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对流浪者的态度折射城市文明的程度

2015年01月07日06: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对流浪者的态度折射城市文明的程度

  马立明

  评论眼: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确实需要美观的市容市貌,需要良好的治安坏境,但是也难以避免的会存在流浪者。一个城市对待流浪汉的态度,多少折射出这座城市文明的程度。广州素来以包容开放闻名,希望市政治安等部门在对待流浪者时,也能多一点温暖和文明。

  广州城管在骑楼底下安装喷头,以“水帘洞”驱赶露宿者,由此引发对“露宿者生存与社会管理的对立面”话题的热议。有调查显示,近半投票者称用水驱赶露宿者不妥,认为缺少人文关怀,但也有超1/4网友赞同采取此举,认为有必要驱赶流浪汉。

  其实,这话题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在广州一些立交桥底,设施了水泥锥,防止流浪汉在此露宿。再早些时候,为了防止流浪汉在公交站的座椅上睡觉,有关部门索性掀掉了所有的座椅,等公交的乘客也无位可坐。在广州治安压力大的时候,有关部门总是以铁腕方式应对。因此,有时难免矫枉过正,甚至伤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今日,如何取得在露宿者生存与社会管理中取得平衡点,成为问题的关键。装这个“水帘洞”,实际上是转移露宿者,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居住空间。流浪汉的栖息地在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结束流浪。他们去寻找新的栖息地,比如,他们可以去自助银行、去公园、去麦当劳。他们会安营扎寨,等待下一次被驱逐。说喷喷水就能促使他们“从良”的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种驱逐只能让他们感觉更边缘、更受歧视,剥夺他们的尊严,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处境。

  再发达的社会,都会有露宿者。他们或者是边缘人,或者是破产者,或者是离家出走。露宿街头,他们没有犯法,就不能被当作犯人看待,也不应被歧视、被驱逐。在巴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笔者看到流浪汉与旅客亲切地聊天,喝啤酒,开玩笑。他们哪怕身处底层、处境落魄,但依然享有尊严。

  流浪者问题,说到底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问题。人在社会发展中因种种因素被边缘,或贫穷,或疾病,或工作不顺,或家庭关系,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最近有位时评家说过,“在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上,哪怕一转弯,都会甩下好多人。”都市的流浪汉,就是这些被甩下的人们。然而,如果一摔下车,就万劫不复,直接被时代吞噬,这才是最可怕的。一旦成为流浪汉,就一无所有,被当成边缘中的边缘,甚至是卑微的影子、潜在的恶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侵犯,对流浪者人格尊严的侵犯。

  因此,“让他们放弃流浪”本身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并不是每个流浪汉都愿意被送到救助站。但如果他们没有干扰公共秩序,有关部门没有在公共空间驱赶他们的权力。若是一再贬损、驱赶,他们真的可能会沦为坏人。按照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若是对身处边缘的流浪汉不断加以暗示,他们有可能真的会做出坏事来。

  1/4网友赞同“水帘洞”,这个数字折射了一些信息。一位网友就说,“每天晚上经过江湾桥,见到一群流浪汉,总是感到提心吊胆。”也有一些网友说,“露宿是私自霸占公共资源。”可见,广州存在着巨大的安保压力,城管的举措也得到了一些市民的支持。仅仅大而化之地指责城管“缺乏温情”,似乎也不准确。

  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确实需要美观的市容市貌,需要良好的治安坏境,但是也难以避免的会存在流浪者。一个城市对待流浪汉的态度,多少折射出这座城市文明的程度。广州素来以包容开放闻名,希望市政治安等部门在对待流浪者时,也能多一点温暖和文明。

  作者为政治学博士、资深评论员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