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5:22 来源:南方日报
以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和旺旺食品项目为依托,高明将打造“食品饮料制造中心”实现强链。
图为深步水旅游度假区。高明通过发力休闲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014年1至12月,高明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57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68亿元。系2003年以来连续第12年实现招商引资超百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高明招商引资依然坚挺来之不易。但比起尚停留在纸面上的投资协议,一直以来依靠项目驱动发展的高明区,更期待外界从其2014年以来的系列举措中解读出其加快项目落地的决心:2014年,高明共推动13个重大项目入选省重点,为历史最高,由此获得配套的政策和用地指标方面的支持;推出了区领导挂钩重点产业项目、项目从立项到试投产由专人帮办服务、实行行政审批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限等措施;确立了项目退出机制,项目未动工原因主要在投资方自身的,将回收土地资源进行再次利用。
高明招商引资由此也进入了增量提质的新阶段,装备制造园区、食品饮料制造中心等一批产业载体和招商平台也初露锋芒。
引进来:由单一项目招商转向产业集群招商
根据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统计,2014年高明全区共引进项目57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68亿元,平均投资强度和项目平均投资额分别达到350万元/亩和2.94亿元,均居历史高位。
引人关注的是,高明过去发展滞后的第三产业,在2014年的招商引资中表现抢眼。包括引进了投资13亿元的勤天汇商业综合体、投资7.1亿元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佛山外国语学校,在休闲旅游产业项目上,深步水旅游度假区、白鹭湖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也成功签约。这使得高明区引进的第三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到77.1亿元,占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的45.9%,同比2013年增长177.3%。
而细观每个新引进项目,其与高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匹配度极高。在2014年1月召开的高明区“两会”上,高明确立了“421”产业发展新思路,即优化发展纺织服装、石化塑料、金属材料、食品饮料等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2014年,八成以上的新引进项目在项目类型上属于“421”产业。
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肖伟波表示,从2014年招商成绩单可见,高明招商引资工作不再是“饥不择食”地照单全收,而是基于本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了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在这一实践背后,高明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机制,包括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
事实上,如果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内观察高明招商,自从2007年将“招商引资”调整为“招商选资”开始,高明招商工作虽无产业集群招商之名却已有产业集群招商之实。从“引”到“选”,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招商理念的进化,标志着高明对项目引进已是“量质并举”。高明区长黄棋泰对此曾掷地有声地表示:“招商宁可慢一点,也不能重走以往‘摊大饼’式的老路,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依托产业集群招商所取得的成果,围绕第二产业,高明区提出将加快建设装备制造园区、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园、区域物流中心、食品饮料制造中心等一批产业载体和招商平台;围绕第三产业,将加快建设“两区一基地”,即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皂幕山国家4A景区及广东省游艇旅游试验基地,以此促进产业链延伸。
留得住:“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
2014年高明实现招商引资合同投资总额达168亿元,是2003年以来,该区连续第12年实现招商引资超百亿元。然而,招商引资签约只是基础,项目实现落地生根,才能把纸上的协议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
为了让近年新签约的项目尽快落地,高明对土地配备、用地指标、行政审批效率、资金到位率等制约项目动工投产的各类要素和问题,在一一剖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药方。“当中属于政府职责范畴的由政府全力推进,属于企业责任的则要求其担起责任。”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梳理归纳,高明发现用地规模和指标是项目推进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此,高明从2014年初开始就以申报省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年共有13个重大项目入选省重点,由此获得了省级层面的政策、资金和土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截至2014年底,13个省重点项目已有8个动工,其余项目也已开展前期工作。此外,高明也指导镇街适度超前开展土地收储、开发工作,以此为项目引进预留空间。
除了用地瓶颈外,行政审批也是影响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对此,高明一方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和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方法,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限;另一方面则从2011年至2013年引进的143个项目中遴选出50个重点项目,交由28名区级领导采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挂钩跟进,截至2014年底,这50个重点产业项目动工率已达到80%,投产率达到44%。
而在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之外,高明对合同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由政府部门专人提供从项目立项备案到试投产的全过程帮办服务。
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在政府发力的同时,也需投资方给予配合。2014年,通过修订《高明区招商引资准入若干规定》,高明初步实现了政府与投资者双向承诺和双向制约,如项目未动工主要原因出自企业自身的,将引入项目退出机制,以回收土地资源进行二次招商。
■解读招商平台建设
以平台建设引领产业集群招商
装备制造园区:主攻补链
