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6日05:46 来源:南方日报
纸上谈兵
“存款卖酒”模式有先天性缺陷,虽能迅速刺激销量,但“馅饼”很可能变身“陷阱”,不如扎实做好市场和消费者培育来得实在。
泸州老窖1月8日发布公告称,其在中国工商银行南阳中州支行的1.5亿元存款到期时被告知存款被公安机关冻结,无法支取。同时,还有另一处2亿元存款也涉案,公安机关已介入进行侦察和资产保全。
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就已宣布丢了1.5亿存款,没想到,才过两个月,非但之前的没有找回来,如今又有3.5亿元银行存款异常。值得一提的是,在泸州老窖发生银行存款“蒸发”之前,另外一家白酒企业酒鬼酒的一笔存款也在银行“失踪”。2014年1月份,酒鬼酒爆出其下属供销公司在农行杭州分行华丰路支行的1亿元存款神秘被盗,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后,最终追回3699万元。
一年之内,两家酒企的银行存款都莫名其妙失踪,相同的是,两家上市酒企对于存款失踪一事都讳莫如深,不愿意多说,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不过,这个时候业内人士纷纷出来说话了:这很可能是“存款卖酒”模式惹的祸。
对于“存款卖酒”模式,很多人并不了解,在这里做下科普吧。所谓“存款卖酒”,简单而言就是在目标银行承诺按存款额的6%到12%(协助)销售白酒后,酒企将资金存入该银行,并保证至少在一年内不提前支取。“存款卖酒”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酒企直接存款给银行,银行自身用酒全部指定该酒企;第二阶段,随着银行用酒量的饱和,酒企开始做银行工作,由银行向酒企介绍客户买酒,酒企依然按额度存款给银行;第三阶段,即酒类经销商要求酒企向银行巨额存款,以此获得银行贷款经销酒产品。
“存款卖酒”在白酒行业并非个别现象,在近期因连续爆发风险被广泛关注前,“存款卖酒”这一模式,已在灰色地带运行了近10年。尤其是受当前国家政策影响,白酒的市场销量大幅下降之际,很多酒企形成大量滞销酒。为保证公司业绩,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酒企推出了这种“存款卖酒”业务模式。
“存款卖酒”曾被认为是一种创新营销模式,酒企争相采用。2014年半年报显示,15家上市白酒企业存款规模总计超过600亿元,利息收入基本上仅有1%到3%,这一现象既说明资金运用效率较低,也进一步佐证存款卖酒或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其中,贵州茅台存款规模以210.95亿元位居榜首,五粮液以200.44亿元紧跟其后,此次存款出问题的泸州老窖以64.43亿元位列第三。而存款在10亿元以上的酒企还有洋河股份、今世缘、古井贡酒等。
但“存款卖酒”模式的风险,却没有受到酒企的重视。事实上,“存款卖酒”这一模式出生便有先天性缺陷:市场向好时,易被各参与方忽视;而市场下滑时,“馅饼”必然变身“陷阱”,引发重重矛盾。短短两个月时间,泸州老窖存款接二连三“不翼而飞”,业界认为与泸州老窖“存款卖酒”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有少数经销商不惜铤而走险,盗取盗刻公章转移酒企的巨额存款用于高利借贷,试图盈利后完璧归赵。其间,一旦利益链出现问题,酒企存款可能血本无归。
如今,“存款卖酒”模式的风险渐现,拥有巨额现金的行业龙头酒企应该加强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如今,白酒行业依然处在深度调整期,“存款卖酒”模式虽能迅速刺激销量,但不如扎实做好市场和消费者培育来得实在。
赵兵辉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