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7日06:36 来源:南方日报
2014年龙岗最终评出50件民生实事。图为民生实事之一的绿道建设。资料图片
5日,龙岗区政府督查室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媒体代表参加2015年政府民生实事第四场遴选座谈会,为全区公开征集的部分民生实事建议及龙岗区政务办、区科技创新局、区民政局等12个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的民生实事备选事项出谋划策。
这已经是龙岗区2015年政府民生实事第四场遴选座谈会。去年10月,龙岗区出台首个针对民生实事征集办理专门规范性文件《龙岗区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工作规范》,“开门”办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点菜”。3个月来共收集各类民生实事建议2970条,经过督查室梳理、合并,最终归纳成411条建议,并于2014年12月31日,今年1月4日、5日连续举办了四场公众全程参与的遴选座谈会,充分吸收老百姓的意见,遴选2015年度民生实事。
那么问题来了,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能否被列入年度民生实事,未列入年度民生实事的又将如何处理,各领域内老百姓最关注哪些问题、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能否倒逼政府部门提速增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遴选400余条民生建议
“我们一共征集了民生实事建议2970条,经过督查室梳理、合并,最终归纳成411条建议。希望各届代表对这些建议提出宝贵意见。”在5日举行的座谈会上,龙岗区政府督查室相关负责人开宗明义。
这项被称为“‘开门’办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点菜’”创新举措始于去年。去年10月,龙岗区在全市各区中出台首个针对民生实事征集办理专门规范性文件《龙岗区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工作规范》,提出要实现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工作规范》中规定民生实事的公开征集分为初选、遴选、发布三个阶段。去年前三季度龙岗区通过市信息快报、龙岗舆情快报、区信访局等多种渠道,每月梳理汇总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并以季度为节点对未办结的事项进行滚动督查、持续督查,对群众反复反映、多次投诉的未办结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提出下一年度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又向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集关于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入户走访、街头调查等方式征集社会公众建议,共收集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区属单位上报,邮件、微博、微信渠道提交,第三方调查公司提供的民生实事建议共计2970条,经过督查室梳理、合并,最终归纳成411条建议。
2014年12月31日,龙岗区政府督查室召开的2015年龙岗区政府民生实事遴选座谈会上标志着征集进入了遴选阶段,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媒体代表就龙岗区公开征集来的民生实事建议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1月4日、5日龙岗区又先后举行了第三场、第四场遴选座谈会。
“遴选将按照针对性、普惠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持续、年度性、平衡性、可量化可考核等原则进行。”龙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遴选分为一次遴选、二次遴选两个阶段:每年11月上旬至12月,龙岗区将搜集整理的月度征集意见、年度征集意见合并汇总,组织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步审核,并将审核后的意见发函至各街道、部门,由各街道、部门根据下一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拟重点投入领域,将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归纳提炼成统一格式的民生实事项目备选库,并将结果在龙岗区政府门户网上公布,征集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意见。在搜集整理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意见后,再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遴选一批可落地、能见效、群众认可度高的民生实事,形成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初稿。
据介绍,今年第一季度,龙岗区对民生实事进行修改完善后,呈报区政府常务会、区人大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区民生实事,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公众监督将伴随职能部门办理民生实事的整个过程,最终办理结果的评价也将由老百姓说了算,由老百姓给办理单位打分,给出“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
没有被列入的民生实事怎么办?龙岗区政府督查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征集到的最终未列为民生实事的项目,由区相关部门提出分类处理意见,一并向社会公开,其中对受益面较窄、实施难度较低、在街道区域范围内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列入街道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区财政每年给各街道安排500万元专门资金,用于办理街道负责承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可以由居民议事会决议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让群众自己讨论钱怎么花、事怎么办。”
倒逼政府部门提速增效
“有些职能部门提出的民生实事,其实是职能部门按市区规定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提这样的民生实事呢,是否有避重就轻之嫌?”、“有些工作的职责很清晰,例如市政道路的日常管理工作,但也有很多市民提出了类似的民生建议,如果这样的建议也能成为民生实事,是不是对相关职能部门一个莫大讽刺?”、“这个民生建议概念很好,但能否细化一点,量化一点,明确标准呢?”
5日,在座谈会上,社会各界代表针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民生实事建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意见提得很好,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人士表示。
原来,龙岗区科技创新局负责龙岗中心城重点区域智慧城区,一些代表提出,一些重点区域无线WiFi的建设已经到位,但是宣传告知工作尚不到位,很多市民甚至都知道有无线WIFI可以使用,“光建好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用好。”
为了促进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的落实,龙岗区专门编制民生实事任务分解表,并将民生实事列为年度重点督查事项,根据任务分解表,按季度督查民生实事工作进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龙岗区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上年度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奖励优秀问责后进。
“这种常态化向民众征集民生实事、办理民生实事的方式来倒逼政府部门提速增效,不断改进、提升工作作风。”有业内人士评价说,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改变了以往以“自上而下为主的行政工作机制”,有利于形成创新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公众全程参与监督的新工作机制,有利于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龙岗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岗区为推进这项工作,建立起民生实事全方位督查督办机制,构建了督查室刚性督查、区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督办、区政协协商议政、绩效审计为一体的多元督察督办机制,“我们强化督察考核,以刚性督查为手段,对区民生实事纳入督查工作体系,提前介入,同时强化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区人大以召开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票决评价会的形式,要求责任单位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由人大代表进行投票评判,区政协通过召开参政议政会,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而且我们还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引入专家参与评审,每年至少安排一个民生领域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绩效审计。”
■民生实事扫描教育医疗类:市民最关心
教育、医疗、交通、文体、民政等领域是市民广泛关注的民生领域,在这些领域,龙岗的市民与社会各界最关心哪些问题?
