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淯知 特约记者 任岩
高杰,1961年11月出生于北京。人事部批准回国定居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致公党北京市副主委, 北京市侨联副主席。
从清华园中埋头苦读的身影,到国际学术论坛上沉稳有力的声音;从实验室中的精细计算,到政协大会上的积极履职;从昔日热爱科学的逐梦少年,到今天成绩斐然、胸怀天下的爱国科学家,高杰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里,都镌刻着理想、坚毅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求识为国
读中学时,高杰就热衷于无线电,他自己动手组装、拆卸无线电元件,自制无线电接收机与发射机,那时候他的梦想就是今后能在无线电领域有所作为。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那股春风扑面的感觉高杰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无线电这个领域已经容不下他的志向,上大学,寻找“更有力量”的科学领域成为他的新目标。
当时,为了让尖子生高一之后就能跳级参加高考,学校老师使出各种绝招精心选拔几个学生重点培养,这其中就有高杰。1978年夏天,高杰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清华大学。到清华后的第一堂体育课是跑步。体育老师带着大家跑出了校园,经过田野,到达了终点圆明园。那一片断壁残垣,那些留在废墟上的颓败和伤痕,这个历尽劫难的民族凝固的叹息,给17岁的高杰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记。
清华的第一堂体育课无疑是一堂政治课,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高杰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如何实现知识分子的价值?如何通过知识报国,才能不让屈辱的历史再次上演?”高杰说,“后来看了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其中一幕关天培在炮台上以身殉国的场景再一次加深了我这种印记。” 站在清华园中的高杰感觉到身体像是被一股强烈电流击中一般,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可以为国家承载重量的顶梁柱。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高杰最为喜欢的读书场所。那坚实的实木长桌、漂亮的实木座椅、丰富的图书和期刊杂志、幽静的阅览室,培养了高杰对图书馆的偏爱和依赖。那是使思想变得锋利的地方,那是使学子成为学者的地方。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加速器专业的学生,高杰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就像炽热的沙漠渴望吸收水份一样。
回忆起在清华本硕8年的学习经历,高杰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在这里接受着科学与艺术的陶冶、知识的传授和体魄的锻炼,那种开放的氛围使我形成了良好的科学与艺术修养和融合并包的观念,在我的眼中,科学和艺术是合一的。我想,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学的,而哲学和艺术对人的塑造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潜在过程。所以我非常注重在哲学和艺术中寻找灵感和启发。”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清华所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使高杰汲取了全面的营养,也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通途。
“高能”报国
1986年6月,高杰考取了中科院高能所谢家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他生命中与谢先生的一段不解之缘。
但提及与中国科学院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还得从1978年入学后不久清华工物系加速器教研组安排学生们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参观活动说起。“那时高能所正在积极开展在昌平筹建的50GeV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工作,实际上清华工物系加速器专业招收我们这个班也是为了这个项目。高能所的接待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各种低能加速器、实验室和科研人员办公室。这次参观实验室感觉就像是亲临战场前线一样,带着一种真实感和神圣感,既是一种感性认识,又是一种理性认识。”最后,大家来到主楼二层的阶梯教室,一位年近花甲、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介绍高能所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情况,同时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拟在昌平建造的“87工程”项目(5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计划)。这位老教授就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家及“87工程”项目总设计师、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院士。
“在我人生中与中科院高能所和谢先生的缘分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老师和我有着一致的目标,就是立足于自己的学科,爱国报国,雪中送炭,为国家的崛起努力做事。这个目标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好比一根链条,一环接着一环。”
高杰在高能所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用于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微波电子枪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基于直线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搞成功了,里根时代“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天基武器之一就是当时只有美国掌握的电子激光器。而高杰研究工作的起点是从谢先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访问时带回来的一张草图开始的。
那段时间,高杰除了理论设计就是画图纸,跑材料,找工厂,出差,联系合作伙伴,安装。实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开始。高杰时常到谢先生的家里讨论问题,从微波技术到阴极材料,从粒子动力学到实验技术。
