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西屋康达“研发主义者”如何玩转传统行业?

2015年01月13日04: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西屋康达“研发主义者”如何玩转传统行业?

西屋康达为南海传统行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样本。 西屋康达供图

  上月,位于南海西部片区的空调制造商西屋康达,悄然在其官网挂出了一条消息,篇幅虽短却内容惊人:该公司成功签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博物馆,其医用净化组合式空调机组将在这家著名的博物馆内投用。

  在此不久前,西屋康达刚刚召开了成立22年的庆典。这20年也是南海民营经济沧桑变化的一段时间。某种程度上,这家企业凝聚了佛山一线企业的共同性格——平时看似低调沉默,但产品却早已遍布五湖四海。

  从首都国际机场到广州火车站、广东美术馆,甚至国内部分核电站,都采用了其中央空调产品。在佛山,采用西屋康达空调的各类建筑更是数不胜数,大部分佛山人都曾享受过这家企业带来的清凉。

  在竞争激烈的空调业,仅有400多名员工的西屋康达规模似乎远远比不上那些动辄数千人的大厂;但在这400多人中,技术研发人员却达到70人,比例远超同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令这家企业成为了华南中央空调行业地位稳固的隐形巨头。在西屋康达总经理蔡湛文看来,低碳节能与智能化应成为当前南海企业的共同创新追求。

  一家“痴迷”科技的空调制造商

  西屋康达是谁?对于很多佛山市民来说,这家企业颇为陌生——因其主打的中央空调主要用于工程项目,不像美的、格兰仕等摆在商场超市里出售,也很少在媒体上发布广告。然而,这家企业的实力,却远远超出市民的想象。

  去年11月,南海区政府公布了2014年度科技型企业扶持奖励专项资金的批复名单,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家企业堪称各类科技奖项名单上的常客,例如在2012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的佛山专项招标中,这家企业的“高能效多级热回收机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功中标。

  西屋康达“痴迷”技术创新的习惯已经延续多年。在此前的2011年,在佛山市南海区科技进步奖项目中,该企业的“环保节能型空气源热泵采暖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排在一等奖名单的第一位。同年,西屋康达申报的“工业专用空调系统低碳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列入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据悉,西屋康达的前身佛山康达成立于1993年。在发展十多年后,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与制造能力,2005年1月,佛山康达与美国西屋产业国际控股公司合资组建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共同增资筹建新的生产基地。

  南海西部良好的空间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了这家企业,2007年,拥有国内一流专业生产线和国家及测试设施的新生产基地,在丹灶投产使用。从那时起,西屋康达大力推进扎根本土化需求的市场研发。

  西屋康达总经理蔡湛文介绍,该公司目前技术研发团队常年保持在70人以上。近年来,该企业研发费用也保持高投入,占比超过了销售额的4%。正是对技术的偏爱,让西屋康达打开了一条独特的生存发展之路。

  从百事可乐工厂、火箭基地到核电站

  与白电寡头厮杀激烈的普通家用空调近似,中央空调同样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国内中央空调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数年前已开始逐步显现。

  西屋康达总经理蔡湛文介绍,在这样的市场中,该企业决定不走低价拼规模、急速扩张市场的路线,而是把产品性能、技术含量作为最核心的卖点。

  但反而是这种“矜持”的市场定位,让西屋康达的市场开拓之路越走越宽。打开西屋康达的工程名单,一系列名字让人眼花缭乱。

  从首都国际机场、国家京剧院,到上海金钟广场、上海宝山钢铁厂、广东省电视台、深圳人民医院,西屋康达的产品出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众多公共建筑、企业中,其中不少企业品牌广为人知,例如百事可乐在沈阳和南昌的工厂都采用了西屋康达空调设备。

  “去年辽宁的一个项目,瑞典的设计公司找遍国内空调厂家后发现,除了我们,其他企业都无法实现其设计方案。”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成功案例背后,蔡湛文介绍,西屋康达并不是简单的中央空调供应商,而是大型建筑个性化、节能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实施者。目前其为企业、工程专门量身定制的产品,占其全部销量的40%—50%。相比非定制类产品,这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在很多工程需求中,“高技术”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能经受起各种严格的考验。西屋康达官网显示,2009年其成为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空调供应商。

  西屋康达表示,该基地对配套空调设备的风量、冷量、温度控制精度、湿度控制精度等各项性能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要达到航空航天配套设备的高可靠性要求。西屋康达为此项目生产了八大类数百台的空调设备。此外,西屋康达空调甚至还被国内一家核电站看中,这同样成为其技术应变能力的证明。

  欲成低碳节能领军者

  面对新的一年,蔡湛文表示,西屋康达将继续加强研发,深化目前其产品在低碳节能、智能化方面的性能,保持领先地位。

  传统的中央空调产品是电能消耗大户,而电能往往直接与大量的燃煤,以及由此而来的空气污染紧密相连。而西屋康达则一直希望打破传统局面,因此将“低碳建筑中央空调综合节能之研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用于轨道交通的节能空调系统,就是该企业在节能方面的代表作。2013年10月30日,由西屋康达和广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完成的“无级调载型变风量轨道交通空调节能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该关键技术省却了常规空调以水为载冷剂的冷冻水系统,从而达到制冷系数提升21.4%,效能提高15%-20%的良好效果。此外还能节省冷水机房的土建成本及设备管道费用,按照10个站点计算可节约3000万元投资,总体效益十分可观。而目前在国内,地铁建设热潮席卷各地,西屋康达这一技术的社会意义和市场前景,引人遐想。

  ■观察眼

  传统企业如何走好

  “精英路线”?

  从南海西部到整个佛山,拥有十几年甚至20多年历史的企业并不鲜见。这些数量庞大的“老资格”企业,构成了佛山经济的基础,大部分都可归类到传统产业范畴。

  一方面是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面临激烈竞争,一方面是新经济、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今天这类传统企业正面临抉择。很多企业习惯性地以产能规模为竞争力,靠物美价廉拼抢市场,而如今却要动辄为普通工人的工资上涨而伤脑筋。

  然而在西屋康达的发展历程中,却体现了完全不同的逻辑。沉淀多年的企业文化、广泛的市场渠道积累,结合不惜成本的研发投入,让这家企业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在基建、产能、员工总数、多元化等方面,西屋康达都没有紧跟曾经狂热的市场脚步进行不理智的扩张,而是保持了冷静和坚持。现在,这种策略在并不乐观的经济大环境下,体现出更强大的优势。

  经济学家爱用“小而美”来形容一些技术型小企业,而笔者更愿意用“精英路线”来概括西屋康达的生存之道。与年前的技术创业公司相比,这种企业管理稳定、资金充裕;与一些暮气沉沉的老公司相比,这种企业技术不断更新,利润丰厚。对于南海西部乃至更多佛山企业来说,西屋康达应该成为一个值得研读的样本。

  策划:林焕辉 统筹:龚晶 赵越

  撰文:赵越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