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电商时代佛山制造“老前辈”如何重塑品牌

2015年01月20日05:2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电商时代佛山制造“老前辈”如何重塑品牌

佛山观察二维码。

  南方日报讯 近日,南海电风扇产业集群与慧聪家电网正式签约结成年度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将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企业品牌,加大营销推广,这是南海电风扇产业重塑品牌的一次尝试,也是佛山传统产业的一次大胆突破。

  一次跨界合作,将被人们遗忘的电风扇再次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而与电风扇一样,曾经在佛山红极一时的摩托车、桑基鱼塘等产业,也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中,被人们渐渐遗忘。它们都跟着佛山的大步伐,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如今,让我们回头看看它们的光辉岁月,也期待它们在电商时代的华丽变身。

  轰动一时的佛山产业

  提起佛山摩托车,老佛山都会想起“佛斯弟”“大福”等品牌。根据《佛山市城区志(1984—2002)》记载,1996年,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等三大产品工业总值达到37亿元。

  资料显示,成立于1988年的佛斯弟摩托车有限公司,从1990年生产数量不到5000辆,迅速发展到1994年的65000辆,工人月收入从五六百元提高到一千元以上,还可拿到季度奖、年终奖等。而在1996年,佛斯弟摩托车有限公司工业产值超20亿元,成为全国十大摩托车生产厂家之一。

  与佛山的摩托车产业类似,南海电风扇生产企业也曾红极一时。上世纪70年代,大洋彼岸兴起了一轮“风扇热”,受益于外贸订单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电风扇产业开始在南海落地生根。到70年代末,南海风扇业已有了数十万台的产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工业潮。在手工占主力的时期,电风扇产业的低门槛让人虎视眈眈。在很短的时间内,南海几乎每个镇街都建起了风扇厂,成为中国电风扇产业最主要的集聚地。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南海电风扇生产企业近100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0%。

  此外,佛山还有着许多的中国第一台。中国第一台水控全自动燃气热水器、中国第一台挂烫机、中国第一台微波炉、中国第一台消毒柜等都是佛山制造。

  电商时代,二次机会来临?

  当全球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迈入深改全新周期之时,互联网对佛山传统制造业的渗透愈加明显。电商时代,那些被遗忘的佛山品牌如何寻求二次发展机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个月后,南海电风扇企业将组团参加由慧聪家电网主办的“亚洲最大家电交易会”,推广区域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初步预计,该交易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的专业买家、观众和设计专业人士到场采购、观展。这是南海电风扇行业联手慧聪家电网合作的内容之一。虽然,这不是佛山传统制造业“触电”的首例,但作为逐渐淡出视线的佛山产业,南海电风扇产业的转型也注定意义特殊。

  “希望借助慧聪网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企业和我们南海这一行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让企业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出更极致更优质的产品给消费者。”南海电风扇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慧珍说道。

  在佛山市小冰火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彭利民看来,电风扇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在电商里面,由于消费者很容易进行对比和筛选,所以同质化的产品很难脱颖而出。

  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那机会是否存在?彭利民认为,如果是很同质化的产品,最终选择来选择去只能选择一两家。所以他认为主要应该避开同质化,提高创新能力,成为真正有优势的产品。

  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被彭利民认为是传统品牌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电商里面同质化的产品和厂家是没有生存的空间的,但是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家会集合所有的市场资源,最终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效应。”

  撰文:黄艳姿 尹辅华 王虹丹 肖阳

  ■链接

  佛山品牌“威水史”

  电风扇 镇镇有家“风扇厂”

  上世纪70年代,大洋彼岸兴起了一轮“风扇热”,受益于外贸订单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电风扇产业开始在南海落地生根。到70年代末,南海风扇业已有了数十万台的产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工业潮。在手工占主力的时期,电风扇产业的低门槛让人虎视眈眈。在很短的时间内,南海几乎每个镇街都建起了风扇厂,成为中国电风扇产业最主要的集聚地。由此,南海电风扇产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期。

  那时,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没有抢到货的人就抢着付定金,等着货品生产出来。

  摩托车 老一代佛山人的“时代英雄”

  2014年9月开始,佛山中心城区全面禁摩。昔日,飞驰于城区路上的摩托车、响彻街头小巷的摩托轰鸣声,已逐渐化成一代老佛山的共同回忆。

  可是,匆匆流逝的时光不能消减摩托车产业当年在佛山“风驰电掣”的风采。1985年,佛山市汾江区开始筹办摩托车项目并成立华南摩托车总厂(后更名为佛山摩托车厂);1989年,佛山第一辆摩托车试产成功;1990年,佛斯弟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摩托车的数量还不到5000辆,到1994年跃升至65000辆……从90年代开始,佛山交通逐渐开启“摩托模式”;佛山的摩托车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蚕桑业 顺德:桑基鱼塘最后的“火种”

  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耕地被大规模开发,“桑基鱼塘”现象逐渐消失。再加上丝价不高,佛山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蚕桑业。

  现在,广东省伦教蚕种场是现今顺德唯一的家蚕原种繁殖场。2016年,伦教蚕种场正式迈入65周年,但如果把时点落在上世纪60年代——伦教蚕种场的“鼎盛时期”,它是为全省20个普通场供应蚕种的重要基地。

  ■扫码推荐

  时光匆匆,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风光无比”的佛山制造您是否还记得?那些年,佛山制造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台”,您还记得它们吗?哪些“佛山制造”是你心中所爱?他们与您有着怎样的故事?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佛山微观察”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心中那些被淡忘的“佛山制造”。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