“谢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深深地感到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国际视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谢先生时常对井底之蛙式狭窄视野的批判对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直到今天还时常反思自己是否会有视野狭隘的情况发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自由电子激光项目终于被国家定为“863”项目。多年以后的今天,再谈到当年做科研时的那种坚持,高杰还念念不忘导师传承给他们的那种独立精神、实干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
1988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的所长Prof. M. Davier和加速器物理室的室主任Dr. J. Le Duff相继来到高能所参观。高杰向他们介绍了整个装置和实验结果,清晰的思路和流利的英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别前,Prof. M. Davier所长对高杰说:“欢迎你毕业后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直线加速器研究所(LAL)来工作。”很快,高杰就收到了法方的邀请信,这时离他的博士论文答辩还有三四个月。
满载归国
长期从事辐射试验让高杰的身体受到了很大影响。那段时间,他的白血球降到了两千多,人常常感到异常疲劳。但面对这样一个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难得机遇,高杰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紧紧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1989年4月,高杰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巴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且高能所同意将他的博士学习阶段转到巴黎第十一大学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业。
刚到法国的时候,高杰多少有些不适应,当感到工作进展不大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急躁。一天,他在咖啡厅跟室主任表露了这种心情。不料室主任满不在乎地说:“我们是在做科学。”过后,高杰仔细琢磨这句话,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在安静的环境和平静的心态下精神才会集中,集中的精神才会有穿透力。从那以后,高杰开始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学习、研究、思考。1992年,高杰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1月,高杰成为研究所里第一个获得终身研究员职位的中国人。1996年,高杰获得大博士学位。
“这个工作机会和条件对于我在高能粒子加速器领域继续不断提高、走向成熟、做出贡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自己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法国这个科学传统很深的国度里,一个人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具有终身职位从事研究工作在社会上会得到普遍尊重。当时我的邻居是一位副市长,他跟我讲,如果在法国乡下,听说你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工作是会给你致脱帽礼的,这是那里的社会风气。”
高杰在加速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仅在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A一种杂志上就以单独作者发表了30多篇文章,有的理论被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Dr. T. Wangler 的 “Linear RF Accelerators”专著成章节地选用,有的被国际同行称为“高理论” 和“高模型”。高杰的法国同事、国际著名正电子源专家Dr. R. Chehab一次在自助咖啡机前看到他的手在兜里一个劲地找零钱,便跟他开玩笑地说,高先生,您丢了您的公式吗?
“对于我来说,这不只是一个高水平的法国式幽默,更是对我研究工作成果的一种认可,是我到目前为止听到的最为受用的‘恭维’话。”
“20多年前登上赴法国的飞机时体会到的是一种新奇,一种兴奋,一种决心。那时的新奇是由于第一次出国,那时的兴奋是由于终于有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机会,那时的决心是要一定学到真正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国家的有用之才。”谈到这段在法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高杰说,“出国留学是必要的,我们不只要学习西方的专门技能,更要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他们的科学思想方法。”
“尽管在法国的科研与生活环境非常之好,科研成果不断出现,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想法和学有所成归国报国的信念始终是清晰的和坚定的,归国报国成为了我挥之不去的情愫。”
1994年中科院“百人计划”政策出台,立即引起了包括高杰在内的在法国工作的海外学人的高度关注。200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则消息,国务院批准中科院高能所实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改造工程。
这一消息进一步增强了高杰归国工作的紧迫感。2004年底,在法国学习工作了近16年的高杰放弃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终身职位和优厚待遇回国,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5年,他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择优支持,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事部批准回国定居专家,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加速器分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和负责国际直线对撞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国际合作。对高杰来说,新的人生阶段拉开了帷幕。
