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莞产《吉祥宝宝》 今日央视开播

2015年01月12日03:4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莞产《吉祥宝宝》 今日央视开播

东莞的传统食品“腊肠”变成了可爱的动画人物。 吴少敏 江升华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 通讯员/江升华)东莞腊肠、荷叶饭、麦芽糖……东莞的传统食品变成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1月12日16时至16时30分,以东莞本土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大型原创动画片《吉祥宝宝》,将登录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动漫剧场》。

  这部动画片是全国首部校企合作出品的动画片,由东莞市海霖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联袂打造,也是第二部登录央视的莞产动画片。

  本土文化植入动画片

  《吉祥宝宝》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本土原创动画巨作,共208集,每集8分钟,共1664分钟,总投资1360万元。

  “吉祥宝宝”动漫形象以东莞本土特产“腊肠”为创作原型,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诚实善良、诙谐幽默的“吉祥宝宝”形象。故事以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孩子的角度,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奇闻趣事。

  该片通过“吉祥宝宝”成长故事中的一个个幽默、积极向上的小片段,巧妙地把东莞800多年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动画片内,包括了松糕、糖环、麦芽糖、龙眼、荷叶饭等其他动漫角色,充满了东莞本土饮食的特色。

  制片方介绍说,《吉祥宝宝》在推广动画品牌的同时也在推广东莞的饮食文化,是一部反映东莞本土特色题材的原创动画片,而且全部动漫配乐以及同名主题歌《吉祥宝宝》均由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创作。

  与此同时,《吉祥宝宝》的创作、投资、出品方海霖动画制作公司还与塘厦镇八彩鱼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版权授权协议书,将“吉祥宝宝”动漫形象的商标和版权授予后者生产儿童食品和腊肠、腊味等产品,以推动动画片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开发。

  全国首部校企合作动画片

  去年11月1日至15日,《猪猪侠之变身小英雄》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今年1月12日起,《吉祥宝宝》作为第二部莞产动画片登陆央视少儿频道。更难为可贵的是,《吉祥宝宝》也是全国首例校企合作出品的动画片。

  近两年来,海霖动画与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共为361名动漫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培训的机会。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进入海霖动画工作,成为正式员工。目前,海霖动画共录用了93名毕业生,《吉祥宝宝》的制作骨干基本为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毕业生。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梁凤鸣说,本土原创动画片《吉祥宝宝》将代表东莞走向全国,而电子科技学校的师生参与创作,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专业镇,为东莞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她说,近两年,根据产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东莞中职教育实行布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实现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努力使“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东莞产品”向“东莞精品”的转变。

  对此,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评价认为,《吉祥宝宝》在央视的播出,对进一步创新东莞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发展职业教育等,具有示范意义。校企合作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供求上的无缝对接,很好满足了东莞用人企业对基础性动漫人才的需求,值得向更多的动漫企业和学校推广。

  潘新潮强调说,短短数个月内,有两部莞产动画片登录了央视,证明莞产动画片进入了提质发展阶段。接下来,希望广大动漫从业人士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牢记时代使命,不做市场的奴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的作品要更多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杜绝色情暴力现象。

  同时,他希望东莞的动漫原创企业能充分利用好东莞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主动与“东莞制造”对接融合,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像海霖动画一样,要勇抓机遇、趁势而上,以《吉祥宝宝》上央视播出为契机,积极开发设计和制造衍生产品,实现更大的价值。三是希望东莞更多的动漫企业能像海霖动画一样,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