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5:24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报业深圳改革观察团参观龙岗行政服务大厅。 朱洪波 摄
公交线路、公交站点也被列入民生实事。 资料图片
龙岗区近年面临垃圾围城困局。 资料图片
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资料图片
最满意:行政服务大厅缘何获高分?
“10、20、40……”看着大屏幕上1号最满意投票柱不断上升,现场发出一阵阵喝彩声,结合专家打分,这项序号为50的民生实事——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最终得分为93.9分,成为2014年最令群众满意的民生实事。
事实上,位于龙岗区核心黄金地段的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舒适、设置人性化而备受关注。
“我也看过深圳不少行政服务大厅,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给我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排头兵’。”2014年12月24日,南方报业深圳改革观察团首站走进龙岗,在参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后,观察团专家孔爱玲表示,除了技术先进外,她还留意到了行政服务大厅的几处细节,“在大厅一角设有急救区,大厅还提供了很多手机充电口以方便办事群众,非常暖心。”
龙岗区相关部门介绍,为了更好服务办事群众,2013年11月龙岗决定建设区行政服务大厅,并作为2014年一项重点民生实事。相关部门半年时间完成立项、设计、施工、试运行等各项工作,于2014年7月2日正式启用。首批共有20个单位进驻,目前共开办74个窗口,可办理377个事项,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停车位110个。
据悉,这座立足“最便民”、智能化的行政服务大厅,全面打造“审批一条龙,监管一体化,服务一站式”的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
“以民办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分立和合并这一业务为例,以前申请者需要跑教育局、民政局两个部门,现在只要到行政服务大厅即可办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确定了16组多部门关联事项在大厅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资料共享、统一送达”的联合办理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龙岗行政服务大厅还在全省率先全面使用了云终端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化管理。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已办结各类事项31万多件,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为什么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能够如此受青睐?
“这个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后刘筱认为,一是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二是行政服务大厅是市到区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行的一件关键民生实事,行政服务大厅是政府的窗口,如果做不到最好,可以想像其他地方又能做得多好呢?
■花絮
专家评议团自发鼓掌点赞
“这毫无疑问是2014年最满意的民生实事。”看着投票柱不断上升,不少人激动地感慨道。尽管最终分数还没出,现场的专家评委,以及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团已经自发鼓起掌来。
“参与人数55人,反馈人数51人,满意44人,基本满意7人,不满意0。我觉得应该给这个项目一点掌声。下面是专家打分,最高92分,最低86分,该项目最终得分是93.9分。”随着主持人的宣布,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连主持人也禁不住说道,“确实这个办事服务大厅我也去过,非常好。”
应该说,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在服务民生上开了一个良好先局,相关部门正在梳理一些有条件进驻的单位,准备继续增加进驻的事项。一位专家表示,“希望这项改革成果能够实实在在地方便、造福群众、企业,努力实现之前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执法最严、行政过程最透明、行政服务最优’的目标。”
最火辣:
天桥推进不力 专家轮番“质询”
在2014年民生实事中,龙岗交通运输局有4项,分别是打通8条断头路;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2%;推进12座人行天桥建设,其中建成4座;完成深汕路龙岗段改造工程;完成横岗松柏路交通环境改善提升。
在经过部门综述后,专家和评议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质疑和建议。记者观察到,在众多评议中,大家对人行天桥推进不力评议最为激烈。
广东若庭律师事务所主任江光华第一个发言,“你们计划完成4座天桥,但是我没有看到你们完成这4座天桥的照片。”龙岗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坦诚回答道:目前为止4座天桥都没有建成。
江光华又追问:“那你们明年的计划是不是要调整?”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春节前都会完成,中间因为管线迁改,包括沙荷路2号天桥没有办法开工,周边居民也有阻挠,不让开工。”江光华再问:“你说集中建成4座,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相关负责人:“现在没有建成,我们春节前会建成,我们计划年度目标是要完成这么多,现在没有完成,我也把我们没有完成的原因进行了汇报。”
“这场评议是我所见最火辣的一场。”一位现场媒体记者回忆说。
质疑没有停。深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葛华指出,“深圳市对政府的重大项目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
龙岗区交通运输局回应,“天桥建设没有开展风险评估,但是我们的选址会争取街道、周边居民的意见。”“关于风险评估,因为天桥整个的投资不是那么大,我们考虑的就没有那么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会把这个项目引进来,但是我们做天桥的选址是征求了辖区的意见,也征求了周边居民的意见。”
最终,“推进12座人行天桥建设,其中建成4座”这个项目得分61.6分,在2014民生实事答辩会排名垫底。
■花絮
“政府很辛苦,给点掌声鼓励”
尽管在人行天桥问题上言辞激烈,但江光华最后表示,政府工作人员一年来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任何事情都会有缺陷,还是要感谢政府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后刘筱提议大家给排名靠后的龙岗交通运输局一点掌声鼓励,她认为交通运输局分数相对比较低,不能抹杀他们的努力,更多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以及现状的压力,遇到的难题是最大的。
最棘手:
啃下民生硬骨头仍需更大改革力度
龙岗区作为原特区外行政面积最大的区,基础设施落后,伴随着特区一体化等历史机遇,近年来龙岗为提升基础设施,不惜以大手笔投入,如在2014年50件民生实事中,涉及到基础设施的医院、道路等民生工程成为重点,自然备受专家和群众高度关注,质疑和批评建议比较集中。如何破解民生项目中的棘手难题?显然需要基层政府部门更大的勇气和改革创新举措。
工程征拆掣肘如何破除?
