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挖掘传统技艺“香火”传承焕发新活力

2015年01月14日05:2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挖掘传统技艺“香火”传承焕发新活力

荣获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的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

用上等香材制成的线香,点燃后散发缕缕清香。

蔡向军

广东省沉香协会微信二维码。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小主凭借精湛的制香技术在后宫翻云覆雨,一部《甄嬛传》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制香传”。如何制“香”,已经成为了一门大学问。

  时光流转,现代的制香早已不复古时的风光,机器的制作代替了传统手工的繁杂过程,制香简化成为了机器上的开关按键,中国传统的香文化几乎流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上个月落幕的2014中国(东莞·第五届)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开幕前夕,主办方——广东省沉香协会本着对制香师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沉香文化的弘扬、培养沉香行业新业态,专门举办了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大赛。

  经过综合评比,10位得分最高者摘得“全国十大制香师”称号。“借助比赛,不仅意在挖掘更多拥有精湛制香技术的制香人才,同时也以此推动整个行业技能提升。”广东省沉香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展示制香技艺,将香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并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现状

  制香技艺传承面临后继乏人

  在中国,香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明代藏书家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写道:“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香道之久远,从典籍文献中随处可窥踪迹。

  香文化的盛行,催生出一套独立的制香技艺,一些经典故事还被搬上屏幕。在清宫剧《甄嬛传》中,呈现给观众一幕幕清宫争宠上位、尔虞我诈的惊心动魄大戏,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香料和中药成了福晋、贵妃们在后宫斗法的利器,尤其是安陵容小主,凭借精湛的制香技术在后宫翻云覆雨。也因此,网友戏称《甄嬛传》为“制香传”。

  相比安陵容小主神乎其神的制香技术,真正的制香技术既没有这么神秘,也不是这么简单。所谓制香,就是用各种香材加工而成的香制品,根据其制成后的形状可分为线形、盘形、塔形等等。制成的香根据其用途又可分为品闻、熏房室、衣物或“愿香”即礼佛敬神之用等。

  沉香的制香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大学问不难理解。“沉香是上天的恩赐,每一块都来之不易,真正的好香,不仅需要遇到真正懂香的‘伯乐’,还需要遇到顶级的制香师,才能让沉香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到极致。”广东省沉香协会专家指出。

  然而,时光流转,现代的制香早已不复古时的风光,机器的制作代替了传统手工的繁杂过程,制香简化成为了机器上的开关按键,中国传统的香文化几乎流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制香技艺的传承也有后继乏人之虞。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沉香市场的兴起,香席文化也被逐步地挖掘、传承和弘扬。一名技艺精湛的制香师,不仅有着丰富的品香知识,能调制出温馨恬静、芬香飘渺的香品,还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香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他们每一位都是沉香界的瑰宝。

  “在国家职业大典中,制香师还没有,我们广东省沉香协会做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弘扬中国沉香文化,传承沉香制香技艺,培养制香师这个行业新业态。”2014中国(东莞·第五届)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开幕前夕,在广东省沉香协会执行会长刘海燕的主持下,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大赛在东莞市寮步镇,吹响了复兴传统香文化的号角。

  传承

  沉香线香体现制香最高技艺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皆善制香,而且有秘方传世。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轼先生合香和品香的境界作总结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古人对于制香工序、用料之讲究,决定了一名好的制香师对香材的辨识能力,对各阶段工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制香本身的热爱和尊重等等心态都会影响到香品的品质。传统的香席中均要求制香师在制香前不但要洁净双手,还须正心诚意,身心清净,做出的香方能传达良好的意愿。

  根据规则,本次比赛的“标的物”为沉香线香。线香,早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出现,成为贵族阶级和文人墨客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具美化环境、怡神悦心、参禅修炼、供神祭祀、养生祛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因燃烧时间比较长,故又叫“仙香”或“长寿香”;古时候寺庙常将其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故又称为“香寸”;根据其用料的情况可以分为单品香、和合香;根据外形纤长似线,可以分为有木芯和没木芯两种;根据所选用的材料可分为檀香线香、沉香线香等。

  其中,沉香线香是由楠木树皮粉和沉香粉配制而成,楠木树皮粉起粘接作用,其本身为植物纤维,也易燃;沉香粉因产地等的不同也可制作成芽庄沉香线香、安汶沉香线香、越南惠安沉香线香、印尼水沉香线香、红土沉香线香等等,每款香都有自己独到的香味和功效。

  相对来说,沉香线香的制作比较复杂,且由沉香粉制作而成的沉香线香是质量上乘的线香,因而,作为体现制香最高技艺的沉香线香,成为了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大赛的“标的物”。

