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会上强调,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来源:人民网)
由此,笔者记起了曾经读过的“羊祜自焚奏稿”故事:晋国大将羊祜向晋武帝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然后又将荐稿烧掉。晋武帝不解,问道:“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羊祜认为自己推荐提携杜预,是“拜官公朝”的应尽之责,担心杜预不解搞“谢恩私门”,因而做出“自焚奏稿”的大义之举。这个典故中,羊祜最为可贵的品质是对“权”的认知十分清晰,清楚地知道“权是谁授”和“权为谁用”。
回到现实中,羊祜的做法还真不是“自命清高”和“无病呻吟”。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以“恩人”自居,把下属的升迁完全归功于自己,常将“你是我提拔的,你是我的人”挂在嘴边、邀功求报。也有干部在被提拔后为 “该感谢谁”而困扰,有的担心不去感谢提携自己的“贵人”,会给人留下“过河拆桥”的话柄,得到“不懂事”、“不落教”的评价;有的把职务升迁看成是个别领导的“恩惠”,对领导感恩戴德、投桃报李。在落马的一些“大老虎”中,出现了“秘书帮”“石油帮”“山西帮”等帮派,就是搞“谢恩私门”最惨痛、最深刻的教训。
借古喻今,作为“拜官公朝”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干部,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不这样做才是失职、渎职。因此,领导干部绝不能“贪天之功”,把选拔任用当作自己的个人行为,对被提拔者提出感恩回报的要求;更不能“假公济私”,利用组织赋予的“抓班子带队伍”实权,挑选“家臣”、培植“幕僚”、构筑“圈子”,打造自己的“自由王国”、“权力山寨”。
另外,党员干部应牢记:干部的成长,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虽然,在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肯定有慧眼识才的伯乐、辅助成长的领导等“恩人”存在,社会也需要知恩图报的美德、不齿忘恩负义的恶行,但真正的“恩人”是组织和群众,不容许将培养使用干部记在领导干部的个人“功劳簿”上,搞个人崇拜、人身依附,甚至拿原则去感恩、用公权去回报。
“拜官公朝”搞谢恩私门、 自由王国、权力山寨危害巨大:轻则私相授受、勾肩搭背,玷污上下级之间同志关系;重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环境。
谢恩私门和权力山寨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因为选人用人是最具“自由裁量权”的活儿,这种权力一旦落入信仰不坚定、原则性不强的人手里,他们就可能“合理”利用制度规则,将“任人唯亲、任人唯友、任人唯熟、任人唯钱”最大限度“变现”。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因此,必须杜绝“谢恩私门”现象,从严选人用人行为,一方面要健全干部选任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培养和选拔崇法守制、忠党敬民的干部;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摒弃“站队思维”、远离“圈子文化”,从根本上整饬官场整顿吏治,塑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和政治文化。
相关专题 |
· 匐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