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05:11 来源:南方日报
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延伸着江门的和谐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
无论从区位还是发展战略来看,江门都是具备巨大后发优势的“希望之城”,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这篇大文章,谋划好产城振兴。代市长邓伟根履新江门之后,在推动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重点调研,将江门接下来推动融合发展的策略概括为“东提西进、同城共融”。
“东提西进”须由政府主导,“同城共融”则可凝聚民间期冀和智慧。随着《纲要》的实施和同城共融的逐步推进,江门将变得更加宜居宜业,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幸福。
密集调研提出新理念
履新江门之后,代市长邓伟根立即展开了密集调研。如何继续贯彻落实市委“三边”发展战略,实现产城振兴,推动江门加快发展,真正成为珠三角新的增长点?邓伟根带着思考走遍了三区四市,听取了各方声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邓伟根提出了“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最初在他的个人微博上透露出来“抛砖引玉”,紧接着在11月19日的上海投资洽谈会演讲时正式提出,在年底出台的《纲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邓伟根认为,江门是广东建设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东联西进”的重要枢纽节点,“东联”方面,江门靠近广佛与深港澳(珠中)这两大区域龙头,特别是2016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江门与香港将融入“1小时经济圈”。在“西进”方面,江门扼控广东战略西进要门,通过西江、高速公路、铁路等与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紧密联系。这就使江门一方面承“接”珠三角先发地区的经济辐射,另一方面“传”递珠三角西进力量,这一“接”一“传”,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中腰”位置,只有“中腰”强壮了,才能有力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实施“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可推动江门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加快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很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江门也同样存在。邓伟根通过调研发现,江门东部“三区一市”紧邻珠三角先发地区,集中了全市七成的经济总量,发展程度较高;西部台开恩是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的交界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程度较低。因此,接下来江门的发展政策会分为东西板块,按照“东提西进”的原则来统筹制订。“东提”主要指东部“三区一市”着眼于基建提速、效率提升、产城提质,加快提高综合竞争力;“西进”主要指西部台开恩着眼于同城并进、扶贫精进、产园递进,力图加速突围。
对于“同城共融”,邓伟根认为,要以交通一体、产城融合与民生共享推进区域融合,东部以江门大道把“三区一市”串联起来,做强江门的“中腰”;西部以台开同城为重点,以台开快速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产城人融合新动力。
邓伟根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当前江门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要从能够做什么,转向应该做什么。东部这一块要融入到珠三角的大格局中去担当角色,实现从广佛同城到江佛一家。“三区四市不能平均用力去分配资源,不能像过去撒芝麻一样,各自撒一点,所有的效益都非常低,所以同城共融是核心。”
办民生实事形成“融意识”
“制定与落实《纲要》,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布署,也是江门产城振兴的重大举措,这几年非常关键,是转折点,更是决胜点。”《纲要》出台后,邓伟根强调,江门要走“东提西进、同城共融”的融合发展之路,在更高的平台上谋划加快发展。“同城共融”成了《纲要》的一个关键词,同样也是未来几年江门坊间热词。从官方到民间,“融意识”正慢慢形成。
无论对于东部三区一市,还是西部台开恩三市来说,要实现同城共融,就必须要有“融意识”。以西部台开恩三市为例,作为江门经济的短板,三市发展的愿望强烈,台开恩尽管有着充足富余的用地,且均列入广东省重点农产品区域,但在招商引资、土地指标、政策倾斜方面,由于“市与市”的樊篱,一涉及到利益问题自然有着习惯性掣肘,始终觉得没有受到公平对待;加之现实中,比起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和鹤山市,经济水平确实有差距,离心力一直存在;但在江门大跨越发展战略中,又必须补齐这三市的短板,首要解决发展经济思路上的融成一体,《纲要》出台可谓恰当其时。
与西部台开恩三市相比,东部三区一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类似的樊篱和发展问题。无论站在全省高度,还是站在江门市的角度,“同城共融”都是一个开拓发展的决策、一个符合实际且能实现共嬴的决策。加强东、西两大片区内部的沟通融合,在强强联合中提升集聚力和集成力,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同城共融”被视为江门抢抓机遇,实现新一轮七年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执行起来,则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和促进发展都是同城共融的涵义,而像交通一体、民生共享等,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随着城市发展,“干在鹤山,住在蓬江”或“干在新会、住在江海”等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写照。而目前的公交一体显然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纲要》提出,到2016年,东部三区一市初步形成高效畅通的高速快速路网;到2018年,西部台开恩对接互联初具规模;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10、30、60”(镇镇10公里通高速、东西板块内部之间各市区30分钟互达、全市60分钟互通)时空目标。这正是实实在在做好民生实事的体现。
作为南北贯通的大通道,计划建设的江门大道把三区一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串了起来,相当于把江门70%的经济总量串联在一起,所以这条大道将在三区一市今后产城融合提质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条大动脉,通过已经开工的中开高速,对接到深中通道;再通过西部沿海高速,对接港珠澳大桥,它的作用就是把珠西通江达海的南大门和对接港澳的东大门打开,对于完善江门乃至珠西的交通体系意义重大。把江门大道的建设当作同城融合的民生大事来抓,毫不过分。
所以,强调“融意识”,除了要摒弃思想上的隔阂,还应以交通一体、产城融合与民生共享推进区域融合,以台开快速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产城人融合新动力;以扶贫精进、产园递进为举措,各方全力做好“融”的文章,方方面面形成“融”的合唱。
实现产业和城市价值双提升
在《纲要》产业发展政策中,专门提出一系列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在江门尚属首次。这表明,江门市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局限于产业本身,而是更宏观地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资源相互支持和进程协调一致。《纲要》配套的《产城融合振兴行动方案》就在交通体系建设、产业区与主城区的关系方面提出很多新思路、新措施。
深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才能不断扩大“融”的范围。目前江门综合交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交通运输方式不够多样化,各主城区上下高速公路不够便捷,各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路网不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承载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该方案提出了优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合理布局轨道交通、高速快速路、水运、通用航空等多种形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措施。
其中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快速路网的一系列工程和加强客货运站场建设,支撑“10、30、60”的时空目标实现。其次,该方案分别提出了东部三区一市和西部台开恩两个板块的重点推进任务。东部三区一市重点加快推进公交一体化,西部台开恩近期以台山、开平快速路对接为突破口,为台开同城创造基础设施条件。这是在江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公交一体化”、“台开同城”等概念和思路。
这些新思路、新措施的提出,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产城融合”、“公交导向”等先进理念,目的是实现产业和城市价值双提升。
不久的将来,在《纲要》指引下,江门将呈现这样一幅建设场景:各市(区)、各工业园做好规划布局,实现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各市(区)间搭建快速通道,减少各市(区)之间沟通的距离和成本;同时,注重产业链延伸和升级,以产业充实城市,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产业建设搞起来,同时还清除区域之间的人为壁垒,让各市(区)人财物交流融通更加畅顺,人心逐渐凝聚。这就是“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所描绘的融合发展之路。
杨兴乐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