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2014年惠州教育 点滴变化润物细无声

2014年12月25日03:5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2014年惠州教育 点滴变化润物细无声

  新学期开学仿佛还在眼前,时光一晃就快到学期末了。

  “这都是些常规工作,没什么特别的。”这是教育主管部门最常说的一句话。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低调的“常规工作”关乎着每一个惠州人的教育问题。

  2014年余下的日子屈指可数,惠州教育界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事儿?记者带您来看看。

  ●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毅

  赞

  点

  赞

  农村教学点升级改造

  事件:2014年3月11日,惠州召开全市提升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工作现场会,《惠州市提升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从师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对现有的农村教学点进行升级改造,全市301个农村教学点将与城镇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城镇学校将帮助农村教学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城镇学校教师和农村教学点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安排教学点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和参加校本培训,城镇学校有条件可给予农村教学点一定的设施设备和资金支援以及派驻支教教师。

  回访:投入1200多万元实现现代化 近2000名教师进行跟岗培训

  博罗县柏塘镇石湖小学是柏塘镇中心小学的教学点之一,石湖小学校长罗子良从2005年就开始在石湖教学点教学,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自博罗县创建教育强县数年来,学校硬件设施改善了很多,而学校的设备真正实现现代化则是在今年。

  “现在每个班都有多媒体平台。”罗子良说,老师的课堂效率提高了,“老师为学生呈现知识点讲解时方便了很多,教学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为改善教学点的升级改造,有关部门投入了20多万元对石湖教学点的设施进行完善。罗子良特别高兴的是,今年校园内的地面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对学校的图书室也增加了投入,现在生均图书拥有册数达到54册/人。

  据惠州市教育局电教站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惠州投入了1200多万元对农村教学点电教平台进行改造升级。

  目前,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石湖小学学生比往年增加了一项活动——花样跳绳。罗子良说,这是其到惠州市南山学校进行跟岗培训时看到的特色活动,回来后根据学校的实际,对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改良。

  罗子良回忆起今年3月的培训,感叹“受益匪浅”。“当时惠州市南山学校是石湖小学的学习对象。培训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进课室听课,并结合教学点课程教学的不足进行分析;还有学习‘师傅’学校校长的管理经验。”罗子良说,当时他重点学习了南山学校的大课间健体文化建设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和学生的活动多样化让我印象深刻。”

  罗子良说,接下来还会把在南山学校学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适当“搬到”教学点来,“如何写导学稿,课堂的‘1213’模式怎么实现,这些都准备带动教学点的老师去学习和尝试。”

  据了解,今年惠州市教育局首次对301个教学点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分两批为期一周,分别为1天在惠州学院集中培训,5天跟岗学习和1天交流研讨。跟岗学习是到市里30所优质学校取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模式。另外,1717名教学点教师由各县(区)教育局负责,跟岗培训工作分期分批进行,时间从3月16日到5月31日,每批时间为7天。

  鲜

  尝

  鲜

  招生考试改革

  事件:在2014年的惠州市教育局工作计划里提到,要全力探索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中一点表示,推进“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试点行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择1至2个县(区)的学区进行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开。

  回访:龙门县城七年级招生首次实行“学区制”

  惠州市教育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是国家针对目前择校热点问题进行的改革,实际上惠州早些年已经是学区制,根据小学和初中学校分布,分别划分了片区。

  根据2014年中学学区范围划分图,惠城区将2014年公办初中招生区域划分为17个学区,例如,市一中初中学区范围:以市一中为中心,从南湖路经原隆昌酒家到麦地路北面的1号至49号(国宾宾馆)的单号,再到沿花边北路的单号,接着横江三路的1号至13号,再往西,从南坛东路至南坛西路靠南边,回转到南湖路。另外,城区内每间公办小学也有相应的学区划分。

  目前,惠州各级教育部门依据人口分布、地理状况、地段内学校规模和生源情况,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划定片区学位,确定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采取就近划片方式招生。

  惠州学生小学毕业时可以拿到拟派位名单。今年公办初中招生时,拟派位是根据学生填写的《2014年惠州市区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信息进行的初步派位,学生须按规定时间持有效证件到拟入读的初中学校验证,经核实方能最终确定就读的学校。如果条件不符合,则有可能被调拨到其他中学就读。

  在今年之前,惠州惠城中心区、除龙门县城外的各县县城和各区中心区都实行了学区划分。而龙门县在今年的七年级招生中,首次尝试了“学区制”,实现让学生就近入学。

  “龙门县城范围比较小,小学和中学也不多,之前采取的是电脑派位,把学生分派到相应学校。”龙门县科教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城有两所初中学校,都是实行免试入学,往年是把学生通过电脑派位分派到龙城一中或县实验学校。

