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08:15 来源:南方日报
北京的小月给我寄了她自己写的春联,红艳艳的纸上写着:“千般如意报平安 万事顺心行好意”。字体端正,运笔老辣。小月研习了很多年隶书,再加上她对书法的揣摩和领悟,在间架结构上做了个性化的处理,揉进了个人风格的字更加令人喜爱,所以,这么多年,她总是给我寄春联。每到年末,她都挺忙,得写好多春联送朋友。
说起春联,总是会掉进回忆中。
那时候,跟随父母从大城市下放到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子,大号叫虞家村,顾名思义便是整个村子里都是姓虞的人家。我家姓李,已是另类,又是从省城“下放”来的文化人,就更加另类了。好在,姓虞的孩子们都善良,也好奇,一点都不歧视我们这些“下放户”,无论我和弟弟走到哪,他们总是一堆堆围着我们,打量我们穿什么、吃什么。其实,那个年代,我们这样的城里人吃的穿的用的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很快我们就消除了隔阂,成了可以在一起摸爬滚打玩笑逗乐的小伙伴了。
妈妈因为懂一点点医疗知识,这个百无一用的花鸟画家就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但是,妈妈不仅穿着鞋,而且还穿袜子呢,所以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喊她赤脚医生,妈妈也糊里糊涂不明就里,至今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不过,妈妈做人很灵活,很快就主动转换了角色,投入到“赤脚医生”这个轰轰烈烈的事业中去了。为此,妈妈努力地“啃”了好几本医书,有时候还和爸爸一起去山上对了书本上的图片采草药,竟然还用那些草药医好了几例疑难杂症,成功转型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城里来的医生”了。
爸爸这个油画家则被安排去看护用来喂猪的绿萍池,我们时常去探望爸爸,因为那些脆啵啵的绿萍对我们来讲真是太好玩了,脆脆的,踩起来很解气,有点像现在的小朋友玩的“打地鼠”游戏,想象着它们被猪的长嘴巴嚼起来,总有很痛快的感觉。爸爸总是偷偷地画画,画绿萍,画草垛,画种地的农民,画挂满枣子的大树。村里人都悄悄跑来家里看,觉得新鲜,有些崇拜,但也不敢传出去,毕竟我的父母是“下放”的。
只有到了年底,天寒地冻了,准备过年了,大批大批的村民才会明目张胆热热闹闹地挤在我家门口,那时候,我和弟弟穿得像两棉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这热闹一年只有一回,还不得好好地爽一把。爸爸在屋里吃饭的桌子上铺了红纸潇洒挥毫,一张张红艳艳的春联源源不断地写好了放在地上晾干,大家你拥我挤,都在惦记着自己喜欢的那一对。爸爸的字写得漂亮,对联也设计得工整对仗,就连周围村庄的人都赶了过来求爸爸写春联。
这样一来,直接的好处是,村民们杀了猪牛、捕了鱼虾、捉了螃蟹、炒了茶叶都会拎一些送来,还会搓着手红着脸跟他们俩聊一会儿天,探听一下城市是个什么样。这些温暖的举动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安慰了爸爸妈妈备受伤害的心灵。
远离了大城市,远离了尘嚣和争斗,我的父母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里找到了平安和快乐。
【贴士】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每当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了。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