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下的“三改一拆”

叶 慧 丁 杰

2015年01月20日14: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把“三改一拆”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深入推进。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三改一拆”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深入推进。

截至12月16日,浙江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98亿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面积3.31亿平方米。

“三改一拆”行动,拆出了转型发展,改出了美丽环境,加快了民生改善,提升了政府公信。

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2013年,“三改一拆”行动初战告捷。2014年,为凝聚“三改一拆”强大力量,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11次专题会议,省委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全省“三改一拆”指明方向。

全省各地发扬“一锤一锤钉钉子”的精神,雷厉风行,持久作战,誓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

杭州市西湖区弥陀寺流水桥弄的拆迁,就是“钉钉子”精神的践行典范。

流水桥弄区块,地处杭州市中心,离西湖景区仅数百米。拆迁前,这里的370户居民住的是结构老、没有卫生间的破房子。8年前,西湖区委、区政府曾启动这里的拆迁改造工作,搬迁了236户居民和7家企业后,由于当时安置房尚未建成及部分住户不愿拆迁等原因,剩下的134户居民一直居住在流水桥弄。工作就此搁浅。

去年8月,在“三改一拆”大背景下,流水桥弄区块拆迁工作重新启动。西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8个月里,各类工作推进会就开了60多次。拆迁干部频繁入户,走访宣讲政策、沟通感情。

拆迁干部李洪亮联系弥陀寺路81号的温大姐。李洪亮和同事小闵坚持每天3次上门拉家常,在了解到温大姐家庭的困难后,工作组千方百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3月,被感动的温大姐不仅同意搬迁,还特意制作了锦旗,送给拆迁指挥部。现住在三墩冠苑小区新房的温大姐告诉记者:“以前的生活和现在比都不能比,每天倒马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类似的感谢锦旗,在拆迁指挥部的墙上挂着20多面。

这样的事例在浙江“三改一拆”行动中不胜枚举。各地坚持以改带拆、以拆促改、改拆结合,加大了对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的改造力度;通过成片成规模的改造提升,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倒逼产业转型。

宁波市利用拆出来的土地,解决了一大批建房难、停车难、绿化少、水电气不配套等问题;

丽水市坚持“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相结合,通过岸上拆违治污,联动水面净化美化,实现水岸共治;

平阳县的制革基地,高污染的小企业被“请离”,成片旧厂房应声倒地,取而代之的是空气滤芯器等新兴产业;

安吉县取缔非法砂场100多亩,保障了招商引资项目“乐翻天嬉水王国”顺利开工。

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

“三改一拆”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全省上下把其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来推进。

广大干部群众严格遵循省委、省政府“坚持依法办事,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要求,牢牢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始终恪守“一把尺子量到底”,使“三改一拆”全程贯穿鲜明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仅拆出发展空间、人民福祉,更“拆”出公平正义、执政威信。

早在2013年7月26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各地相继出台相应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三改一拆”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在嘉兴市秀洲区,每个拆违干部手中都有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记载当事人的违建问题,甚至还附上房屋图纸。该区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告诉记者,在依法依规处置的同时,会给当事人足够的自我处理时间。在拆违标准的“天平”上,决不妥协,决不倾斜。

违建少一处,法治进一步。近两年的“三改一拆”实践,可以说天天都是普法日、执法日。养殖户占用耕地搭建猪棚,农村建了新房不拆老屋,未经批准私自给农房加层……这些原本在农村司空见惯的现象,通过“三改一拆”,农民明白:“原来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三改一拆’想停也停不下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拆违行动,在全省形成氛围后,群众再也容不下法外之地、漏网之鱼。

在坚持“依法”这个底线思维下,浙江各地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由于拆除违法建筑涉及多个执法主体,以往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三改一拆”中,国土、规划、建设、城管、水利、交通、检察机关、法院等各部门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形成了综合执法的合力,保证了各工作环节不脱节、不重叠,各部门既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又不“越俎代庖”,确保执法主体合法。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三改一拆”更是成了学法用法的考场,学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创“无违建县”巩固成果

为防止违法建筑“死灰复燃”,巩固“三改一拆”成果,省委、省政府在今年提出“无违建县(市、区)”创建要求。

“无违建”就是做到“三无一稳”:无既有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非法“一户多宅”、确保平安稳定。

宁波市依托智慧城管中心平台,通过卫星对比、问题确认、立案派遣执法等程序,对违建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与此同时,还聘请了37名媒体人担任观察员,重点监督各类新增违法建筑。在媒体监督下,红光罗浮宫楼顶违建、鄞州区飞虹立交桥桥洞下违建、象山石浦镇晒鲞行业占地等违建问题顺利解决。

苍南县以“无违建”创建为重点,全面开展无违建乡镇、无违建村居(社区)、无违建交通要道、无违建河道创建工作。诸暨市自我加压,提出全市515个行政村(社区)都要创建“无违建”行政村(社区),并采取镇乡(街道)交叉验收的方式,相互检查督促。到目前,全省已有43个县(市、区)提出创建计划。

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发现,农村宅基地“建新未拆旧”现象普遍存在。整治“一户多宅”成为今年“三改一拆”重点。

广大干部进村入户,摸清“家底”,再上门做工作,动员“一户多宅”的村民主动拆除老屋。萧山临浦镇临一村村委会主任主动将自家花6万元刚买的老房子推平,然后再去做其他党员和群众的工作。不到两个月,全村332处应拆老房全部被拆除。

绍兴市今年6月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农房登记,对集体土地上少批多建、未批先建、批东建西的违建提出分类处置办法。

拆除老房子后腾出的土地,各地进行合理规划,各尽其用,有的村拓宽了道路,实现村内道路与村外干道对接;有的村用来建造敬老院安居房、兴建村民污水处理工程,有的村扩建休闲公园、改造溪流……被占用的土地恢复了公用的身份。

为检验成效,巩固成果,省委、省政府今年年初向90个县(市、区)派出30个督查组,查台账、访民情、找问题,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的方式,推动“三改一拆”工作向纵深发展。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