  在实施电脑派位中,部分家长的意见比较大。“有一些学生家在龙城一中附近,但是电脑派位安排去了县实验学校。”龙门县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说,电脑派位实现了公平和公正,但是有一些学生没有达到就近入学的效果。

  因此,今年龙门县城的七年级招生中,实行了学区制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做法。首先是划分了学区,每个学校根据就近入学划分了各自的学区,学生可以先报名,按照学区来分派学位;其余学生则服从电脑派位。

  据了解,今年龙门县成功试点义务教育“学区制招生”办法,全县369名学生划片、456名由电脑派位确定入读龙城一中或县实验学校。

  谱

  靠

  谱

  极端天气停课

  首次有了标准

  事件:2014年5月4日至21日,惠州市连续17天出现降水天气,期间经历了多次强降水过程。据统计,5月1日—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75毫米,与历史同期平均值143毫米相比偏多232%,为1952年惠州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受此影响,市区、惠阳、大亚湾、惠东等南部和沿海地区多处再现“水浸街”现象。在此期间,暴雨给学生上课造成了诸多不便,要不要上学成为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安全问题。在本土论坛上,网友纷纷吐槽教育部门停课通知不及时,教育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暴雨停课标准和要求。

  回访:台风暴雨停课工作实施细则已出台

  每次暴雨一到,惠州市教育局安全保卫科负责人吴祖响就要忙于解答“暴雨要不要上课,什么情况下才不上学,怎么还没收到停课通知……”等问题,“虽然已经多次向学生和家长重申停课要求,但是每次家长还是不清楚。”吴祖响说。

  “制定一个台风暴雨停课机制很有必要。”吴祖响说,从今年5月暴雨连连袭击惠州时就深深感受到,惠州是一个多雨水的城市,把各种台风和暴雨情况下停课要求进一步明确下来,才能保证在台风暴雨天气期间学生和家长的安全。

  5月13日,惠州市教育局、市气象局共同起草《关于建立教育系统应对台风暴雨停课安全工作机制的通知》,并在今年的8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建立教育系统应对台风暴雨停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规定,当气象部门发布台风黄色或以上(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或者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所有学校停课。停课通知统一由学校所在地的气象部门直接发给学校。

  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气象部门发布了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对应区域内所有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学校”)停课。

  惠州市教育局安全保卫科负责人吴祖响介绍,停课通知将会由学校属地所在的气象部门直接发布给学校。目前已把各县区的学校具体名单收集给气象部门。当台风暴雨预警信号挂起时,气象部门将会直接把停课信息发送给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立马通过校讯通及时把停课信息发送给学校的各位家长和学生。发送信息直接绕过了教育部门一级,让停课信息更快地发送到学校。

  不同时间段发布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学校处理的方式也相应不一样。《细则》明确,学校、家长、学生需特别留意台风暴雨天气时的不同安排。台风逐渐形成,而且影响较为持久,当教育部门因当地受台风影响宣布学校停课时,学校应安排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回家。暴雨突发性强,历时可能较短,上课期间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在校学生的安全,不应立即让学生回家。

  虽然《细则》出台之时,惠州已经过了今年的暴雨季节,但是机制的确立,让学校、家长和学生了解到台风暴雨来临后的具体标准和措施,相信即使将来再遇到台风暴雨天气,家长和学生应该更淡定、更从容地判断要不要停课,学生的安全将得到保障。

  望

  展

  望

  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事件:从今年年初开始,一些国家高考改革政策也在惠州当地进行了探索。在今年市教育局的工作计划中提到,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紧密结合新课改,从起始年级开始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断积累成功范例,逐步全面推开。

  回访:明年新一届高一学生正式纳入评价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配套动作之一。

  2014年12月16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今后考生们还需要接受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自行填写活动记录单,并经历公示等系列程序。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今年在南山学校等进行试点。

  记者从南山学校了解到,学校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在小学部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制度,从文化课、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运动特长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小学一二年级为例,综合评价总分为100分,文化课成绩占综合评价总分的20%,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占20%,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占40%,运动与特长占20%。

  不同年级文化课成绩比例不一样,一二年级文化课只占综合评价总分的20%,三四年级占50%,五六年级占70%。“由于传统的考试制度还在,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因此高年级的文化课成绩比例逐步提升。”南山学校校长王展森说。

  按照评价要求,文化课成绩分别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运动包括跳绳和太极拳;特长包括各种球类、跆拳道、棋类、书法等,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演讲等也可以纳入特长方面的计分;而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考核有具体的评分细则,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考核。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明年9月开始,新一届高一将会正式纳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将会配套出台小学、初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