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0日07:09 来源:新华日报
19日举行的南京市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作主题为《把南京城墙打造成南京的城市地标》的大会发言,提出有效利用才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只有南京城墙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必游景点,城墙作为南京城市地标的形象才能真正在人们心中形成。”
青奥会前夕,南京现存25公里明城墙全线开放,可供登临游览的城墙长度达23.3公里,游客可通过沿线33个通道登上这个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砖结构城墙,饱览南京山水城林、虎踞龙盘的独特风貌。
实现贯通开放后,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持续“激活”古都文化遗产城墙?
“即将颁布实施的《南京城墙保护条例(草案)》将有效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确保南京城墙的开发沿着法制轨道进行。”本次南京两会上,一批长期关注城墙保护的代表委员达成共识。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建议着手进行与城墙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建设,把拥有600年历史的古城墙打造成彰显古都气质和南京特色的“城市地标”。
“大胆地把城墙景区推向市场,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城墙经济就会真正地‘活’起来。”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文化永远是人文风景的灵魂,只有在厚重、单调的城墙景区内注入可行的各种文化娱乐内容,增加吸引人的旅游项目才能使城墙“活”起来。西安城墙通过开展每日例行的开城仪式、出巡仪式、闭门仪式等各项活动吸引游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