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三水去年前11月签约项目投资密度达350.5万元/亩

2015年01月07日06: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三水去年前11月签约项目投资密度达350.5万元/亩

  随着大型项目陆续落地,三水经济发展后继有力,经济总量距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在自主创新之外,对于制造业另一至关重要的转型升级途径即是技术改造。

  新年伊始,“新常态”一词热度不减;回望2014,三水产业经济发展热情依旧。

  2014年,三水经济发展不负众望,完成了承上启下的使命。一是“稳增长”,存量经济持续发力,工业支撑作用不减,同时新进大型项目陆续落地,确保后继有力,经济总量距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二是“调结构”,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志着三水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

  2014年,三水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传统要素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政府部门向自身“开刀”,以全面深化改革收紧政府的“手”,迈开市场的“腿”。这些,也为三水经济步入“新常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初,气温回升,隆冬时节竟有春暖花开之感。将时间回溯至2014年尾,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三水地方经济却同样传来暖人心的利好消息:一是公布政府权责清单,旨在理清政府权力边界,释放市场活力;二是实现海关保税仓零的突破,为进出口贸易带来重大福音。

  这两个举措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体现了政府以改革促增长的决心。政府逐步退出具体的市场活动,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转而完善政府在企业服务、打造营商环境以及市场监管方面的功能。

  改革并不表示对经济工作的放手。事实上,2014年三水区无论存量挖潜还是招商引资,都颇具亮点。据统计,三水区全年引进项目73个,招商引资额187.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7%,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协议投资额100.56亿元,在2013年招商引资额三产首次超二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如果说三水经济总量即将迈入千亿是量变,那么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占比大幅提升可谓是产业格局的质变。事实上,量变与质变之说也并非空穴来风,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对步入“新常态”的判断,均认为需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方可稳步完成“新常态”转型。

  超亿元项目与主导产业招商支撑“稳增长”

  “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成本高企、要素制约加剧等严峻形势,三水通过不断强化政策推动、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和服务联动,全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逆势而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1月5日,三水区经济与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2014年经济工作做出上述总结。可见,招商引资、做大经济总量,仍是驱动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数据表明,在优质项目竞争激烈的局面下,三水招商引资量质均逆势攀升。

  据悉,2014年共引进新签项目73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87.8亿元,投资密度和项目平均投资额分别达到350.5万元/亩和2.59亿元,均居历史高位。

  统计数据还表明,主导产业项目和超亿元项目成为招商引资主流。三水已探索确立“6+1”主导产业模式,即食品饮料、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六大工业,外加现代服务业。2014年,“6+1”主导产业项目同投资总额占比达到84.5%。

  超亿元项目投资额占比更是达到93.9%。其中,有4个超10亿元项目,总投资额达90亿元。作为历年招商引资项目之魁的万达商业广场,投资额达40亿元,创三水单个项目投资额新高,也是三水“三旧”改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另外,500强项目招商全年任务完成率达150%。引入世界500强摩根大通旗下空调国际项目,中国500强港中旅华贸物流和大连万达商业广场。

  由此可见,招商引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摊大饼”和求量式的引进项目,而是挑选优质项目的进入。这背后一方面是三水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的转变。

  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水招商工作的重心从具体项目的洽谈向完善招商网络、搭建招商平台、投资环境推介和招商业务指导转变。其对目标项目的信息收集梳理和后续跟踪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据介绍,1—11月,三水区经科局共组织开展转向招商活动10场,构建起立足珠三角、遍及国内外的招商网络和拥有近百个项目储备的信息库。同时,引导32个项目以租地、租厂房的形式降低投资成本、加快投产速度,盘活存量土地953.39亩,同比增长424%,有效突破了土地瓶颈的制约。

  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引领“调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九大趋势之一是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即在今后的经济结构中更需要要素的质量,依靠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技术创新来驱动发展。落实到三水,作为制造业集中的区域,其实现经济“调结构”的主要途径是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

  2014年是三水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二年。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把建设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团队和培育只是产权作为切入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落户三水工业园,标志着佛山市第二个大型公共创新平台成立,以及三水公共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同时,三水分别吸引9个和26个团队参加市、区两级创新人才团队申报,同比分别增长50%和116.7%。其中2个团队通过市级创新人才团队认定,实现了三水区市级人才团队零的突破。

  三水经科局亦推出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包括举办三水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在该大赛中,成功引入创新精英提升、企业自由行、导师创业沙龙等新颖元素,既确保了入围项目质量,也逐渐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创新创业氛围。

  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表现出与本土产业契合度高,产业化能力强等特征。其48个参赛项目,有望全部实现产业化。新兴产业的成长发育又为创新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奠定了基础,实现良性循环。

  在政府引导的同时,市场蓬勃的自发创新活力也得到体现。据统计,2014年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11.11%。企业申报各级工程中心热度空前,全年共44家企业申请认定各级工程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8家,同比增长167%,市级工程中心获批11家,同比增长57%,工程中心的申请数量和获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另外,就直接反映企业自主创新活跃度的专利申请量而言,1—11月三水区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1199件和532件,同比分别增长46.4%和121%,增幅居全市之首。