总长180米的教育南路,由坪地街道负责,在2014年龙岗50件民生实事中序号为32,要求完成教育南路扩建工程。“这里地处闹市中心,交通较为拥挤,雨天时民房经常被水浸,居民意见较大。我们希望通过对该路的改造,改善道路通行情况并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坪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条并不太长的道路,原本计划于2014年12月完工,但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拆迁影响,延误了工期,通过多方刻苦努力谈判,目前房屋征收工作已全部完成。鉴于道路两端连接主干道富民路和龙岗大道,各种管线多而复杂,迁改难度大,力求使项目延迟到2015年6月底前完工。
对此,专家评委江光华并不买账,“因为这条路我很熟悉,我多次经过这条路,才180米,计划是在12月完工,结果现在还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已经是事实。所以我觉得力求、至少这些字眼,最好不要出现在报告里。”
无独有偶,在“深圳市第十人民医院土地整备”、“推进12座人行天桥建设其中建成4座”等项目中,征地拆迁难成为影响进展的重要原因,但专家指出,政府重大项目应该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如果前期工作做好的话可能会减少后续的麻烦。专家呼吁,今后重大项目可“补上社会风险评估这一课”。
事实上,近几年来,记者持续关注了龙岗区沙荷路、红棉路、布吉医院、南约河整治等重大民生项目,发现最大的掣肘便是征地拆迁。“感觉哪个项目推动不了,原因十有八九归结为拆迁。”一位媒体人士称。
如何打破拆迁魔咒?不让民生工程变民怨工程?深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葛华认为,必须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引入民生项目中,以前很多项目,环评等环节做得很好,但社会风险评估也要引起重视,要提前从老百姓那里获取信息,制定预案,提供稳定风险的控制。此外,政府各种规划也要衔接好,避免规划更改致使工作延误。
龙岗区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一些棘手的民生工程,政府部门遇到困难时应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改革创新举措破解难题。
“垃圾围城”需更多智慧之举
要打造“活力休闲之城”,生态环境的优劣至关重要。在此次答辩会上,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规划建设以及垃圾减量分类等环境问题依旧是专家和民众们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近年来龙岗区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局,因此与垃圾有关的投诉接连不断。其中,红花岭片区因为建有数个垃圾处理项目,部分规划设计等级低、设备老旧,碰上特殊天气臭味蔓延,更是成为附近居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次答辩会上,尽管龙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一再表示,目前中心城环卫综合处理厂3号炉应急维修工程、坪西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污水调节池建设及渗滤液处理站扩建、园区内黄土裸露复绿等工程均已完工,但在场专家和各界代表似乎并不满意,依旧穷追不舍。
“现在垃圾处理采用的是什么技术?”“经济性如何?”“能起到多大改善?”“百姓满不满意?”……
面对各界“围攻”,龙岗区城管局答辩团队虽然进行了有效应答,但亦坦承部分工作做得比较艰辛,在满足广大市民有关环境改善的期待上,依旧需要更多智慧。
对此,清华大学管理制度设计中心研究员李辉现场建议,今后对于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敏感领域建设,相关部门可以搭建一个开放性平台,建立一个多方参与机制,广纳社会智慧,让更多实用、有效的民间新技术也参与进来,从专业度、匹配度等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最后能找到最合适的实施方案。
此外,有关专家也建议,在关注如何建设垃圾转运站、焚烧、以及渗滤液处理等方面时,更应该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推广效果。该专家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刚才PPT中展示的垃圾桶,只是简单标注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几个字,但并没有引导性地列出具体几个案例,究竟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依旧有很多人不清楚。”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都是垃圾处理环环相扣的过程。但这又是一项见效慢,考验智慧的工作。”该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在总结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还应创新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方法,从源头上破解“垃圾难题”。
河流治理水质提升任重道远
除了垃圾围城问题亟需更多智慧外,污水与河流治理工作也肩负众多期待。
长期以来,龙岗区由于污水收集系统滞后,导致污水处理效率大打折扣。为提高片区污水处理厂的进厂浓度,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龙岗区将“推进8个污水支管网完善项目”列入去年该区环保水务局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中。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河流水质,全面开展河流治理,龙岗区2014年还推行了由市、区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长制”,这些领导在河流整治中涉及的立项、经费、用地、拆迁等环节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期间,龙岗区环保水务局还完成了南约河的防洪和截污两大主体工程。
