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03:54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陈龙)80后媒体人蔡崇达的散文集《皮囊》12月出版后,迅速在网上和读书界引起了一股评论和赞扬的热潮。多位文化名人推崇此书具有直击现实的勇气和审视时代的深度,认为该书透过描写细小人物的经历折射了一代人的心灵境况和精神世界,其展现代际和亲人之间寻求理解、共赴患难的品质使得80后对现实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23日晚,蔡崇达在方所与中大教授谢有顺、80后新锐作家蒲荔子一道,谈论“我们如何看见内心的真相”。
蔡崇达十分赞成白岩松对此书的评价,“《皮囊》的写作是为了回家,而回家是为了自由。”面对“如何看见内心真相”的问题,蔡崇达显得非常诚恳,他直言,自己的写作只是“简简单单的表达”,在一种很“笨”的描写当中“满满当当地获得了对事实的梳理。”正是《皮囊》的这种不加修饰的事实性,获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赞扬。
谢有顺认为,蔡崇达的《皮囊》是一本勇敢、有诚意的书,作者敢于揭示生活中那些黑暗和不堪的一面,才获得了一种难得的真实性。作者不仅是在审视他人,而且把自己也置入审视的目光中,通过理解父亲、母亲、阿太等亲人的精神纹路,他也完成了自我的审视。这正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新锐小说家蒲荔子对80后、90后的“同代人”有着更多同情式的理解,他提醒,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漂泊者,在没房、没车、没事业的情况下,固然无法轻易回家,也无暇用心去“理解”亲人,但我们需要保持警醒,花更多的心思在那些我们真正想做的事、在乎的人身上,而不要被俗务所控制。
蔡崇达以写作的经验表示,对于真相的遮蔽来源于很多东西,既有我们内心的成见,也有环境对人的压迫,由于我们过于在乎“与己无关”的世界,因此常常诚惶诚恐,内心的不安全感日增,使得我们产生了“暴戾之气”或者对情绪的宣泄,因而距离自己的父母、亲人更加遥远。在此背景下,以天真质朴的态度,从生活中琐碎的小细节、小转折中发现内心的真相就更为可贵。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