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2015年01月10日11:5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橘化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味甜美,枳味酸苦,由于水土的不同,淮南的橘种在淮北就会变成枳,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由好变坏。枳又名枸橘,俗称臭橘,果肉少而味酸。但又据说,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是不同种的,橘不会变成枳,古人观察不周,因而造成误会。虽然如此,橘子味道甜美的特质是自古得到赞颂的。

  所以古诗词中,不乏对橘子的赞颂。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九章·橘颂》,是一首著名的托物言志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子呀,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你的品质坚贞不变,那么坚定地生长在江南的国度。“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你那么根深蒂固,以至于迁移都非常困难,那是因为你有专一的意志。“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你绿色的叶子衬托着白色的花,繁茂得让人看着都欢喜。“曾枝剡棘,圆果抟兮”。你枝儿层层,还带着锋利的刺儿,果实却是那么的圆满光洁……

  古人说,单个的橘子“圆似珠,色如丹”;而整片的橘子林就如“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大诗人白居易还总结了橘子为什么圆如珠甜如蜜,因为“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

  从我们广东走出去的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在他的《感遇十二首》中,第七首写出了他对橘子的感悟。“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江南生长的丹橘,经历严冬,葱翠依然,并非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温暖,而是它本身具有耐寒的禀性。丹橘佳美,可以招待嘉宾,却无奈重重阻隔,山高水深。在命运只有事理与时机难以穷究的纷乱的世尘中,世人只倾心于桃李的浮华艳媚,难道丹橘不是更有葱郁不凋的树荫吗?

  张老先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正直而遭贬逐的悲愤之情,期望朝廷可以重新起用的心意也是灼然可见的。可是造化弄人,忠言逆耳,唐玄宗终于在一个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他就如秋天的扇子一样,不会再被启用了。虽然皇帝送出了扇子,但被罢相的张九龄,因其翩翩神采,仍然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所以,无论张九龄在与不在,他给唐朝宰相立起来的标杆一直在那。而橘子,无论寒冷的北方有或没有,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寄托里,都有了橘子的存在。

  所以到了近现代的文学作品里,橘子都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背影》里,父亲艰难地爬过栏杆,买回来的是橘子。一部《橘子红了》,从文学作品,到拍成电视剧,都让人领略到了唯美的艺术特质。而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买橘子的两种方法》,更是让人们在庸常的日常生活中,读到简朴深厚的处事哲理。

  【贴士】

  1.要充分利用阳光的描写力,用顺光拍摄阳光下的橘子,能突出橘子的鲜亮颜色。

  2.拍摄橘子时,除了考虑主体是否够突出、背景选择是否合意,添加一些浪漫、画意的文艺气息,就能拍摄出惬意的画面。

  3.橘子色彩鲜艳、形状独特,只要利用好旁边衬托,或竹篮、或绿荫、或果树以外的河流山岭,都能拍摄出特定的意境来。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