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军征程上的时代战歌

写在总参二○一四年度践行强军目标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结束之际

2015年01月09日09:3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强军征程上的时代战歌

2014年12月30日晚,北京。

随着一场庄严朴素、气氛热烈的颁奖典礼拉开帷幕,总参谋部2014年度践行强军目标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进入高潮。10位典型个人和2个先进群体相继登台,接受表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年间总参学习贯彻强军目标,建设听党指挥、善谋打仗新型司令机关,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丰硕成果和良好风貌。

开展践行强军目标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总参党委深化强军目标学习贯彻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已举办2届。据总参政治部领导介绍,为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推动军事指挥机关及所属单位以更高标准走在强军兴军前列,去年以来,总参党委采取全面部署、集中组织开展检查督导、举办先进经验座谈交流、研究制定贯彻整改思路等举措,用“回合升级”的办法,持续推进强军目标学习贯彻步步深入。在此过程中,一个个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的模范人物接连涌现。

履行善谋打仗的职责使命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目标的核心要求。翻看总参2014年度践行强军目标新闻人物名单,记者发现受表彰的先进典型几乎都是打仗型人才。

颁奖典礼上,首先亮相的是作战部参谋沈学清。2014年,他多次参与全军重大演训活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筹划组织,牵头撰写了10余份全军重大建设项目军事需求研究论证报告,用一份出色成绩单精彩阐释了战略参谋“心系打赢、胸为帅谋”的使命追求。

如何紧贴作战任务,按实战要求去训练,按训练去实战,使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是习主席对全军官兵提出的重大课题。去年以来,总参负责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全局性工作,着力推动实战化训练。年度新闻人物、军训部训练保障局局长高庆明亲眼见证了这些决策举措带来的欣喜变化。去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共举行师旅规模以上实兵演习200余场,其中总参直接组织的20多场重大演习,高庆明和他的同事几乎一场没落。

火热的训练“熔炉”,淬炼出一个个强军先锋:电磁防护领域的“兵参谋”、某部四级军士长修彦涛,“大漠牧星人”、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他们忠实履行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使命追求,成为践行强军目标新闻人物榜上闪亮的星。

树立服务打赢的时代标杆

教为战、训为战、研为战。

“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刚刚结束,汇聚演习精华的作战协同计划图和相关战训法就出现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胡坚的课堂上,成为学员谋兵布阵、研机析理的最新案例。

名师必晓于实战。自从教以来,胡坚坚持每年下部队三四个月,先后参加50余项重大演训活动,足迹遍布我军主要作战部队和各大训练基地,被誉为“打仗教授”。此次评选,他荣登榜单。

与胡坚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陆军航空兵学院某飞行训练基地司令员杨雪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运筹研究中心。

作为陆航人才培养摇篮的一线带兵人,杨雪雨大胆推进训练模式改革,把空中发动机停车、尾桨失控等特情处置纳入飞行教员日常训练内容,探索完善了“一场多点、一域多层”和“三三制”组训模式,创造并保持多项陆航飞行纪录。

“这奖、那奖,不如部队的夸奖。这果、那果,不如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成果。”颁奖典礼上,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运筹研究中心主任黄建新一番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支科研团队非凡的精神追求。

该中心成立近40年来,始终用前沿的视角审视战争,用技术的手段剖析战争,用兵棋的办法推演战争,用创新的成果服务战争——从完成演习精确评估的跨越,到构建多功能的作战实验环境;从设计现代局部战争数字模型,到打通作战指挥数据联通“最后一公里”……一个个影响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被不断破解。

汇聚强军兴军能量

忠诚,是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融入生命、植入血脉,就能汇聚强大的能量。

“以生命作笔,绘打赢坐标”的某测绘导航基地原高级工程师黄忠红,就是其中优秀代表。

“绘制军图,以忠诚着色;编织经纬,为战场定标。孤独的运笔,一寸寸填补空白;执著的追求,一点点燃烧生命……”这是评委会写给黄忠红的颁奖词,寥寥数十字,殷殷报国情,令观众无不动容。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老班长王杰的身影。”第12集团军“王杰班”班长刘佳玉,应邀前来为总参管理保障部博士教导员李光颁奖。在去年5月的投弹训练中,一枚拉开保险销的手雷从一名战士手中意外滑落。危急时刻,担任现场指挥的李光挺身而出,奋力将人高马大的战友拖进掩体,化险为夷,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舍身救战友的英雄赞歌。

去年6月,伊拉克局势急剧恶化,1258名中资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驻伊拉克使馆武官王玮临危受命,力排万难,协调伊军方最终将所有人平安转移,完成了我国大规模海外营救的又一壮举。如今,王玮仍坚守在伊拉克。替他领奖的是他的爱人冯燕波和9岁的儿子王海翔。现场电话连线中,已经一年半未见到爸爸的小海翔一句“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强军征程,军歌嘹亮,战鼓催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强军目标的正确指引和伟大感召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打赢人才阔步走来。(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张彦中 吴 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