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千年广州,究竟是什么味?

2015年01月14日05:2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千年广州,究竟是什么味?

  商业逻辑常常彻底颠覆历史怀旧,后者沦为前者的口号而已。我们尚未找到商业逻辑与历史怀旧的平衡点。暴利当前,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初衷,原本不过是想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为这座城市保留一些历史味。但过度的开发往往变形走调。多少人打着保护文物、历史遗迹,走旅游产业之路的旗号,做着赚得盆满钵满的买卖。更令人惊恐的是,这样的模式不断复制。

  据媒体近来的报道,很多广州人在接待外地亲朋时,都遭遇了相同的尴尬,偌大的广州,竟然“没什么好玩的”,外地亲友只需一两日便看尽广州。“广州不是千年古城吗,好像没看到什么历史啊?”一句他乡人的发问,让老广深思。

  北京有故宫,杭州有西湖,西安有兵马俑,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广州为何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耳熟能详的景点?貌似一时很难回答。可广州真的没有景点吗?事实又不是这样的。就拿北京路来说,有着“千年古道”之称的北京路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从未变动过的城市中心。北京路及其周边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个25处,占全市的55%,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4个16处,占全市的34%。但去过北京路的人,或许印象中那里是商铺云集、且档次不怎么高的购物一条街,人头攒动,真真是难觅广州的千年味。

  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锦里,福州的三坊七巷,丽江的四方街,与广州的北京路相比,是当地人脱口而出的景点。规划上也比北京路好一些,至少花钱整修复古了一把。于是,不少人觉得广州要更好地管理和规划这些历史遗迹,以便向国内其他城市的著名景点看齐。比如南京拆掉市场、恢复江南贡院,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与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一道构成了南京“千年文枢”文化核心区,平时日人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在30万人次以上。

  对此,笔者以为,修缮历史遗迹是好的,能避免历史遗迹在时光侵袭中消散。修缮历史遗迹,也能更好地吸引游客,拉动城市的旅游消费,或许能看看所谓的历史遗迹,但必须避免过度开发。试想,平日人流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在30万人次以上的秦淮河一带,除了接踵而至的匆匆游客各种凹造型照相,通过社交网络发图片,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又有几人能在如此嘈杂混乱的景区品到历史味呢?

  当居伊·德波提出“奇观社会”这个概念时,我国的消费主义尚未到来。幸运的旅人仍能在一些尚未开发的地方,品到历史味。但随后,随着景区的不断开发,各种复古景点的批量式生产,把历史遗迹围起来,就能买门票收钱,很少考虑景区的承载力,大肆卖票,游客把辛辛苦苦攒出来的假期用在无比拥堵的交通和人山人海的所谓景区,完成奇观社会的奇景。

  在我们的土地上,商业逻辑常常彻底颠覆历史怀旧,后者沦为前者的口号而已。我们尚未找到商业逻辑与历史怀旧的平衡点。暴利当前,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初衷,原本不过是想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为这座城市保留一些历史味。但过度的开发往往变形走调。多少人打着保护文物、历史遗迹,走旅游产业之路的旗号,做着赚得盆满钵满的买卖。更令人惊恐的是,这样的模式不断复制,哪个城市没有走这样的路,旅游经济上不去,就着急。喧哗浮躁的时代里,这一切被不少人视为理所当然。

  千年广州什么味?或许当我们不忘初衷,适当地保留一些历史遗迹,少一些“精明”的旅游产业化,当我们卖景区门票时,也考虑景区的承载力,我们就能捧出不怎么变味的千年广州,让人们在不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品历史。

  作者为专栏作家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