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建立社区义工站 保障常态化服务

2015年01月20日05:2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建立社区义工站 保障常态化服务

义剪服务队义务为市民剪头发。甘雁娜 摄

  17日,江门市义工联在长堤青年广场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走进社区义工服务活动,江门市义工联总队下属的维修服务队、同心者医务义工服务队等多个义工支队现场摆摊,宣传支队义工理念,部分支队还分组走进附近社区上门为弱势群体服务,现场体验的市民对此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义工服务进社区是近年来江门探索和推动义工服务常态化和长效机制方向之一,也取得一定的成绩。2014年5月,江门市文明委出台《江门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以及《江门市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流程,从顶层设计层面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实现义工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江门在这方面有怎样的经验?

  志愿“e”站天天有便民服务

  在长堤青年广场的榕树下,义剪服务队成员正忙碌着为前来的市民免费剪发。据了解,本次“万名义工献爱心”活动主办方组织了义修、义剪、义诊等便民服务,还为市民送上急救展示、防身擒拿术展示等知识普及表演,并通过手工坊、环保游戏、流动书吧等让市民参与其中。

  而在长堤青年广场一角的志愿“e”站因为比较新鲜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据介绍,志愿“e”站是江门市义工联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开拓的新领域,每天晚上7:30—9:00提供服务。今年70岁的徐云老人是东湖广场志愿“e”站的站长,自去年8月20日设站起,每天晚上7:30他都准时到站,为到广场活动的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徐伯对这份工作很认真,“为别人做好事,自己也很快乐”。如今,“e”站已开展交通指引、旅游咨询、便民利民、协助广场保安、协助公安等七大块业务,在介绍这些业务的时候,徐伯如数家珍,每一样都清清楚楚。

  令徐伯感到骄傲的是,设站至今,“e”站义工已帮助11个在广场走失的小孩找回父母。“广场人多,家长一不留神,小孩容易走丢。”徐伯回忆,去年国庆期间,广场人流多,晚上他在广场巡逻,发现有小孩子独自一人,上前询问,是和父母走丢了,而后将小孩带回“e”站,再根据小孩的描述帮忙寻找父母,找到父母后,还请公安部门核实、对证。

  活动当天,长堤青年广场“e”站的负责人晒出2015年每月的活动方案,向到场的其他站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征求意见。据了解,志愿“e”站是江门市义工联于2014年8月推出的项目,分布在城区人流密集的广场、车站和景点,现已在江门市东湖广场、长堤青年广场、圭峰山、白水带和汽车总站等5个地方设站,为广大市民、旅客提供交通指引、应急帮扶、旅游咨询、便民利民等服务。据悉,这也是义工服务常态化的方式之一。

  义工服务站133个社区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江门志愿者服务的深入开展,探讨和推动义工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也是志愿者服务发展的方向。据了解,去年5月,江门市文明委出台《江门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以及《江门市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流程,从顶层设计层面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江门市义工联主席司徒捷介绍,为推动义工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市义工联在义工服务进社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义工服务要扎根基层,打造一支贴近市民的队伍,能够经常为市民服务。”司徒捷进一步介绍,目前江门市区133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义工服务站,成绩卓著的一年服务时间超2万个小时,最少的每年也有1000多个小时,有的义工队甚至超千人。“义工服务站主要成员由社区居委会主任牵头,专职的志愿工等组成,从队伍上保证贴近市民。”据了解,目前这支社区义工队伍的人数占江门义工联总队的20%。“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与江门6年前开展万名义工进社区活动密切相关”,司徒捷介绍,通过将服务带进社区,在社区建立服务站的方式,让社区自己产生一支经常性服务社区的义工队伍。“这为开展社区义工服务常态化提供了基础”。

  “推动常态化和长效化的过程离不开‘社工+义工’的模式”,司徒捷表示,无论是开展志愿活动策划,还是义工服务站开展服务,如果没有社工的帮助、指导和督导,很多服务需要专业的技能,如对残疾人、单亲家庭等,并非简单地“帮助”,而要考虑多个方面。“要主动使用这种机制,通过义工联带动社区使用这种机制,然后形成一种常态。”

  打造品牌项目建立长效机制

  “实现社区服务常态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造品牌项目,靠品牌项目的常态化来推动。”司徒捷表示,一系列的品牌项目带动其他市区的联动,全市现已形成60多个品牌项目。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专业性、品牌效应在不断增强,每个项目每年的运营时间超过半年,并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据了解,“护苗行动”被评为2014年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示范项目银奖(全省入围31个,银奖15个、金奖10个),“邑家人”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项目(全省70个),部分项目还得到企业的资助。“通过建立义工服务站、社工+义工机制、品牌项目等方式实现义工服务常态化,从而建立长效机制。”司徒捷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推动过程中的“漏洞”也要及时未雨绸缪。在当天的活动中,维修义工服务队共派出18人到现场为市民维修电饭煲、风扇等小家电,义工支队副队长郭焕洪介绍,义工队比较固定的专业维修义工共6名,可以满足日常的小型义修活动,但遇上大型的活动则招募学生义工或其他社会义工。在这几年的志愿维修服务中,令他感到比较遗憾的是,完成服务后,缺少有效的跟踪、回访机制。“及时的跟踪、回访既是对服务的评价,也有助于提升义工服务的水平。”他表示,虽然是义工服务,也需要检验服务效果,以更专业的态度服务群众,有助于增强市民的信赖感。

  晨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陈艺燕自去年开始也积极探索社工机构如何更好地运用义工资源服务社区,作为一名社工机构负责人,她分析,目前社区滥用义工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一些社区招义工去做诸如扫地等活动,这些过于简单,或者只是单纯利用义工来干活的方式,难以让义工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价值”,使得志愿者认为只是在“消耗时间”。她认为,大多数志愿者是比较有想法的,应当通过让志愿者充分参与活动,甚至可以让他们尝试策划活动,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甘雁娜

  通讯员 张燕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