中药各有其适合发挥作用的时机、境况,彼此不可互相取代。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苦与甜也是一样的。在喝着蜜的时候,你也许意识不到甜味,或者根本不理解甜味,“在快乐中便不必明白快乐”(杨千嬅《原来过得很快乐》),“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皆能形容这种情态。不理解甜味或快乐的状态在于,你已对此无知无觉,已经习以为常或觉得理所当然。一般情况下,人生不可能永远四平八稳,如蜜似糖,而很有可能,在毫无防备之下,从天而降一些苦头。苦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吃过,便无感无概念。有了苦的体验,你便知道甜究竟为何物,明了甜其实难能可贵而非理所当然。你便清楚,原来生活的甜味是有层次的,有如西式甜品容易让人发腻的甜味,有如水果般纯天然的清香清甜,还有如山泉水式的平淡中无法掩饰的甘甜……大多数人只会发现、留意甜品和水果的甜味,至于细致淡雅如泉水的甘甜,则一般被轻易放过,以致人们不堪忍受平淡生活的无趣,力求改变的往往是最适合、最珍贵的拥有。
倪匡说:“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之中,只有欢这一种感觉,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可以说他根本没有欢。因为若没有了悲来作比较,如何能知道欢之所以为欢,是和悲大不相同的呢?”的确,假若只有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相当于根本没有甜。假若没有苦来做比较,如何能发现甜的大不同呢?生活,正如《涟漪》所唱的“静静似是湖水”,“淡淡似是流水”,只要略微泛起涟漪,便有“千般美”、“百样喜”,多么舒心,何其足够!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