  在自主创新之外,对于制造业另一至关重要的转型升级途径即是技术改造。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外需不足、成本攀升和环境容量限制等客观因素倒逼下,三水坚持把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二战场。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例。2014年,三水区经科局制定实施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并对首期67个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跟踪督办。其中,恒力泰、奥瑞金等龙头项目成功跻身年纳税超亿元企业俱乐部。恒力泰和金银河分别入围2014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骨干和培育企业名单。

  装备制造业只是三水区以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三水区共备案36个项目投入42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制定了全区技术改造管理办法,建立企业技改目标库,指导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淘汰更新落后电机设备、引入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等手段实现转型升级。

  转变角色与做强服务达成“促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14年,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在面对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成本高企、要素制约加剧等严峻形势时,主动调整角色定位,完成一系列改革和优化,全面提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服务发展三种能力。

  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越位退位、错位归位、缺位补位”的原则,区、镇两级经科部门全面梳理其职能,将主要职能定位为决策、统筹、服务、指导、监督,而对于约束了市场活力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或者下放。据统计,全年共取消和下放16项行政审批事项,向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转移4项。“能放即放,走专业专注的道路。”

  放权并不意味不作为,而是将本职工作做专做精。三水区经科局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全年制定了《佛山市三水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等5项政策,对《佛山市三水区专利资助办法》等4份政策文件进行全面修订。以达到营造促进经济发展、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三水经济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回归本职工作后,对企业服务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为例,三水区经科局对全区外向型经济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系统梳理,并形成了《三水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及外资房地产、加工贸易等10项成果上报区委区政府。“这是一次全面体检和把脉会诊。”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时,强化与外管、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对接互通,实现联合服务基层的常态化,建立起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并组织海关和港口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推介会,提高企业进出口的属地化水平。经过一系列突破,三水海关拥有了首个保税仓,意味着外经贸工作的服务水平上升新的台阶。

  此外,三水经科局还强化经济运行分析,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前端建立全区经济数据信息定期采集制度,后端以“三水区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每月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税源龙头企业分类进行跟踪监测,定期通报PMI指数波动情况,并对波动异常的行业和企业进行预警。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正各业务科室的工作目标和举措。

  “构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是有效发挥了经科部门‘晴雨表’、‘风向标’、‘调节器’和‘导航仪’的作用,为相关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上述负责人表示。

  撰文:陈奕凯 黄伟胜 三经科 策划:王伯乐 赵进 三宣 摄影:丁铨

  ■数说2014年三水成绩单

  引入1个大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落户

  2014年9月23日,三水首个大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成功落户三水工业园区,该研究院计划在5年内育成创新型企业25家,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2500万元。此外,根据规划,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还将重点围绕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新兴企业,计划引进科技人才团队20个、研发人员130人,开展纵横向课题项目100项;申请发明专利总数200项、授权50项;培养硕士及以上高级人才60人。

  引进2个保税仓项目

  三水港和奥特莱斯实现保税仓“零突破”

  2014年,三水引入两个保税仓项目,分别为奥特莱斯和三水港,实现全区保税仓“零突破”。目前,三水港保税仓已经正式投入运作,进出口货物进入保税仓后,暂时无需缴纳关税,货物需要使用或出售时,出仓时才产生关税,有利于提高进口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引入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摩根大通空调国际、万达广场、港中旅物流

  面对优质大项目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2014年,三水区共引进新签项目72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86.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7%。其中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摩根大通旗下空调国际项目,以及中国500强项目港中旅华贸物流和大连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完成全年任务的150%。

  引入4个超10亿项目

  万达广场落户开创两大里程碑

  三水全年引入超亿元项目40个,同比增长37.9%,其中4个为超10亿元大项目,分别为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卡通奇境、健力宝搬迁扩产、新动力广场,此外,万达商业广场项目投资总额达到40亿元,创三水区单个项目投资额新高,成为三水“三旧”改造和服务发展新的里程碑。

  出台5项产业扶持政策

  帮扶企业发展壮大、调整产业结构

  2014年,为强化政策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力度,三水区经科部门出台了系列帮扶和吸引投资的方案,其中5份方案作用尤为明显,分别为《三水区骨干企业培育方案》、《三水区2014年创新企业服务工作方案》、《三水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2014—2016年)》、《“山水智城”规划发展方案》、《三水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暂行)》。五大方案从打造三水龙头企业、深化企业服务、强化招商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电商物流产业等重点领域切入,为扶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导向性作用。目前,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已起到明显效果,推动三水发展提速提质。

  举办6场活动对接工业设计大赛

  推动科技、金融要素与企业需求对接

  2014年8月,三水举办首届工业产品展暨产业科技金融服务对接会,过万人齐享三水30年工业发展成果!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共展出近200家企业的超千件实物展品,吸引了华南美国商会等36个海内外社会组织、300多家企业参加政企、银企、校企对接,以及过万名市民参与。此次活动还举办了6场大型产业对接活动,推动科技、金融等要素与企业需求进行“点对点”的深度接触,为企业提供“点菜式”服务,加速企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机制创新

  经科部门领导全部挂钩7个镇街

  “一对一”推动落实企业投产和增资工作

  在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不俗战绩的背后,三水在机制创新方面也颇下功夫。

  2014年,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所有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全部挂钩到7个镇街,“一对一”推动企业的动工投产和增资扩产工作。据初步统计,2014年1至11月,三水全区新投产企业数量达70个,投入总资金约10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为130亿元,年新增税收约6亿元。

  图表:麦瑜瑜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