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分享

金门塘的驻村“第一书记”

2015年01月06日03:5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金门塘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黎文辉(左)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冬日的早晨,柔和的太阳缓缓升起。大亚湾畔,依然寒风阵阵。大亚湾区海洋与渔业分局干部黎文辉没有回到暖和的办公室,而是来到位于海边的金门塘渔村搬迁临时安置点,与村民聊聊捕鱼的收获,谈谈小孩读书或工作的情况,在闲聊中了解村情民意。

  2014年12月30日,这是黎文辉作为金门塘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第59个工作日了。

  ●南方日报记者 林涌浩 通讯员 邱秋菊

  “调解员”勤访乐听化解搬迁村矛盾

  金门塘是大亚湾的一个传统渔村,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村庄原址被征拆,拟建为惠州港煤码头。今年4月开始,大部分村民被转移到原澳头港旧址岸边的板房里集中安置。

  征地拆迁向来矛盾多发,尽管征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然而搬迁后续工作仍有不少矛盾需要解决,这些事关基层稳定的棘手问题自然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这不,上午刚上班,就有村民前来反映征拆补偿款和神庙搬迁的问题。“驻村前1个月光涉及征拆问题的协调会村里就开了17次。”黎文辉说,对于这些问题,他都一一记录,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超出“村两委”职能范围的,反映到上级有关部门,并跟踪协调解决。

  “搬迁村敏感事物较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作为村干部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积极协调解决。”在黎文辉看来,基层工作有别于机关事务,作为“第一书记”首先必须放下身段,勤走访,乐倾听,与群众打成一片。

  2014年10月,黎文辉刚到村里任职,正值夏季高温天气。走访中他发现,不少村民抱怨板房内温度太高,空调需要24小时开启,电费支出比搬迁前高出两三倍。为解决村民的突出诉求,他与“村两委”干部走访调研后,多次向搬迁工程指挥部和供电部门反映和沟通,为村民争取了每户300元/月的用电补贴,缓解了村民的经济压力。

  “销售员”特色海产品有了“微网店”

  金门塘多数村民以捕鱼为生,不少村民还通过晒制销售鱼干增加收入。不过因为缺乏销售平台,多数产品只在本地销售,市场有限。如何带动渔民更好地发展成为黎文辉驻村后考虑的另一重点问题。

  “现在电子商务和物流这么发达,能否通过电子商务带动特色海产品走出去呢?”80后的黎文辉不久后便在微信商城开起了“金门塘纯天然海鱼干”微信网店,并不断在朋友圈、QQ群发布销售信息,做起了特色海产品的“销售员”。

  作为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的黎文辉,同时当起了渔民捕捞的“技术员”。

  “阿叔,你这个鱼钩太粗了,稍微小一点的鳗鱼就钓不了。何不在钓具上加装一些小型的钩子呢,这样中等大小的鳗鱼也可以钓到。”看到村民李叔正在家门口整理渔具,黎文辉蹲下看了看说。“你这主意不错啊,我正纳闷最近渔获量怎么越来越少呢。改天到镇上买几个小钩装上去试一下,没准渔获量真的能增加不少。”李叔茅塞顿开般回应道。

  “规划师”推进农村股改引进产业项目

  无论是海洋捕捞,还是制售鱼干,都还是小农经济。要有大发展,需要长远规划。

  “金门塘是广东沿海为数不多以垂钓海鳗为主业的渔业村,应该在品牌方面好好做文章,做出特色。”黎文辉说,经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往海鳗产业特色村发展,一方面积极申报省海鳗产业特色村,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成立海鳗垂钓协会,发展海鳗特色产业和休闲渔业,打造海鳗美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征地拆迁之前,金门塘有几座山头,村集体每年靠出租可以收入几万元,足够应付村集体的一般开支。然而征地拆迁之后,山头也被征了,村集体变成了“零收入”。如何发展集体经济,也是摆在金门塘村干部面前的难题。

  霞新村原本也是大亚湾相对落后的渔村,2012年该村通过引进企业共同发展吊蚝养殖,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近百万元。在这过程中,黎文辉也给予了不少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其发展模式较为了解。“我们也可以考虑以村集体的名义投资发展产业项目。”黎文辉说,“村两委”已经多次开会研究,拟引进企业与村集体合股,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目前正在做前期调研和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等前期工作。

  黎文辉的发展思路得到老党员李博贤的认同,“希望这位从区海洋与渔业局派下来的干部能够带动金门塘现代海洋渔业更好地发展。”

  “培训师”带强班子让发展不停步

  “黎书记是区里的干部,既年轻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错的建议和新的发展思路,对村里的发展和决策带来很大的帮助。”金门塘村委会主任苏波仔对黎文辉评价颇高。

  然而,“第一书记”驻村有期限,如何让农村的发展不因驻村结束而停止,更是“第一书记”们要重点考虑的。黎文辉的答案是:带强村干部班子,壮大党员队伍。

  驻村之后,黎文辉发现,金门塘的党建工作相当薄弱。全村1200人中只有16名党员,远低于该区平均每村46名党员的数量;党支部没有建立支部大会制度、支部委员会制度和党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已经近3年没有召开,造成很多党员对党的最新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够了解;村干部学历普遍较低,其中学历最高的苏波仔也只有初中文化,因为党建落后,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他仍未入党,目前村支部书记只能由街道办的干部兼任。

  针对村党支部存在的制度漏洞问题,黎文辉与村支部委员商议后牵头起草了档案管理、党员学习考勤、文件审批和印章管理等4项制度,经村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将执行。“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确保党务工作规范发展,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最新路线和方针政策,提升思想觉悟和实干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宣传通报搬迁政策和最新进展,党员和村民代表走家串户宣传解释,有利于以点带面及时化解矛盾。”黎文辉说。

  黎文辉说,在日后的走访调研中,将更多留意一些思想政治觉悟高、品行好、能力强的村民,并考虑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

  驻村一天,黎文辉的笔记本又记满十来页,记载的是村民的疾苦和诉求,承载的是群众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