学位紧张、幼儿园学费贵、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街道医院不堪重负……记者梳理社会各界的民生建议发现,虽然近年来龙岗区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产业转移带来的大量人口、对公办学位的需求大增,龙岗的教育供给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义务教育
学位供求仍然紧张
近年来,龙岗加大财政投入,扩大了公办学位的供给,去年龙岗将新建、扩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坂田学校、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横岗聚英小学、横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横岗中心小学、横岗保安小学等6所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
尽管近几年龙岗的公办学位增加数量一直位居全市各区之首,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去年,龙岗区小一申请入读人数激增,也不例外,网上报名人数和职能部门审核合格人数分别为25238人、24123人,同比分别增长了25%、28%。总体上,去年龙岗区公民办学位总数为29855个,能够满足符合“1+5”文件要求的所有学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但在部分人口密集片区,学位供求仍然比较紧张。去年,非深户购房类申请人不能就近入读公办学校的现象较为突出。
“特别是人口密度大、增长速度快的大布吉片区,去年出现了部分购房类本区户籍学生(积分达到100分以上)未能安排到本学区公办学校就读现象,部分购房类非深户籍学生需分流到民办学校就读。”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片区购房类非深户籍学生由于填报志愿不合理,也只能分流到民办学校就读。
“在少数楼盘密集、人口集中或是老百姓认可的所谓名校所在的片区,学位结构失衡,名校学位紧张的问题相对严重。”业内人士介绍,教育部门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新现象,因为市区生活成本太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搬迁至龙岗等原特区外地区。“本来龙岗就是人口大区,而这一新现象又增加了龙岗的学位供给压力。”
学前教育 入园难越来越受关注
目前幼儿园也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领域。
以龙城街道为例,龙城街道一位人士表示,龙城已有10所幼儿园被评为龙岗区普惠园,享受政府补贴,这是一项政府的惠民工程,很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压力,但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出租屋仍有家庭式无牌无证的幼儿园、托儿所,此类幼儿园托儿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需求量太大了,一些低收入家长只能选择这样的幼儿园托儿所,“建议每年继续增加惠普性幼儿园的数量,增加成长津贴补贴标准”。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网民也多反映幼儿入园紧张的话题,同时,学费贵、部分幼儿园的管理问题等相关问题也是网民关注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产业转移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优质幼儿园学位的供应的缺口将可能进一步拉大。
街道医院 “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
据介绍,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原布吉人民医院)占地面积狭窄,医院各区域无法科学合理布局,致使候诊区、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门诊检验窗口人群拥挤,就医环境恶劣,就医流程欠合理,难以满足群众的就医要求,造成群众就医难,群众对此较为不满。
布吉相关人士表示,医院择扯新建工作从2010年4月开始启动,但由于医院新址工作整治尚未完成,项目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建议政府加快推进医院择址新建项目的建设进程,尽快确定项目的投资方式,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力促该院择址新建工作早日完成。”
“龙岗二医院提了很多年了,老百姓盼了一年又一年,结果是失望一次又一次。”一位网友这样表示,记者也发现,在此次年度民生实事征集中,区党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网友都提出要加快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的意见。
无独有偶,平湖人民医院也是一所“小马拉大车”的街道医院。该医院是平湖街道辖区内唯一一所公立医院,现在医疗用房建于1991年,按照当时服务人口10万人、床位120张的标准设计建造,医院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平湖街道常住人口增到50多万,而医院规模却未相应扩大,平湖人民医院重建工作虽已经完成用地选址,用地规划和可研编制,但由于投资模式尚未确定而陷入搁置状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政府部门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民间呼吁打通交通内外循环
■记者观察
民生实事应避免
“剃头挑子一头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龙岗区积极探索民生实事全流程征集督促办理改革,针对民生实事征集办理考核过程中的随意性、片面性等问题,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政府的重点工作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民生实事的办理征集考核过程纳入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这一创新赢得了市民的点赞。
同时也应看到,龙岗区作为原关外地区,受发展水平和财力制约,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质量不高,政府每年能够用于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且作为区级政府,权限也是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在年度民生实事的选择上,不少政府部门以往有将容易完成的事项作为民生实事选项的倾向,但当前的群众对于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官意”和“民意”之间的差距拉大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民生实事办理上存在着“剃头挑子一头热”、q政府部门工作干了,群众却“不买账”的尴尬,因此建立“百姓点单、政府办事”的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有利于公众参与民生实事解决,推动“官意”和“民意”互动,更好地满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需要。
这项创新举措能否破解一些老难题也将会受到群众的关注。去年,龙岗区主要负责人不回避、不推脱,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来推动解决水径石场整治、长排村物业管理等居民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问题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欢迎,在今年向社会各界征集而来的民生建议中,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八仙岭公园等老大难问题赫然在列,如果能推进这些民生难点工作,无疑将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详见AⅢ02版〉〉
统筹:凤飞伟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张东方 杜艳 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