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6日06:50 来源:新华日报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徐州沛县要撤县建市了?针对网民的传播和热议,有关方面表示,打算是有的,但进展却“八字还没一撇”,因为这项工作还处于前期的征名阶段。
撤县建市八字还没一撇,有关方面就走漏风声,媒体也争相报道,这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会不会带来负面效应?
其实,不管是地方改名,还是其他决策,消息被走漏有时并非坏事。决策,就应该这样“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听听各方的声音,充分讨论和酝酿之后,然后再“直中靶心”,或许效果更好。
撤县建市是大事,牵涉面广,各方声音自然就多。撇开其他不说,单就名字的变化来说,沛县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突然间把名字改了,是利大还是弊大?从全国看,有的地方比如湖南的大庸县、云南的中甸县在分别改名为张家界和香格里拉后,声名鹊起,名扬天下,拉动旅游产业一日千里,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可谓一“改”而全盘活,但也有的地方,改了名以后不但没有获得什么效益,而且还被指责为“迷信”、“瞎折腾”,得不偿失。沛县要不要改名,如果要,改什么名合适?这就有必要讨论一下,“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使得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得到明确而清晰的答案。
撤县建市后,地方在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方面将获得更大的政策空间,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急于求成,在缺乏强大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匆忙推进“名称上的城市化”,也容易产生假城市化等问题。说到底,撤县建市应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是拔苗助长,为改而改。地方撤县建市属于哪种情况,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听听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在民意充分激荡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
开门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时至今日,这些词汇对公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依然习惯于闭门决策,其主要原因就是担心相关信息让众人知道后,公众会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既然百姓对一项决策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听还是不听,它都在那里。关起门来决策,固然可以屏蔽不同意见的干扰,但也让决策失去了一次接受不同意见检验的机会。一旦作出决策之后,各方意见纷纷,决策就可能不得不“回炉”,甚至推倒重来,最终快也变成了慢。相反,如果作出决定之前能够先透露一些不在保密要求范围之内的信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多听听各方不同的意见,并顺便开展一些宣传疏导工作,决策看起来是“慢”一些,实则事半功倍,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水平,减少决策执行的阻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沛县撤县建市该还是不该,但提前把问题放到桌面上,给百姓议论议论,总比突然之间作出决定打百姓一个措手不及强。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