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5:23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见习记者 邹仕乔
惠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将于近期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将在党代会上作报告,会上还将审议两个“重量级”文件——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法治惠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13日,惠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系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各界人士结合文件内容和各自关注焦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陈奕威表示,与会代表来自方方面面,所提的意见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将进行吸纳研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法治惠州的重要一年,更是惠州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要一年,只有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好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做好新一年的工作。
市领导麦教猛、陈训廷、杨灿培、范中杰、王开州等参加了座谈会。参会的各界人士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县(区)乡镇、企业代表等。
聚焦法治
偏远地区律师可组团服务
由于市党代会将审议《关于进一步加快法治惠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本次座谈会专门邀请了有法律背景的人士,对法治惠州建设提出具有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的“法制副主任”,律师史学军说,对于法律从业人员来说,担任“法制副主任”虽然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但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建议经费的发放可以采用市场化、竞争化手段,纳入评价和考核机制。
路途遥远的偏远地区,部分法律从业人员单独前往势单力薄。对此,史学军建议,探索组团式服务,即3至5个律师自愿组合,承包服务覆盖3至5个村委会,在指定的下乡日集体活动,效果会更好。
市政协委员、广东力臣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晓虎就公检法司相互监督提出建议,他建议建立一个公检法司的相互评议机制,每半年或一年评议一次。由真正了解真实问题的司法机关具体工作人员,以个人或科室为单位收集意见,然后以司法机关的名义提出,减轻司法人员互相监督的包袱。
市人大代表、民建惠州市委会副主委、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执行主任曾学智建议,惠州正在争取成为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法治惠州的建设目标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而应是有创新、有亮点、具有惠州特色的。
关注基层
美丽乡村要挖掘乡村文化
“农村垃圾处理需要每家每户主动参与,自觉行动起来。”党的十八大代表、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党支部书记陈杏芬表示,“美丽乡村·清洁先行”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以前乱丢乱扔的现象得到规范,但除了靠村干部、保洁员维持成果,更需要每家每户自觉参与,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陈奕威对此表示认可,他说美丽乡村同时要有美丽心灵,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惠州农村还将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以及“美丽乡村·绿满家园”两大行动。
市知联会会长、龙门县副县长胡雪平也建议,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乡规民约等结合起来。他说,在基层工作中,好的乡村文化、乡规民约,对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特别是维护基层稳定,起到非常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胡雪平还建议,建立起惠州智慧城市的新机制和新理念,把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各要素结合起来,使要素规划及要素间的关联和融合符合智慧城市的管理理念,相互无缝对接,从体制和机制上有所突破。
作为乡镇代表,博罗县福田镇党委书记张志勇称,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人员组成十分复杂,待遇级别等存在差距。对此,陈奕威表示,由于一些制度上的原因,乡镇队伍存在老化严重等问题,市委高度重视,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解决。
作为工商界的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惠城区工商联主席、广东百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期表示,不仅要着力平台建设,重视TCL等龙头企业,还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惠42条”,使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生力军,使企业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转型升级。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