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2日03:46 来源:南方日报
电梯安全使用必须从法律层面厘清监管职责。 资料图片
电梯安全权责不清,发生事故多方推诿,维修检查无人埋单……长期以来,电梯安全监管面临诸多问题,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两年前,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先试先行,在监管权责、监管手段、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改革。
日前,市质监局公布的电梯安全监管一系列数据显示,广州全市电梯保有量近10万台,确权率达到100%;而公用场所电梯责任险覆盖率达到100%;随着电梯原厂维保率提到50%,电梯抽检不合格率下降46个百分点。另外,依托大数据模式打造的“96333”电梯安全监控中心两年来共处理解救被困人员近30000名。通过两年的改革,广州的电梯安全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案例回顾】搭乘电梯受伤第一时间获理赔
日前,在广州番禺区一个小区里,电梯突然出现故障,在落到一楼时剧烈摇动并造成困梯,一名年纪大的乘客在惊慌失措中跌倒在电梯厢里,胳膊发生骨折。事件发生后,乘坐电梯的市民立即拨打“96333”进行求救。10多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打开电梯,并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在该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的协调下,电梯维保公司来到现场对故障电梯进行检测和维修,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进行理赔,第一时间垫付伤者前期医疗费用1万元。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以前,围绕谁来赔付伤者的医疗费,物业、开发商及维保公司之间可能又要互相扯皮。”广州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内发生过多起电梯事故,在事故中,消费者维权难,与电梯相关联者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这名负责人介绍说,3年前海珠区一知名楼盘也发生过一起电梯意外坠落造成乘客受伤事件。事情发生后,伤者向物业管理公司追责,然而该楼盘物业管理公司却向维保公司推责,称维保公司没有维修、保养好电梯;而电梯维保公司也推责到电梯生产企业,称电梯生产企业质量有问题;电梯生产企业却反道维保公司日常没有维护好电梯造成事故发生。上述三家电梯关联者对事故发生的责任相互推诿,消费者权益迟迟得不到解决。
【改革亮点】“首负”厘清责任保险保障理赔
“不管电梯事故是谁造成的,‘使用权者’都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处处长杨延晖表示,广州市电梯安全监管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近10万台电梯进行确权,明确电梯的“使用权者”的“首负责任”,“电梯没有确权,见一个封一个,坚决不能使用!”
据了解,电梯的“使用权者”可以是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投资安装人等任何一方。具体是哪一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使用权者”确定后要在电梯内相关标识上明确注明。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搭乘电梯时,一旦发生因电梯事故权益受损时,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为此负责的人,以往物业公司、开发商、维保单位等多方扯皮的现象将不再发生。
与此同时,广州实施电梯监管改革后,强制要求“使用权者”与电梯所有权者相分离的单位必须按照《电梯授权使用管理合同示范文本(试行)》的要求,签格式化合同,明确前者的首负责任。
不过,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住宅小区电梯“使用权者”多为物业公司一方,如果发生重大电梯安全事故,一些中小型的物业公司没有足够资金来赔付又该怎么办?
对此,广州市电梯安全改革引入了保险机制,通过建立“使用权者”为参保主体,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和维保单位参与、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从而形成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电梯事故社会救助系统,提高了救助赔付能力。
“电梯保险制度的设立意味着电梯安全领域社会救助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杨延晖表示,现在每台电梯保险费用大概100元左右,但最高赔付可达到100万元。另外,有电梯保险公司已经设立专门的投保电梯安全巡查队伍,对投保电梯进行安全巡查。这些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电梯安全监管除政府监察人员和检验员之外的第三股强力外援。
依托大数据打造全天候监控平台
“只要发生困梯,随时可以拨打‘96333’。‘96333’在广州的知晓率已经非常高。”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处苏健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范围内开通电梯监控中心的城市不超过5个,而广州的“96333”已经运行了两年。
两年前,“96333”正式开通,对全市的电梯困梯、故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对救援力量进行统一调配。这是基于大数据模式打造的全市统一的电梯安全监控中心,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于电梯检测机构、保险公司、媒体等,范围几乎涵盖全市10万台电梯。
“大数据模式很好地弥补了现行监管机制的不足。”苏健说,广州的“96333”平台已经建成全天候全区域运行平台,二级救援站达120个。从2012年12月12日开通至去年底,两年内共处置电梯困人事件10546宗,故障5795宗,解救被困人员28370名。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5分钟,比国家规定时间缩短一半。”苏健表示,依托大数据模式的成效远不止这些。哪里的电梯安全事故最多,故障原因是什么通过大数据系统的分析便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监控中心将相关分析数据定时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监督,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稽查部门移交。
他举例说,通过分析201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按故障类别统计的故障原因中,电梯外因故障、门系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三类原因分别列前三位,占到故障总数的87.02%。那么接下来,96333会把这一数据传递给电梯管理和维保单位,加强对上述问题的检测和排查。“所以,近些年困梯原因中技术性原因不断的下降。”苏健说。
另外,依托大数据模式,市质检部门电梯检查的工作重点由全市定检转向按比例实施的监督抽查,尤其是针对故障和事故多发区域进行抽检。2014年度电梯抽查中,不符合项发现率为15.8%,同比降低46.76%。
南方日报记者 詹鹏飞
通讯员 隋紫萱
须从法律上厘清
电梯监管职责
■声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博士朱最新:
朱最新认为,电梯监管改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从法律上厘清各方职责。包括电梯安全链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等各环节的各责任主体的应尽义务,也包括发生事故应承担的责任;包括监管者依法应做之事,也包括监管者失职应追之责。他说,电梯安全监管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电梯使用者和管理者,政府的职责是监督和抽查。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