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6日03:54 来源:南方日报
“老魏,节前你提的路灯照明问题,刚我们特意去现场看了,镇里马上着手解决,还有什么情况需要反映?”
4日是元旦过后的首个工作日,当晚7时许,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党委书记林建合没有下班直接回家,而是与该镇 秀峰村支书魏伟明等几位驻村干部一道,再一次来到了黄峰岭村村民魏兆光的家中,以兑现自己“3个工作日回复问题解决办法”的承诺。
刚进村民家门,林建合便急忙翻开了记录着魏兆光提议“在村中工厂与村庄之间新建路灯以解决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日记》,一边向魏兆光征求意见,一边在日记本中初步处理意见和结果一栏中写下“情况属实,会尽快筹集资金把黄峰岭路灯建好,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一盏夜灯、一方桌案、一杯清茶,乡镇干部与村民宛如家人般的促膝长谈场景,在眼下的惠阳区良井镇和沙田镇成了一种“新常态”:白天干部下村走访,村民大多在外务工务农,晚上村民收工,干部却下班了,于是,就有了乡镇干部利用晚上了解村民所想、所问、所求的“夜访夜谈、夜议夜决”制度。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通讯员 陈震安
建工作督查组倒查“流于形式”
1
干部驻点“四步走”
建工作督查组倒查“流于形式”
去年11月,惠州市委常委会议审定了《关于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市构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并固定将每周三作为乡镇(街道)干部驻点日,每人至少直接联系1个村(居)。
然而,有了全市统一的“规定动作”,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自选动作”,就成了各乡镇(街道)思考的议题。
春节前防盗巡查须加强、村民冬种引水待解、打通村道与省道连接路是否可行……4日一大早,在良井镇大白村委会便民服务厅内,该村7位村干部围坐一堂,把各自《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日记》中的各项“民意”摆上了桌案,由村支书带头商讨解决办法。
大约1小时后,7位村干部分别找上自己驻点的“团队成员”,带着经过讨论商定的初步处理意见,又匆匆踏上了走村入户的行程,回到提议对应的村民家中,告之处理结果。
“为了让驻点工作更接地气,我们结合良井实际推出了‘四步走’,而每周三进村入户前的集体讨论,已经是第三步了。”林建合告诉记者,该镇在开展干部驻点工作前,便成立了一支由246人组成的走访团队,每两人一组各驻点1到3个村小组。
在责任明确到组后,第二步则是对驻点走访提出了被访户签字确认问题、建问题台账、3个工作日回复处理意见的硬性要求,第三步便是每周三走访前共同研讨、每半月回查一次待解问题。
“每个干部日常职责范围不同,收集到的问题并非都能解决,这也是我们走‘第三步’的初衷。”林建合介绍,为了让驻点工作避免流于形式,除了每半月回查一次外,该镇还专门成立干部驻点工作督查组,采取集中巡查、随机抽查、入户回访等方式倒查,这也就是“第四步”。
驻点干部每周两晚进村“住读”
2
夜访民情制度化
驻点干部每周两晚进村“住读”
如今,通过“四步走”的监督机制和团队作战所搭建的“联户网”,良井镇开展驻点工作1个多月来,246人组成的123个团队已成功走访了该镇4000余户村民,占总户数的一半,收集民意近千个,而按照相关计划,今年3月底前将完成对全镇所有群众的走访。
当然,并非村民反映的所有问题都能即时解决,有的问题甚至需要经过多次的实地调查研究才能有解决方向,而在此过程中,也就衍生出了干部“夜访夜谈解民忧”。
与良井镇动态化的“夜访”不同,沙田镇则针对干部下基层存在的“时间错位”问题,专门出台了《沙田镇领导干部住镇留宿制度》,让干部由白天“走读”变夜晚“住读”。
“我们要求干部每周一和周三在驻点村留宿两晚,留宿人员要利用住村留宿时间,开展‘夜学夜记、夜访夜谈、夜议夜决’活动。”沙田镇党委书记张向城告诉记者,农村工作不是8小时之内就能解决的,要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就要选择群众“最方便”的时候。
有了常态化的“住读”和“夜访”制度,沙田镇的村民家中不仅每周都会迎来一批“夜访”的客人,修路、造桥、治污、河道美化等一个个民生问题都通过“话家常”的形式得到了有效解决。
去年12月,田头村佛龙工业区连接该村河背村民小组的400米路灯,便是在干部驻村与村民“夜访”中共同解决的。
“从村民提出问题到路灯动工建设,才用了1个多礼拜时间,预计本月底就能彻底解决工业区工人晚上上下班和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田头村村支书曾兆雄说,类似的“高效解决”还有位于鲤麻寨村小组的黄径河内涝问题,仅半个月时间,1200米长的河道由原来的5米拓宽到了10米,遇到雨水天气将不再出现排涝受阻的情况,让100多位村民直接受益。
对此,记者也在田头村走访看到,前述400米路段的路灯已完成约一半工程,而1200米的黄径河疏通工程也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本月下旬即可完工。
值得关注的是,沙田镇基于“夜访”、“住读”的乡镇干部驻点制度,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还依托这一创新平台,让干部走进农家门的同时,为村民开展“夜学、夜训”,一方面由干部带头与村民有计划地学习有关涉农政策文件,另一方面也依托就业培训中心、农办等部门,组织种养大户、返乡务工人员等,开展各类专题培训。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