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何时该用抗生素?

2015年01月13日04:3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何时该用抗生素?

除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各医院本身也在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管理。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2015年伊始,气温下降,黄先生便感冒了,咳嗽不止。到医院看病,医生认为其病症较轻,没有开抗生素。然而,之后病症反而加重,再次到医院后,医生在药方中加了抗生素,数日后即康复。这让黄先生颇感疑惑:早知如此,不如一早就吃抗生素,好得更快。

  这是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耳科副主任医师方建中告诉记者的一个病例。对于医疗业内人士来说,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患者对抗生素使用的疑惑,更可以窥见抗生素使用管理的困境。

  感冒和秋季腹泻一般不宜使用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让方建中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极端:特别抗拒或者主动要求。见得多了,他甚至可以从中初步分析患者的状况:前者往往有一定知识水平,看了很多关于抗生素滥用引起耐药性的报道,后者则不少因文化水平有限,但对尽早康复有更急迫的要求。

  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这是方建中总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看似“废话”,却正反映出一线医护人员在诊治中对抗生素使用的纠结。

  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药剂科主任药师薛梅向记者透露,在不用和滥用之间的使用尺度,还是要靠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对所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和剂量进行判断,“比如为了防止手术后发生严重感染,可能会在正常剂量的基础上加大药量,延长服药时间。”她表示,按照她的理解,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主要是四个方面——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由于每个人甚至每个时间的病症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如何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往往只能依靠医生的诊疗经验。比如上述例子中的黄先生,方建中向记者解释说,感冒本身绝大部分属于病毒性,而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所以并不需要使用。后来病症加重,出现浓痰,这是合并细菌感染的症状,因此使用抗生素。

  那么,除了依靠诊疗经验之外就没有可靠的判断标准了吗?记者走访了解到,也并不尽然。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张伟忠表示,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医学检查就可以明确判断是否属于以及属于何种细菌感染,为抗生素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然而,门诊接待的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在时间和费用的成本上往往无法接受,就只能依靠医师经验。

  有些经验属于业内共识,比如薛梅告诉记者,除了一般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之外,秋冬季节多发的秋季腹泻也不宜使用抗生素。然而,共识之外,不乏例外,感冒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腹泻也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而这两种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就属于“不能不用”的范畴。

  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不得超过20%

  无论患者对抗生素有些“过敏”的主动抗拒,还是使用管理上的日趋严格,都来自于抗生素不当使用可能造成的种种危害。

  作为以抗生素为主要产品的医药企业,信立泰的一名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肝损害,肾损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神经系统损害。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如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原本用来抵抗细菌的抗生素一旦使用不当,反而会遗患无穷,听着像是武侠小说中的走火入魔,现实中却难以杜绝。薛梅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无论国家还是市一级卫计部门,都对药物使用更加严格。比如,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不得超过20%,住院处方中不得超过60%,综合性医院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品种不得超过50个,专科性医院不得超过40个。“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统计,每季度汇总公布一次,中心医院2014年的各项抗生素使用指标均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薛梅表示,该院还利用信息系统,所有处方都会经过药师工作站审核,系统本身也会对可能不宜使用的抗生素主动提醒。

  那么,如果是否只要抗生素种类在规定之内就可以了?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告诉记者,该院所有药品都要经过招投标,然后报送由25名以上医疗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才能确定品种,而且一年内不会更换。同时,该院正在培训临床药师,组织人员到中心医院学习。

  除了医院自身,管理部门也着力不少。市卫计局医政科副科长金程告诉记者,惠州每年均有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建立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阳光用药、阳光采购、阳光物流、12320阳光热线、医师诚信电子档案),对各医院的用药数据进行分析、预警。此外,正在开展对全部医疗机构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级管理备案工作,对各医疗机构用药范围进行限制。二级以上医院的药事部门规范化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问题确实存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零售药店里的药物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对于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全程也并不避讳。薛梅则对规范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无论管理多么规范,往往是事后检查,而当时病人状况只有医生最清楚,因此我们会建议医生在开具有抗生素的处方时,将相应病症也写进去。”

  误区一: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有些人头疼发热或皮肉伤,不慎扭伤胳膊或腿脚,受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就认为有炎症了,用抗生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本质区别,它是由于局部组织损伤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的。还有些人将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认为是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其实抗生素对此不仅无效,反而还会带来副作用。

  误区二:高级抗生素好得快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没有道理。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

  误区三:服药随心所欲

  应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医嘱,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可以自作主张更改用药次数、剂量及疗程。感到症状好转就擅自停用抗生素或者任意延长疗程都是不可取的,前一种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或治疗不彻底;后一种则会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

  ■知多D

  什么叫

  抗生素?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对抗生素使用有哪些误区?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通讯员 张国锋 李惠婷 张娜妹 刘菁 文茜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