  据悉,线香的辨识最直观的是从价格来反映的,好的线香使用的都是天然的原料香粉加上粘粉混合而成,而这其中尤以沉香粉为最。此次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大赛原材料统一用沉香,故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侧重的不是线香的原材料,而是综合考虑线香的外观、燃烧时间及香味等。

  在评选现场,评委们都会仔细地观看线香的外观,因为制香的过程是一个对细节要求极高的过程,好的线香香品必然粗细均匀、平整、线香之间无缝隙、平直。此外,优秀制香师通过对工艺以及配方的把握,也可以大约控制香的燃烧时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闻香,高品质的线香在没有点燃时通常没有明显的香味散发出来,在点燃后香味也是非常醇正自然,不会有刺激感,且刚刚燃后的香灰上也没有烫手感。

  挖掘

  同台竞技识精湛制香技术人才

  比赛现场,悠扬的古筝乐声响起,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在香案前轻研细磨,点燃香炉中的香粉,香烟袅袅,香气所到之处,清香袭人……一缕青烟,一室芳香,一份闲适,一份淡然。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制香师汇聚一堂,在这里同台竞技,现场观众也体验了一场传统制香工艺的视觉和嗅觉盛宴。

  广东省沉香协会执行会长刘海燕首先将封存好的25位参赛选手的线香产品分为5组,每组5个线香样品。然后按顺序将线香样品点燃供评委品评。

  评委席上点燃的线香香烟袅袅,香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美感十足,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评委们都全神贯注地品闻每个线香样品。

  随后,评委们对品评后的线香样品进行打分并投票。此次大赛的投票方式,也采用同样体现浓厚中国特色的筷子投票。对每组5个线香样品投票时,每位评委都有2票投票权,可将自己的2票投入自己最认可的2个参赛线香对应编号的杯子中。每组5个线香样品中,前2名的即入选此届制香师大赛名单,如第1组中5个线香样品得票最高的是5号和2号,也就意味着,5号和2号线香样品的制香者就是这届十大制香师中的两位。

  最后,数位沉香界名家评委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评选出了“首届全国十大制香师”。获奖者之一、来自广东的戴瑜在得知自己上榜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香文化博大精深,制香其实也有很多内在学问,比如一些书籍上关于制香技巧的描述,经常出现‘少许’‘少量’‘酌情’等字眼,但这些量到底是多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全凭制香师来把控,否则很影响最终制香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尽管评委们侧重的不是线香的原材料,但依然有参赛选手没有注意比赛规则而遗憾出局。“1号为什么没有选呢,因为我们比赛要求的材质是沉香,但是1号用的是檀香,没法比。”中国沉香行业泰斗、沉香名家,同时也是此次大赛的评委张晓武先生表示,为了确保大赛评选的公平公正,此次比赛的标的物为线香,而提供的线香原材料则固定为沉香,参赛选手提供一样的线香样品数量不少于5支,并且用保护盒包装好作比赛评比之用。

  方法论

  古代香料制作香方

  制作传统香,首先是要综合考虑该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

  一些特殊的香,不仅对用料、炮制、配伍有严格要求,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过程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如《灵虚香》,在制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窖藏时要有寒水石为伴,等等。

  如制沉香,以破碎沉香,以绢袋装,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米水浸,慢火煮,水尽再添,一日为好。完成后凉干即可。现在制香者多是用生沉香,所以达不到效果。

  试举两例香方:

  1.《宋亿》

  释名:宋代品香已完全成熟,并传至日本、朝鲜,古书上也能见到当时名人配置之香方,而且宋代以品香为雅集者亦多,所以在雅集用香方中首列此名。

  用香:沉香、茉莉花、侧柏叶。

  制法:沉香极小颗粒,干茉莉花与鲜侧柏叶叠成圆饼。侧柏叶在下,茉莉花在上,紧压,将沉香颗粒压入茉莉花中。制成之物为片状香饼。

  2.《二苏旧局》

  释名:苏轼、苏辙兄弟为宋代大文豪,书画家、诗人,也是宋一代玩香名手。他们都有自制香品的记载。雅集为文人雅士,故托苏轼、苏辙二人之名命之。

  用香:沉香、檀香、乳香、琥珀、蜂蜜、茉莉花。

  制法:沉香、檀香削成小方粒或压碎。乳香、琥珀研粉。以此四物混合于适量蜂蜜中,最好用枣花蜜。取用为丸,再以干品茉莉花滚于蜜丸之外,阴干。

  ■人物专访

  广东省沉香协会副会长蔡向军:

  上等沉香依然是

  极少数“圈内人”的消费

  蔡向军,陕西人,带着儿时因捡回墓地陶罐和玉片而挨打的记忆长大,自幼耳濡目染古董杂项,对书画和陶瓷颇有研究,同时也是东莞市莞逸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2010年,出于对沉香文化的兴趣,蔡向军转向沉香行业,2012年拿到“莞逸香”独立商标。在2014中国(东莞·第五届)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莞逸香的香樟木阳雕对联荣获2014年度全国沉香行业评选“最具艺术价值雕刻品”奖项。蔡向军现为广东沉香协会副会长。

  他认为,把玩沉香自古以来就是一项昂贵的休闲,上等沉香一直以来只有极少数“圈子内的人”才能消费得起。而对于要想进入沉香行业的年轻人来说,不妨从低端沉香串珠配饰做起,一般年轻人能够承受。

  笔者:公司曾把莞香的解说融入在书签中,是国内第一家用书签形式解说莞香并向市民派发上万套书签的。公司为何以这种方式推广香文化?取得了什么效果?

  蔡向军:莞香作为沉香界唯一一个以地方命名的香品,纵观历史人文遗留,关于莞香的诗词歌赋、人物典故时常出现于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莞香是沉香界人文积淀最为丰厚的一脉,然而因近代历史原因,5年前真正了解莞香的人还不多。莞逸香的定位之一就是发掘莞香文化,为受众直观呈现深厚的莞香文化概念。莞香书签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作为迷你说明书,让我们的作品与深厚的莞香文化之间完美契合,因此,莞香书签由此诞生。

  自古以来,吟诗作画、品茶藏香是士大夫阶层主要休闲方式,而品香需要很深的底蕴,可以说凌驾于琴棋书画之上,但如有琴棋书画的烘托更臻完美。莞香书签一套七张,正面体现的是琴、棋、书、画、香、插花、雅集画面,配以相对应的古诗文;另一面主要阐述莞逸香理念、莞香历史、莞香与香港渊源、香闻东莞、香之美德、香之礼佛、品香环境七个要素,并配以东莞最为代表的人文画面。莞香书签在东莞展览馆讲解台和展柜展示并免费向市民派发半年,在第二、三届东莞香博会上无限量赠送给沉香爱好者,第一版书签15000套基本派完,修正后二版也在第五届香博会呈现。

  笔者:沉香是高雅的珍品,是否意味着,它更多的是一种“圈子内的人”才能消费得起?

  蔡向军:首先,把玩沉香自古以来就是一项昂贵的休闲;其二,沉香是物质的,但它的价值体现又是非物质的。它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香文化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美德。享受嗅觉盛宴之人除了传统文化功底深厚,最好略懂赏画音律,才能使沉香的昂贵价值得以诠释。基于以上两个主要因素,个人认为上等沉香一直以来就是极少数“圈子内的人”玩的。

  笔者:您认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年轻一代了解沉香和沉香文化?

  蔡向军:年轻一代人时尚、活泼,大多缺乏中年人的稳静和淡然。可从低端沉香串珠配饰做起,沉香串珠代表着信仰,佩戴着串珠使人感到心灵宁静,它还具有保健作用,年轻人戴着串珠就显得沉稳又具有时尚感。从经济层面说一般年轻人是能够承受的,拿收藏圈里的话讲,“出手了才肯研究”。

  笔者:沉香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瓶颈?

  蔡向军:沉香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概括为两方面:急功近利思维和天然沉香结香漫长的矛盾;沉香文化强调的美德和人人都想得到至宝的矛盾心理。沉香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沉香文化需在普世价值修正过程中完善。

  笔者:您对未来广东沉香行业发展有何观点?

  蔡向军:中国做沉香产业最有优势的就是海南和广东,海南的崖香和广东的莞香,地理之便和市场成熟度使广东从事沉香产业人员最多,几大沉香行业协会聚集广东。广东省沉香协会作为国内第一个省级沉香协会,我们尊重行内前辈,联手行业精英倡导包容、自律,抱团发展,反对假货!

  文化是任何行业和地域的灵魂,作为最为体现文化的沉香界,更需要学习台湾对传统的继承,借鉴古代香文化的精华之处,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版撰文:郜小平

  《沉香周刊》由南方日报社与广东省沉香协会主办

  总指挥:张东明 王更辉 刘东晓总策划:王垂林 刘海燕

  总统筹:郎国华 陈 志 谭仕龙 张翼飞

  执 行:袁 丁 陈丽芳 裴敏慧 郁 石 刘艳辉 陈明环 钟浩明 王 瑜 潘 航 郜小平

  编辑统筹:李劲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