尽管治理小有成效,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龙岗区域内的河流治理及水污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有关人士表示,龙岗区目前仍有多条河流的水质污染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其中,尤以布吉片区的河流为甚。据了解,布吉街道作为一个老城区,很多建筑都还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由于前瞻性不足,当初在建设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到环保因素,铺设的很多排污管道是直接通向布吉河,从而将污水排放到布吉河当中去。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大量增加,但相应的污水管道建设与处理设施却没有跟上,大量污水直接排到布吉河造成现在河水又黑又臭的现象。如今,在大布吉片区内仍然有很多河道杂草丛生,臭味刺鼻,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更时刻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不能简单地看经济发展指标,还要看看是否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就是让百姓用上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在这一点上,会后多位市民表示龙岗仍任重道远。
最期待:
养老和文教卫资源如何更实在?
答辩会上,龙岗区民政局长李一坚将主基调定为:关注草根、贴地而行。在他们的民生实事中,“加快引进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到2015年实现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龙岗区已有5家街道敬老院,一家民办养老机构龙岗区颐乐养老院,一家民间资本投资的南联颐养中心,全区可提供养老床位达到1110张。2014年定下的养老床位目标已提前实现。
不过,有市民发现有的养老机构建好了却“叫好不叫座”,南联颐养中心开业4个多月以来,却仅入住老人15人。与此同时,龙岗区现有的街道敬老院大部分设施落后、服务单一,无法满足新时期养老的需求。
因此,参会专家和市民认为,养老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数字上的“达标”,而应实现资源均衡化,把养老服务落实到每一个有需要的老人身上,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此次民生答辩会上,龙岗区文体局凭借一年的探索与努力,其承办的三项民生实事均获高分。然而在文体惠民上龙岗仍需进一步突破瓶颈,将“公益”落到实处。
“老百姓要什么?要体育要健康。假设我是一个平头百姓,我怎么享受到你刚才提到的那些免费的培训和服务?”现场专家表示,相关部门更应关注这些公益惠民活动的质量,把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对此,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坦言,2014年龙岗区体育中心的球场每年免费开放180天,每天12点前,上午全免费,这个有点“狡猾”,因为很多人上午锻炼不多。后来,逐渐将黄金周前三天也纳入免费,但预约又成了问题。“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开通了网络预约,电话报名预约,QQ群预约等多种渠道,但对于这一块推广仍然比较弱,接下来我们将请专业公司帮我们进行运营。”
龙岗区教育局2014年承担了5项民生实事,其中新增幼儿园学位2700个,每街道配备1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每个成熟的社区配备1所普惠性幼儿园(共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5所)完成较好,得分85.5分,排名第十。尽管如此,不少群众还是对教育公办资源如何进一步均衡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年龙岗卫计局也有5项民生实事,记者注意到坪地人民医院的新院、区疾控中心检验大楼投入使用;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新增10%,自助自测点新增10个完成良好,分别得分89.3、87.1、85.9,排名第五、第六、第八。
一名横岗社区居民问道,“横岗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建设是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坪地医院建设提前完成,我想能不能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一点步伐,让群众早点受益?”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建设需要过程。按照进度的要求,我们初步定了2015年底是主体完工,之后就进入装修阶段,2016—2017年期间,新的住院大楼会投入使用。”龙岗区卫计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尽力加快工期,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民生实事评选前10名
排名 项目 项目得分
1 区行政服务大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93.9
2 新装平安龙岗一类摄像头1700个 85.6
3 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工作 84.5
4 完成深汕路龙岗段改造工程;完成横岗松柏路交通环境改善提升 83.4
5 新建保障房4600套、竣工3050套 83.2
6 开展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边坡治理 82.7
7 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7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82.5
8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2% 81.5
9 创建10个广东省宜居社区,提高社区宜居水平 81.4
10 继续实施“龙翔工程”,确保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79.4
统筹:陶清清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