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新常态 新经济 新东莞

2015年01月16日05:3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新常态 新经济 新东莞

  东莞去年进出口总额达1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5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东莞三星高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创造了新的东莞速度。

  编者按

  “世界工厂”东莞的风吹草动,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新形势下,东莞的开放型经济如何破局?2014年3月23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东莞调研时寄语东莞,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年来,东莞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拥抱经济新思维,寻找经济新动力,整体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本报即日起推出《这一年,东莞开放型经济的新征程》上、下篇,以期反映新常态下的新经济、新东莞,敬请读者垂注。

  2014年,全球经济放缓的态势并未随着美国的强势复苏而止步。欧元区经济整体仍然疲弱、日本再次陷入衰退、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俄罗斯货币卢布大幅贬值,全球经济面临第二波危机袭来的警报正在拉响。

  而中国经济在这一年也已经进入新常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一新常态下,东莞这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走在潮头的外贸大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国际制造业集聚地,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外向型经济首当其冲,受到了金融危机以来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但是一年来,低调务实的东莞大胆探索、积极谋变,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撰文:商综 摄影:胡国球

  各项数据全面飘红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电池及相关配套电子产品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凭借稳定的客户订单、持续的技术提升和不断完善的公司管理,该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迈科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86.8%;出口额9691万美元,同比增长46.2%。

  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的发展,仅仅是东莞外贸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企业的努力和东莞转型升级措施发挥成效共同作用下,去年东莞各项数据全面飘红。

  数据显示,2014年东莞进出口总额达1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5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稳存量,抓增量,仅去年一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15%,增速位居珠三角九市第一。特别是在重大项目方面,引进商业、金融、物流、医药以及先进制造业等超亿美元项目15宗,涉及投资金额35.13亿美元,增长112%,比2013年翻了一番,也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

  更为可喜的是,各方面数据显示,东莞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不仅总量相对快速增长,而且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目前东莞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数超过9000个,ODM+OBM混合生产出口比重从67.8%提升至69%;累计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机构)1151家,高新技术企业238家,上市及后备企业22家。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从2013年的1.66%上升到1.9%,新增外资企业专利授权量3473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总额增长16.6%,增幅高于出口9.7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内销占销售比重达51.6%,比例首次超过外销。

  口岸优化推动外贸发展

  有专家分析,东莞去年外经贸数据全线飘红,最主要的是能够面对外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知难而上、沉着应对,多措并举推动发展。

  外贸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码头、通关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014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局联合发文批复,同意在清溪镇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上原有的位于虎门港的东莞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东莞有效形成了保税场所东西两翼齐飞的局面。同时,面对口岸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东莞找准定位、优化布局,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并围绕东莞中外运物流中心和虎门港“枢纽节点”,全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货运通道,东莞口岸陆、港、铁协调发展布局初步显现。

  服务提升引领开放优势

  基础设施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是政府的服务水平如何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提升。

  秦泽宇是位于东莞虎门的莹辉照明副总经理。做企业多年,他感觉这一两年来,企业在相关部门办理手续的速度大大加快,节省了很多时间。其实,在这种感觉的背后,是东莞针对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率先进行体制突破的结果。

  2014年,东莞率先在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四大体系”,提出了建立加工贸易中小企业产业提升综合服务体系、加工贸易中小企业内销综合服务体系、加工贸易管理服务体系、开放型加工贸易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创新性地提出109条实施措施在莞先行先试,继续为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并实施了加工贸易十大增效计划。

  针对全国上下自贸区建设热潮,东莞审度自身、旁路突围,率先全国探索在自贸区外实施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力争建立一套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外商投资便利化管理服务机制,继续引领对外开放新优势。

  抢先布局打造产业竞争力

  针对传统市场需求低迷困局,东莞通过全力培育新兴业态、加快推动“两仓”发展、驻点服务企业通关等措施,深挖外贸发展新增长点,成功扭转了下半年以来外贸增幅持续下滑的局面。

  针对“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困局,去年东莞建立健全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服务的工作机制,“造月工程”驶上快车道。东莞市党政领导纷纷亲自带队前往国内外招商。

  去年5月29日,东莞三星高新塑料有限公司仅用了8个月就正式投产,其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2个月,从建设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6个月。这是东莞近几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投资的最快速度,成为投资者与东莞携手合作、共赢发展的又一典范。

  之所以能创造项目落地投产新的东莞速度,主要是得益于东莞去年实施的招商引资“一站通”工作,安排专人跟进大项目从招商洽谈到落户投产“全过程”。

  此外,面对传统商贸流通的持续低迷,去年东莞加速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大力推动东莞制造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加速布局东莞。针对物流配送难题,东莞把握成为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的机遇,成功引进了联想增益供应链、江南农批冷链物流等一批重点供应链项目,电商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全生态系统在东莞加速形成。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