装备制造业被高明区“十二五”规划列为该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从2011年起规划建设装备制造园区,此后两年成功引入了陆地方舟新能源汽车、广东明威挂车、万和电气、塞纳自动梯、住友电梯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已拥有较强的优势,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进入2014年,因应省委省政府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国南车佛山修造基地落户所带来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发展利好,高明装备制造园区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基于此,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将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精密加工机械产业、电梯起重装备等进行补链,引进与这些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项目,形成集群化发展。
食品饮料制造中心:主攻强链
以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为依托,食品饮料产业在高明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不仅有在全行业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而且从产品生产到包装,产业链条相对完善。
而以旺旺食品项目落户高明为契机,高明多年来以食品调味品一枝独秀的食品支柱产业迎来整合,不仅将从“一枝独秀”转为“双核驱动”,同时也将把产业链延伸到休闲食品、乳制品等新增环节。
以此为基础,高明希望通过打造“食品饮料制造中心”实现强链,推动食品饮料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滚雪球”式发展,使高明区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两区一基地:主攻建链
两区一基地指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皂幕山国家4A景区及广东省游艇旅游试验基地。这一招商平台概念在高明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指向的是高明第三产业,当中又以休闲旅游业为主——这一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而高明区又有发展和承接优势。希望以此提升长期以来偏低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这一招商平台建设在2014年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4年高明区引进第三产业项目投资77.1亿元,占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的45.9%。当中,有8个第三产业项目被纳入省重点,占到全区13个省重点项目的61.5%。
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除了在休闲旅游业持续发力外,还将推动万方国际塑料城、勤天汇商业综合体、Logos华南汽车供应链配送中心项目等一批商贸流通业、物流业项目加快建设,补齐高明第三产业发展短板。
■机制保障
五大招商机制让项目“进得来”
组建专职招商队伍:全区性的专职招商队伍由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牵头组建,实行区、镇(街道)两级联动,并规定专职招商队伍要保证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外招商。通过这一政府主导型招商机制所引进的项目,在高明区每年的招商成绩单中占有较大比重。
委托招商:委托招商是政府主导型招商的有效补充,包括了中介招商、协会招商、商会招商等,它所起到的显著作用是丰富招商信息资源,可帮助解决政府主导型招商项目信息来源少、招商项目开拓途径少等问题。目前,高明区已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和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中介机构建立联系,与部分中介更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
以商引商:借助已进驻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引进与其相配套的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配套效应,比政府招商甚至委托招商效率更高,往往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招商效果。如合同投资额超过5亿元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佛山外国语学校项目,就是由高明区内企业君御海城于2014年引入的。
建立招商土地数据库:由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组织对全区土地存量开展调查,对全区可用于对外招商的土地,包括一、二、三产用地中已征用入库可供使用的土地、规划内可供使用但未征用土地、已出让但未达到用地使用率土地、闲置土地等,进行逐一梳理,据此建立土地数据库,并实行定期更新,以增强对招商项目的用地供应能力。除此之外,高明目前已着手编制全区年度土地储备规划,指导镇街适度超前开展土地收储、开发工作,为未来引进大项目预留用地空间。
建立项目退出机制:由高明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对《高明区招商引资准入若干规定》进行修订,实现政府与投资者双向承诺和双向制约,对未及时立项、动工、竣工项目建立退出机制,以避免项目久拖不建浪费土地资源,由此腾挪出来的土地资源可用于新引入项目的建设。
■服务创新
帮办服务体系让项目“留得住”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2014年,以实施“高明改革30条”为契机,高明区完善了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和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相关行政审批制度,为项目落地营造更加高效的审批环境。
其中,模拟审批可比常态审批缩短约20—50个工作日;项目并联审批可将时限缩短到45个工作日内,较串联审批压缩近120个工作日;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平均的时间只需7.5个工作日,较实施前可压缩60个工作日。
区领导挂钩重点产业项目:解决项目建设“卡脖子”问题
2014年4月,高明区正式出台“区领导挂钩重点产业项目工作方案”,梳理出关乎全区长远发展的50个重点产业项目,交由28名区领导挂钩推进,要求每位区领导每月不少于两次到项目一线。
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以往也有实践,但2014年更加具有系统性、力度更大,突出体现是建立推行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个挂钩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以挂钩区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班子。
通过这种方式,一批阻碍项目建设的“卡脖子”问题,如交地拖延、立项审批困难、报建审批复杂等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推动下,截至2014年12月底,高明区级领导挂钩推进的50个重点产业项目动工率达到80%,投产率达到44%。
帮办服务:从项目立项到试投产专人全程跟进
2014年11月,高明区正式印发“产业项目帮办服务工作机制”方案,提出建立窗口帮办、专职帮办、部门帮办“三位一体”的项目帮办举措,对合同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从项目立项备案到试投产的全过程帮办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高明将为纳入帮办的项目实施“一企一策”,为项目提供解决困难的专门方案和推进工作时间表,力促项目早日动工投产。
本版撰文/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能军 通讯员 黄宝坚 陈发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