2004年8月,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正式宣布下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为超导型直线对撞机,简称ILC。2005年,高杰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直线对撞机会议,并任阻尼环系统负责人。除了ILC总体设计,高杰还带领研究生提出了中方的FODO型阻尼环设计方案,并最终推翻了国际上基于TME型阻尼环的设计。在超导加速器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大晶粒铌材研制了中国第一支低损耗超导腔,并达到了48MV/m的世界水平。在这一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支大晶粒低损耗1.3GHz9cell超导加速试验腔,并在应用国内建成的表面处理实验装置进行表面处理后的第一次试验中就获得了20MV/m的好成绩。日本KEK的黑川真一教授(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奖获得者)给高杰发来贺信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成果。回国十年,在高杰的带领下,我国先进超导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并为我国建造未来大型高能物理对撞机打下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010年5月,高杰任亚洲国际直线对撞机指导委员会主席。作为本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高杰回国后紧紧抓住国际直线对撞机国际合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及时建立国际直线对撞机合作的中国队。2005年底,高杰首先在高能所加速器中心组建了ILC国际合作项目组,并任组长。组员主要是来自不同专业组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生。十年来,高杰培养了1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本领域的关键科技人员。作为国际直线对撞机课程委员会成员,高杰积极向国际学校选派中国和亚洲的优秀学生,他的学生多次获得学校结业考试的第一名。
2013年2月,高杰成为国际直线对撞机全球16位理事会成员之一,为国际直线对撞机的成功建造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2013年6月,高杰作为会议申请人成功召开第464次香山会议,就下一代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ILC,CEPC/SppC)提出对策。这次会议对我国高能物理未来发展和世界高能物理发展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参政报国
2005年5月,高杰加入中国致公党。“不但在身体上回家,在组织上也找到了家。加入致公党能充分实现以组织形式爱国、报国的心愿,除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专业为国家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也在通过其他各种方式为国家建言献策。”从那一刻起,这位科学家报效国家的舞台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而是变得更加宽广了。
在2008年年初的北京市人大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在北京“建立海外学人中心”,并为加大留学人才工作力度提出了具体措施。该“中心”的建造正是缘于高杰的三份建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留学生,十几年的海外生涯让高杰强烈地渴望着“家”的感觉。如今,已经回到祖国怀抱的高杰,心中时刻挂念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海外学子报效祖国的愿望。2006年底,时任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常委的高杰,提出了《关于成立中国海外学人中心的建议》。建议指出,“海外学人是中国人主动跨出国门学习和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者,是国外先进文化和科学思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者、应用者和传播者。”要发挥他们作为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科学、外交、信息等神经末梢和重要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应该“首先做好他们的组织管理工作,使他们始终感受到祖国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始终感受到祖国是自己真正的根,始终感受到在祖国有属于自己的家。而这个根和家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中国海外学人中心”。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北京市有关领导的重视,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建立中国海外学人中心,优化海外学人回国工作的环境纳入工作计划。
得知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高杰便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中心”建设好。在北京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刚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的高杰,提出了《关于“海外学人中心”建造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的建议》,对“海外学人中心”的选址、设计、筹备过程、对外宣传等提出了具体建议。2008年12月23日,时任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为正式挂牌成立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揭牌。
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的定位后,高杰对北京的未来发展有了更高的期望,那就是 “艺术北京”!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第十八次研讨会上,高杰提出了《关于在石景山首钢厂区筹建北京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中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园区的建议》。同时还在北京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建议在首钢工业改造区建设当代艺术园区和专业拍卖中心。“原来的798厂只是一个无线电厂,而首钢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厂,承载着北京近代工业发展史,目前已经吸引了不少影视创作者。如果将首钢老厂区的一部分作为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话,完全可以使它成为世界一流的、代表北京乃至中国的一张高端国际文化名片。”
如今,《首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并正式启动,其过程中将充分考虑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不久之后,北京又将拥有一张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名片。人们也许不会想到,它也与一位科学家相关。
“道宽才能载物,毅坚方可致远。国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人才,只有足够粗的柱子才能撑起巨大的重量。”气度儒雅的高杰,在说出这句话时,言语间充满了力道。他非常赞同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坚信只要有理想,有奋斗,中国人一定能够为人类做出不愧历史的更大贡献,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