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监狱发明家上演越狱连续剧

季伟

2015年01月21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公开报道,因为在狱中进行发明创造而获得减刑的现象并不少见,令人诧异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有偿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发明申请专利减刑服务,因此产生了一条服务“发明专利减刑”的产业链。其中的详细情况是怎么回事?(据新华网,1月19日)

真可谓贼心不死,犯了罪,服了刑,在监狱高墙之内,罪犯本应该好好改造,认真悔悟,这样才能对得起法律给予悔过自新的机会,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殷切期盼。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监狱里的“发明家”们却频频上演了现实版的“腐败越狱”大剧,难不成,年关将至,又有人为犯罪分子点了一单丰盛的“专利套餐”,来上演“腐败+越狱”的“贺岁大剧”?

“发明专利减刑”已经形成一个庞大产业链在大行其道,这已经说明“监狱发明家”们名头的由来已久,绝非一日、一时之功,从他们最初无数次的试探、“实验”,到最终的“修成正果”,如果收集整理起来,那肯定能编成一个剧本。

剧本有了,肯定少不了“腐败”作为红线,贯穿全剧,为剧情的发生、发展推波助澜。专利审核部门在罪犯是否有“发明创造”上有着裁定权,监狱在罪犯是否有“重大立功表现”上掌握着最重要的发言权。绝对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从原足协副主席南勇、原浙江省奉化市卫生局党委书记梁剑兴、原四川省某市交通局副局长楼卫刚、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地热处处长陈建平等等,在监狱中均有发明专利而被减刑的情况来看,因有发明创造而被减刑已经不是个案,是一种普遍现象,难不成,监狱成了发明家的摇篮?加之,“发明专利减刑服务”项目已经在网上公开叫卖,作为监狱方和专利审核部门不可能不知道某些人专利得来的奥秘,然而,却视而不见,对其放任、纵容。对这种行为说得轻一点是“为官不为”,说得重一点是有权钱交易后的“乱作为”,给本不该获得专利的人加以“监狱发明家”的身份,这其中隐藏了多少腐败,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服刑人员通过“监狱发明家”的身份,减少和缩短了在狱中服刑的时间,最后在不该出狱的时候,被释放出狱,这和越狱只是形式上和表现上的不同,但实质却是大同小异。

“腐败越狱剧”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看点:一些“监狱发明家”通过各种腐败的方式,成功且提前地摆脱了“牢笼”,这也昭示着他们的腐败行为已经越过高墙大院,漂亮地完成了越狱的动作。试想,监狱本来是教育、改造各种犯罪的森严禁地,然而却让腐败的“丑角戏”破坏了法律的庄严与神圣,这样的“黑色幽默”,不但不能引起我们的喜感,反而却只能戳痛法治的“软肋”,引发社会舆论的愤怒!在反腐持续深化的语境下,“腐败越狱”的闹剧,该收场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