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6日05:2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2014年,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在省委和中央纪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广东正风反腐这一年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广东省纪委四次全会上,10个地方和单位的党委(党组)“一把手”将向全会述责述廉述德,并接受省纪委委员的评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广东省认真开展党委(党组)负责人向上级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述德活动,恰是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体现。
通过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增强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年来,广东省强化了“一案双查”,全省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干部354人,推动了党风政风的转变,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许多群众说,人情负担轻了,办事成本低了,干部离特权远了,与我们更近了。
组织各级党委负责人“三述”695人次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全面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意识。
——推进顶层制度设计,“两个责任”落实制度化。省纪委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关于开展述责述廉述德活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省直部门和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省委书面述廉工作的制度》,实现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
——监督主体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已经组织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进行“三述”695人次。2014年初,10名地级市、省直单位、省属企业、高校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在省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述德,报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评议结果上报省委和约谈反馈。河源市“三述”会议采取会前调研和现场提问、评议、打分的形式开展,会议实况在河源网同步直播,接受广大网民的批评和监督。珠海市2014年首次将国企主要负责人纳入“三述”对象接受评议,并引入第三方社会测评机制,组织群众对“三述”对象进行测评,改“官评官”为“官民共评”,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严格责任追究,促进“两个责任”落实。对于那些“只挂帅不出征”、说得多做得少、造成腐败案件频发的党委及其负责人,实施“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切实解决有的地方和单位党委(党组)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茂名市治理“吃空饷”专项工作中对5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责任追究;揭阳市在查处共青团惠来县委原书记方某工作经历造假案件中,除当事人被处分清退外,还有6名正科以上领导干部被“问责”;东莞市部分酒店“涉黄”问题曝光后,该市重点查处“涉黄”事件中失职渎职行为,至今共立案24宗,涉及党员干部32人。
处理837人处分18名厅官
2014年底,广东省纪委披露了韶关乐昌市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维员等人收送“红包”礼金、买官卖官、套骗公款等违纪违法腐败窝案。经查,乐昌市收送“红包”礼金涉及班子成员27人,乡科级干部45人,涉案干部收受“红包”礼金达450多万元。
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很多贪腐行为都是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开始的。针对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纪委向省委提出了2014年作风顽疾整治和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作风方面问题整改措施的建议,着力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存在的“流行病”、“部门病”、“地区病”。“红包”礼金也是其中重点整治的项目之一。
在重点整治收受“红包”礼金问题同时,省纪委还牵头开展了整治会所腐败、违规打高尔夫球、大办婚丧喜庆、收送节礼、培训中心腐败、违反工作纪律等7项专项活动,加强对清理楼堂馆所违规问题、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公款出国(境)、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等问题的监督检查。
据悉,目前,全省已关停整改私人会所和相关经营场所31家,查处“小金库”问题87个90人,清理党员干部用公款购买或接受有关单位、个人赠送的高尔夫球会员证、贵宾卡30张,查处党员干部到培训疗养机构奢侈腐败问题2个3人,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等违反工作纪律问题3736个2698人。
在深入治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作风顽疾的同时,抓住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
——搭建监督平台。2014年5月,省纪委、省监察厅开通作风举报网,进一步完善效能投诉网功能,共受理作风举报626件和效能投诉3190件,发现和查处了一批重要违规违纪问题。
——强化暗访监督。通过健全省、市、县三级暗访联动和分级暗访机制,推动暗访与巡视相结合,全省各级拍摄暗访片399期,其中省纪委拍摄10期,曝光了46个典型作风问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6人,推动了20多个地区和行业落实整改。
——严肃执纪问责。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48个,处理83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2人,其中厅级干部12件18人。严肃查处了阳江市国土资源局违规公款吃喝、韶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私设小金库、省海防打私办违规公款出国(境)、省核工业地质局违规配备公务用车等26起案件。
——持续通报曝光。坚持个案通报和集中通报相结合,电视、报纸、网站并行曝光相结合的思路,坚持“每月一报”制度,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和南方日报等省内主流媒体持续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141起。
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正风肃纪和通报曝光“双拳齐出”,广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铁八条”。
每年对若干省直部门进行专项审计
2014年12月中旬,省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规打高尔夫球的通知》,对禁止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打高尔夫球作出了“九个不准”。这是广东强化纪律约束,努力构建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制度防线的又一举措。
广东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围绕加强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标本兼治,针对监督执纪问责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总结专项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进纪律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以省委或省纪委名义出台了多条制度规定:防治庸懒散奢、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领导干部违规打高尔夫球、禁止收送“红包”纪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村居干部监督等,努力从源头上构建不能搞不正之风的制度防线。
纪检监察机关还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加强与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外事、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定期研究工作、沟通信息和联合检查等制度,督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改革和管理创新,努力构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效机制。
——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方面,严格实行定额控制、经费先审、回国报告等三项制度。
——公务用车监督方面,在车改落实前暂停审批购买一般性公务用车,研究出台配套监督制度。
——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方面,明确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扩建、改建、迁建、购置楼堂馆所,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必须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和工程消费量的定额。
——审计监督方面,确定每年选择若干个省直部门开展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等“三费”的专项审计,纠正经费预算不规范、开支控制不严格、会议费与接待费混淆使用等突出问题。
时值年底,马上春节,正是检验“四风”问题是否根深蒂固的有利窗口。但一年来,党员领导干部都已明显感受到“酒桌之风”没了,“文山会海”少了,有的城市,区以下许多部门实现了“零接待”……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通讯员 粤纪宣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