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5日05:04 来源:南方日报
夏木
最近两次在佛山的看病经历让笔者颇感不虞。原因是,笔者两次均被告知医保卡不能用。但实际上,笔者所持正是佛山医保卡。那么为何不能用呢?对此,南海妇幼保健院和三水人民医院给出的理由十分一致,“有规定,你这张卡只能在禅城用,其他区没有办法”。这个理由听来有些荒唐,“难道南海和三水不是佛山的地域范围么?”笔者也曾据理力争,但最终敌不过“规定”二字,笔者前后总共多付了数百元药材钱。
医保事件已然过去,笔者想想却总是心有余悸,幸而不是大病,医药费尚在笔者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如果生一场大病呢?
即使不关钱的事儿,但这件事却明显折射出大佛山在五区协同发展方面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不力。
据笔者了解,佛山从2007年开始实行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到2010年时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医保实现五区融合,但目前五区之间的门诊医保却还未能实现市级联网结算。实际上,关于五区医保不能互通,并非是笔者一人感到不爽,在网上,不少佛山市民对此提出质疑和批评,网友“陈桃花”在网上吐槽:“五区之间的民生问题多不能相融合,如果民生工程上都不能统一,广佛同城岂不让人笑话?”
确实,自2002年底佛山撤市并区以来,五区融合便成为摆在佛山面前的重点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佛山五区融合协作也取得了多项成就,例如佛山一环的通车、多条城际轨道的规划和修建等,五区之间的距离正在拉近。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佛山在五区融合的道路上走得并不远。不单是医保这一关乎最基层的民生工程没有实现互通,五区政府在其他许多重大事项改革方面的融合协作意识似乎也应该加强。
打个比方,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推进佛山新型城镇化发展,佛山五区几乎同时启动展开了行政服务工作改革,各区成果明显,例如禅城推出“一门式”服务、南海则构建起社区网格,推进一窗式服务进程、三水喊出了“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口号、顺德则表态办事“零距离”、高明开通了“民情直通车”。且不一一细说各区改革细则,单单从这些名词和口号上,就不难看出,五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十分一致,更加方便群众的改革指导思路亦无两样。
疑惑又起,既然同属大佛山,那么五区为何不能整合资源、协同合作推进这一改革呢?殊不知五区改革的背后,财力物力消耗不少,尤其是在各类系统和软件的开发方面。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五区各自已经或正在开发服务系统。
其实,由于缺乏协同合作而造成的类似损失在佛山已有先例。禅城和桂城的公共自行车资源服务初期,便因为两区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而导致无法资源共享,禅城的自行车不能骑去桂城,桂城的自行车也无法在禅城借还,纵然两区比邻。
五区融合,要迈出的远不止一小步。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