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6日03:54 来源:南方日报
史俊恒在《最强大脑》节目现场。 受访者供图
在近日热播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首位出场就为女星范冰冰触诊验证是否整容的挑战选手史俊恒一夜走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位25岁的广州仔“辨骨识人”的超能力——在观众注视下,他迅速将三个3D头骨模型特征牢记脑中,并通过观察从现场的30位模特中辨别出模型的主人。
而这位精通中医诊疗的“牛人”正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二年级学生。本期“校园牛人”,为您揭秘记忆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通讯员 肖建喜 宋鹏
从父亲身上学会坚持与专注
跟许多人一样,史俊恒的启蒙教师是父母。
提起爸妈,史俊恒颇为自豪,他说,自己的父亲也是位传奇人物:曾坚持不懈高考三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下海经商涉足过多个领域:做过草菇,搞过专利……多变的职业给了史爸爸开阔的视野,同时也给了他沉重的教训。“专心做好一件事情,不要三心二意”,父亲的这句叮嘱刻入了史俊恒的脑海中,成了他的行为指南。
史俊恒说,从小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着父亲心无旁骛地做发明,跟着父亲在户外卖东西。在父亲的引导下,他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和事,兴趣爱好也逐步拓展。
小时候的史俊恒身子较弱,从小见多识广的他认为中医可以令自己身体强壮,于是他在高考时毅然在第一志愿栏上填报了针灸推拿学。
众所周知,中医是一门需要花多年精力才能学透学精的学科,在近年医患关系复杂的背景下,曾有无数朋友劝他转行,可倔强的史俊恒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你专心做一件事情八年,或许你就成了一个行业的专家,而在这几年中三心二意,每一行都是从零开始,十年之后你什么都不是。”这正是他坚持的理由。
一年苦练成就“记忆大师”
从中医学学生到成为记忆大师,史俊恒笑称这样的转变“纯属偶然”。上大一时,一个关于记忆训练的讲座激发了他的强烈兴趣,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尝试训练记忆。
训练记忆力是个枯燥而艰难的过程。史俊恒记得,那时一天训练十几个小时是常事,练得入迷时常常面对着烦躁单调的数字发呆;为了使自己快速记忆扑克牌成绩达标,史俊恒经常忘记了饥饿,“那时除了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肚子里的咕咕声,就是自己默念扑克的声音”。扛着身体虚脱的痛苦,他终于成功在两分钟内记下一副扑克牌。
史俊恒记得很深刻,在备战世界脑力竞标赛时,一度达到了记忆的瓶颈期。为此,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回海南老家闭关。“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很疯狂的人,有些时候更像是脱离了人群。”太过投入训练的他还曾受到身边人的嘲笑与误解。
不过,在这位执著的年轻人眼中,一切辛酸都是值得的。他说,在这场技能与思想的锻炼中,自己不仅赢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锻炼了心智,更萌发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将记忆特长与专业特长结合,高效背诵医学英文术语。
中医课程内容庞大精深,想要全部记下就更为艰难,常人可能需要长达几个月才能完全记忆的针灸穴位,可史俊恒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将300多个穴位的名称、所属经络以及定位准确记下来。
“比如记忆方剂学中白虎汤这剂药的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可以用一位母亲(知母)用米(粳米)和甘草给身上打着石膏的老虎煲汤(白虎汤)的图像联想法来记忆。”本科期间,他更凭借着出色的记忆和不懈的努力,相继拿下挑战杯、省级立项、新南方奖学金等多项大奖,并顺利被推免硕博连读,继续在针灸领域深造。
梦想将中医学推向世界
许多人都对他在电视比赛中施展的“特技”深感兴趣。史俊恒告诉笔者,尝试“辨骨识人”是他在针灸实习中得到的一个灵感。“要准确地把握针刺的穴位和深浅,必须做到对人体解剖烂熟于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史俊恒发现自己似乎可以通过触感模拟出人脸的性状,于是马上在网上买了一个模型进行熟悉特征,摸清规律之后,他果断开始了这次冒险。
“年轻是我最大的资本,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就是要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史俊恒用这句话道出了自己参加《最强大脑》比拼的原因。他说,该节目第一季中有不少选手是其朋友,看到他们的出色表现后,雄心勃勃的他也不甘示弱,决定要大胆挑战自我,测试自己的脑力潜能。
如今挑战成功后,史俊恒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训练,他将与另外的选手在同等难度的项目上展开竞赛,最终晋级者将代表中国赛区参加世界级比赛。“我希望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新生代中医的风采。”史俊恒自信十足。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