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何振梁的两次申奥陈述

汪涌

2015年01月05日08:1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何振梁的两次申奥陈述

2015年1月4日,中国奥运功勋何振梁在京去世,享年85岁。惊闻噩耗,与何老交往多年的本报记者深情回忆何老在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时进行陈述的背后故事。

1993年9月24日上午,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闭幕。

前一天晚上,北京以微弱的劣势没能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对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中国人来说这个结果令人惋惜。而何振梁尤其难受,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杰出传播者,他为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功败垂成。

早晨,他很有风度地与他的国际奥委会同事告别,恢复了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当时,申办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何主任(何振梁时任原国家体委副主任)昨天哭了很长时间。记者也发现,在他的眼镜后面,不仅眼球上布满血丝,而且,眼皮也有些肿。

当天,申办代表团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先生私下里向记者透露,何振梁在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选举结果公布后建议,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不懈追求,北京奥申委应该在第二天就宣布继续申办奥运会。他太盼望着奥运会能够来到中国,正如他在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陈述上说的: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地宣誓——我愿意竭尽所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了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

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带着遗憾,何振梁回到了北京。而他热盼奥运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很多年后,何老在与记者谈到他当时的感受时说,他把那次申办当成一次难得的机会。

客观地讲,北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条件和中国所处的大环境与竞争对手有些差距。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北京首次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给世人留下强有力竞争者的印象。

2001年7月13日,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大获全胜,虽然在宣布结果之前大家仍然紧张得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上,不过,何振梁感到很有信心。这可以通过在此之前,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上的最后陈述加以印证。

他在陈述的最后一段慷慨激昂地说: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了解何振梁的人都知道,他很少说大话,他的工作经历给他周围所有的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对他这种工作态度也曾大加赞赏,他说,何振梁带他一点一滴地了解了中国,认识了中国,他也从何振梁身上了解了中国人。那么此番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何振梁如此“忽悠人”,难道仅仅是为了北京拿下奥运会的主办权?从那之后,虽然数次有机会与何老寒暄,却没机会问起。直到几年后他在奥组委的办公室里记者才找到了答案。

记者当时问何老,如果2008年奥运会申办北京仍然落选,您会不会再伤心流泪?“不会!”他果断地回答。他说,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后,中国全方位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次申办奥运会,北京奥申委的同事都是一丝不苟,百倍努力,但不同的是中国的进步和中国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更加有信心。何老不希望别人把他说成申办奥运会的大功臣,记得有次写一篇他的专访,他特意让记者成稿后给他看一眼。他的夫人梁丽娟是人民日报的老记者,代何老修改稿子时,把所有褒奖他的言词或删掉或弱化,但何老非常肯定自己在两次申办中的确做了不少事。他说,如果我到申办成功之后不能肯定自己曾作的努力,本身就是对不起人民。

2008年奥运会期间,沉寂了几年的何振梁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年近八十岁的他,神清气爽。现任北京2022年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的王惠回忆说,2008年奥运会闭幕的第二天早晨,她和何老参加国际奥委会的总结会,当时奥组委的同事们累得已经睁不开眼了,何老却精神矍铄。王惠说,何老的逝世让我们无比悲痛。北京申办冬奥会也是何老的一大愿望。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做好申办工作,争取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告慰何老的在天之灵。本报记者 吴东

新闻链接

何振梁“奥运人生”大事记

1929年,何振梁出生在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52年,何振梁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955年起,何振梁从事体育工作,到国家体委负责国际联络工作。

1981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5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1989年,何振梁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93年,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2000年起,何振梁担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

2001年,何振梁再次作为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2010年,在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离世时,何振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中国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我个人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同事和兄长。”据新华社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