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

2015年01月05日15: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领导干部政绩坐标中,什么是最大的政绩?”

对这个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可能会回答:“GDP。”

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

党建不抓,作风不改,党心散了,人心伤了,再大的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繁华,不过是水月镜花。因此,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首先就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而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建无用”“党建太虚”“党建束手束脚”……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本刊特邀江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敖天才指点迷津。

误区一:党建无用论——党建工作没多大作用和实际意义

“党建就是‘副业’,产生不了GDP,搞不搞无所谓。”

——程某,某县级部门“一把手”

镜头回放

程某有句口头禅:“我们既然是业务部门,做好核心业务就是一切!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政绩就出来了。”

在这样的工作导向下,他的部门经济指标排名前茅——县级部门测评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

去年,县委加强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了党建工作任务。

很快,分管党建工作的副手找到程某。

“党委民主生活会,请领导牵头。”

“党员干部激励制度草稿,请领导定夺。”

“年轻党员发展制度创新,请领导批准。”

…………

看到党建工作事项激增,程某的眉头皱成“川”字。

“花那么大力气搞‘副业’干嘛,影响正事,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他说。

“一把手”态度消极,不少党建工作停滞下来,职工出问题不少。

不久,因为党建工作推进不力,程某受到了上级批评。

支招

党建就是生产力

我先讲秋田齿轮公司的故事。

谁也不曾想到,1993年以1万元资金、3名工人起家的秋田公司,会在短短十年后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摩托车齿轮生产企业。

秋田公司董事长付中秋曾在国有军工企业工作过,他本人虽不是党员,但对党员印象深刻,“我发现员工中技术过硬、工作扎实的都是共产党员”。

于是,在付中秋支持下,秋田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但当时,许多党员不愿亮明身份。

付中秋立马推出“党员三优先”举措:重大事项党员优先知道;招收新员工党员优先;选拔管理干部党员优先。

三招一出,党员们立马亮明身份。

接着,秋田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制度——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起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随之涌现。

在这样的创新中,秋田迅速崛起。

秋田党建可以给“程某们”三点启示:一是党建与发展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是运用合理的党建工作方法,在不同组织都可以取得同样良好的效果;三是如果决策者认识到位了,把党建工作搞好了,就会有力推进部门工作或企业发展。

误区二:党建务虚论——党建工作太虚了,抓实了也看不到政绩

“抓党建不容易出显绩,没多大意思。”

——李某,街道党工委书记

镜头回放

2008年,李某履新街道党工委书记。

赴任前,组织部领导找他谈话——

“街道社区是服务群众第一线——搞好做实基层党建,是服务群众的前提。”

“你要好好想想如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

带着这些嘱托,李某上任了。

一到任,李某推出了三项党建制度创新——

一是社区党员对口联系困难群众。

二是打造社区优秀分子“入党梯队”。

三是社区民生事项让群众参与、请群众评价。

三招措施得到辖区群众认可。

区直领导干部测评将近,李某信心十足:“这次,我的名次肯定会排名靠前了!”

却不想,102名区直干部,他仅仅排到了53名。

“党建工作抓实了,为什么测评排名平平?”李某向一位朋友倒苦水。

“因为不像抓经济那样‘吹糠见米’!”那位朋友说,党建成效看不见摸不着,政绩难以凸显。

朋友如此“点拨”,李某觉得更委屈了。

支招

党建工作要抓常抓细抓长

“李某们”要解开心里疙瘩,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要调整认识——党建工作不是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

首先要明确一个道理:抓党建不能媚上,也不能只解决火烧眉毛的群众问题,必须持之以恒解决党建的自身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获得群众和党员认可,才是党建“政绩”的体现。

在我们江津区大西门社区,有位叫袁德富的大爷,以前当过村干部。离任后,他认为离任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太少,心里颇为不满。

