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行业组织助力政府转型

傅小波

2015年01月20日14: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前不久召开的浙江(温州)2014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上,温州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温州市服装商会承接政府转移的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职能后,引领行业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所取得的又一项成果。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怎么样把政府不该管,但企业和社会有需要的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去管理;把政府需要管,但单靠政府又难以管好的事务,由政府委托给社会组织去管好,成为待解之题。去年以来,温州正式拉开政府向行业协会商会转移职能的大幕。

双向对接,让政府职能“转得出”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温州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起步早、发展好,目前登记在册的有486家。

成立于1991年的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多年前就建立了温州市鞋产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曾经带领行业成功应对欧盟对中国真皮皮鞋的反倾销,扳掉维持5年之久的高额反倾销税。该协会秘书长林枫认为,协会熟悉行业发展,有余力承担更多职能,希望承接一些需要政府转移、政府可以转移、协会又能够承接的职能,更好地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

2013年初,《温州市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工作总体方案》出台,启动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经历9个多月的探索,2013年11月28日,温州市经信、科技、商务、财政地税、人力社保、质监6个部门,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签订了《温州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工作协议书》,8项职能分别通过委托、授权及购买服务方式,交到了鞋革协会手中。

鞋革协会在承接了商务局的“反倾销、反补贴、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产业损害信息的收集和调查”职能后,与温州海关签订了《海关统计数据应用合作协议》,在意大利等地设立温州鞋业对外贸易信息联络点,每个季度拿出一期《温州鞋产品出口动态分析报告》,为温州众多鞋企抢占国际市场站好“前哨”。

鞋革协会还积极承担“行业名牌产品初审及推荐”等7项职能,10个市级名牌产品经其审核、推荐,已通过专家考评,业内职称的考前培训、笔试面试及评审组织有序推进,鞋革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预测帮助本行业提前应对“用工荒”问题。

在双向对接基础上,温州市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2014—2015年温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年度指导目录》,公布了涉及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辅助性服务2项一级目录、52项二级目录、170项三级目录,让社会组织明白政府“转移什么”、“购买什么”。

目前,温州全市已在10多个领域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年购买服务资金达2亿多元。

三化建设,让社会组织“接得住”

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过硬的能力,社会组织即使接住政府传过来的“球”,也无法“投球入筐”。

温州市民政局沈国伟承担着“接球手”物色工作。他说,承接职能转移应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机构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等。

为了防止“拉错郎”,他们事先设定了一些必备的门槛,先由自愿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提出申请,民政部门进行审核评定后,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资质认定,从而建立一个具备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

近年来,温州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从30多家猛增到65家,导致技术员奇缺,企业间“挖墙脚”相当严重:哪家工资高,技术员就往哪里走;要么“拔苗助长”,试验室人员升为试验室主任,没做几年的试验室主任升为总工,给生产和质量带来隐患。

温州市建筑材料协会执行会长张绍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缓解技术人员“荒”,协会承接“职称评审职能”后,马上采取措施配强人才工作站,并专门从7个县(市、区)建材协会和重点企业聘请了46位人才工作站联络员。协会今年组织了372技术员参加培训和职称评审,有281人通过中、初级职称评审。张绍光说,技术力量提升后,结束了温州无法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历史。

温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芳铭说,为规范协会商会建设,温州积极推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规范化、示范化、实体化“三化”建设,促进行业协会职能升级、服务升级,提升承接能力和水平。

通过规范化建设,有72家行业协会商会成立监事会或设立监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示范化建设,共有31家行业协会商会获得3A及以上等级;通过实体化建设,金属协会、服装商会等5家协会商会发起成立电子商务平台,童鞋商会、电子元器件协会等牵头建成一批市场商城。

2014年10月,紧跟着“权力清单”出笼,《温州市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暂行办法》及《温州市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目录(第一批)》、《温州市市本级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条件的社会组织目录(第一批)》制定出台,110家社会组织列入首批目录。随后,温州市工商联组织140多家协会商会负责人,举办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培训班,为今年底全面开展承接职能转移工作打牢基础。

绩效评价,让转出职能“用得好”

行业组织帮政府转型“挑担子”,改善的是政府治理能力,激发的是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的是企业群众办事效率。这项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三赢效应”?

为了让转出职能“用得好”,温州从规范转移职能入手,通过试点探索建立了“七步工作法”,从“公告事宜”到“报名竞争”,从“公示名单”到“签订协议”,从“事项交接”到“履行协议”,再到“加强监管”,七个步骤环环相扣,解决了“如何转移”、“有效转移”问题。

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会商会在承接公共服务、配合市场监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金属协会牵头成立的行业互助基金,累计循环发放应急转贷金103笔,总计2.33亿元,至今没有发生逾期或违约现象;构建的行业组织内部信用体系通过商务部评审,被授予“诚信中国?信用建设特别贡献单位”。

转移职能效果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鞋革协会主动把承接6个部门、8项职能情况“晒了晒”,并召集会员企业进行深入座谈,听取被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评一评哪些事项方便了企业,哪些事项还需改进流程。

今后,社会组织承接的事项完成了,职能转出部门还将组成评估小组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形成绩效评估报告,并接受社会咨询、监督和投诉。对按期按质完成职能事项的社会组织,继续参加政府采购的,给予优先资格;对评估不合格或有重大违约行为的社会组织,取消其主体资质,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违约责任。

专家点评

温州将政府部分部门职能转移到行业协(商)会,让他们来承担履职,体现了当下政府职能改革的方向和理念。同时建立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准入机制,由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资质认定,建立具备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引导行业协(商)会更加规范化,促进行业协会职能升级、服务升级,提升承接能力和水平。

温州的做法,其价值在于充分认识到民间第三方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经济管理领域的作用,并积极利用行业协会的长处和优势弥补政府管理的短板和不足,为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通道,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共赢。希望后续有更实质的行业管理职能从政府向行业协会转移的完善措施,让改革的实效更加显现。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李金珊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