不久前,社区召开了一场有区委书记参加的“院坝会”。

会上,袁德富给书记提了意见。

“书记,我当过村干部,现在离任了,生活补助太少!”他说。

“你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们会认真研究解决。”书记承诺。

很快,江津离任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9500多名离任村(社区)干部受益。

“院坝会,真是好东西!”消息传来,袁德福喜上眉梢。

袁德富称赞的“院坝会”,就是江津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创新——江津根据群众闲暇时喜欢在院坝里扎堆摆“龙门阵”的习惯,统筹安排区、镇、村三级6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村和社区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院坝会”活动已坚持了三年,从最开始群众质疑的“形式主义”到现在群众广泛认可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如果没有长期抓细节、抓常态,这项活动早就夭折了。如今,“院坝会”每年为群众解决问题上万个,得到中央和市委高度肯定。去年,江津区综合考核也获得了组内第二、全市第三的好成绩。

第二要调整导向——让抓党建的干部有想头有奔头。

以前,也曾有干部向我抱怨:“搞党建费心费力,成绩却常常得不到认可,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

近几年,江津区委提高了党建指标在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提高了民调在综合实绩考核中的比重,同时坚持党务干部与抓经济的干部同等提拔使用的用人导向,各级领导干部从“遇到党建绕着走”变成了“开展党建争着上”。

误区三:党建束缚论——从严治党会让开展工作束手束脚

“喝点好酒,逛逛歌城,不都是为了工作?”

——孙某,某县属国企集团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镜头回放

奋斗20年,孙某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为了洽谈业务,孙某以前常和客户推杯换盏。

久而久之,他心里产生了一种“错觉”:“接洽客户,不就是喝酒吃饭、唱歌玩乐?”

当上领导干部后,他对手下员工的“吃喝玩乐”也抱有一种宽容态度。

因为这种态度,他走进了一个“误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开始向“四风”宣战。

对此,孙某心里有些抵触——

“企业接洽客户,哪有不吃喝不唱歌的?”

“喝点好酒,逛逛歌城,是为了企业有更好的效益。”

“党纪严肃了,会影响企业发展和员工热情!”

…………

孙某心里的“结”没解开,公司党员队伍的整顿力度也就不痛不痒。

不久,集团党委领导来督导,指出了整顿不力问题。

孙某如实吐露心声。

“糊涂!”领导大怒。

支招

从严治党是对党员干部的关爱和保护

孙某业务能力出众,是一位实干型领导。

但在全情投入业务工作的同时,孙某尚未了解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打个比方。干部个人能力好比是“脚”,从严治党就好比是“鞋”,“鞋”虽在束缚“脚”却也在保护“脚”。试想,如果“鞋”破了或“鞋”没了,在荆棘和瓦砾中前行的“脚”岂有不受伤之理?

当前,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从严治党束手束脚,会耽误正事——长此以往,就会有误入歧途之忧。

不信?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高知干部”“实干型领导”“优秀企业家”……这些“光环”,曾经在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原书记、董事长金建平头上闪耀。

由于业务能力出众,他带领企业创造了不错的业绩,也因此产生了“只要把集团业务干好了,就能一俊遮百丑”的错误认识。

在这样的认识推动下,金建平对党的纪律视而不见,放松了对自身的作风要求,导致身心逐渐迷失。

2014年,金建平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法院立案调查。

不仅仅是金建平——纵览近年来的落马干部,哪一个不是从“破鞋而出”开始,一步步走向悬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出重拳,从严治党治吏,强力反腐反贪,就是通过营造“紧”环境,让党员干部远离奢靡享乐、拜金腐化的“万丈深渊”。

国有国法、党有党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孙某们”应该明白了吧——从严治党,其实是通过严谨的思想建设、严明的组织建设、严实的作风建设、严厉的反腐倡廉建设、严明的制度建设来净化纯化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约束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和作风,使之不闯“红线”、不越“边线”,不但不会抑制干事创业活力,还能保护党员干部远离贪腐堕落之忧。因此,从严治党,是深切的爱。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