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03:55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的夜跑早已形成气候。 刘力勤 摄
近日,广州市公布了2015年办赛计划,明年将有包括广马、广网等250项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赛事在羊城上演。众多高水平赛事的举办,让广州向着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更近一步。
在众多竞技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推动之下,广州的全民健身运动也掀起了高潮。而且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市民的健身理念正在变得更加“绿色”。他们在选择锻炼的项目时不忘环保,通过运动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够对疾病起到预防甚至治疗的作用。“锻炼要环保,运动防疾病”,已逐渐成为广州市民全民健身的特色和亮点。
健身也打“绿色”牌
在广州,体育锻炼早已不仅局限于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项目。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不少市民开始选择更加环保的体育方式,比如夜跑、骑行、跳绳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能更好地与大自然接触,而且不用消耗电、油等能源。
68岁的广州人郭道宁是一位自行车达人,他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将自行车作为首选交通工具外,还和爱车完成了3500公里欧洲骑行、600多公里纵贯韩国骑行,实现了骑车看奥运、看亚运的梦想,是践行“绿色出行”的典型代表。
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一直没闲着,经常参加合唱团和各种骑行活动,“我希望通过骑行,倡导一种绿色环保的理念;我们广州梦骑行队的目标是完成环球骑行,展示广州人、中国人的新形象。”
在冬日的中山二路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位40多岁男子在教孩子们跳绳。几节课下来,不会跳绳的孩子也在他的调教之下,变得一分钟能跳100多下,还学会了花式跳绳等技巧。
这位男子就是被大家称为“沙教练”的沙学平,8年前他刚开始接触跳绳时还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如今的沙学平已经是国家级跳绳教练,有着“广州跳绳王”的称号。
“孩子们喜欢这项运动,简单易学、安全健康,我希望让更多人跳起来,跳出健康人生。”沙学平说。
广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邓广庭告诉记者,广州市通过兴建健身设施、场馆惠民开放、组织群体活动等举措,积极引导、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为打造“国际体育名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新出炉的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共有22140片场地,人均达2.36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更重要的是,这些场地的使用率非常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优惠进场人数达550万人次,较前一年增长21%。
科学健身更有效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强身健体。那么如何让强身健体的效果最大化,怎样帮助预防甚至治疗疾病,已成为广州更多健身者的切身诉求。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广才说。
出于这样的初衷,赵广才和他的团队启动了“壹健康”体质健康惠民工程。据介绍,作为全民公益性健康管理平台,“壹健康”提倡“壹日壹元”健康投入,鼓励全民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通过预防疾病、调理慢病,维护健康。
“过去,我们往往忽略‘健康管理’,当身体出现疾病时,才被动求医问药,”赵广才表示,“现在,我们提倡主动介入,将关口前移,及时预警,制定运动处方,通过运动调理保持身体健康。”
据介绍,欧美发达国家最早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但动辄上万元的会员费让民众望而却步。而广州体科所借助自身平台的资源优势,通过问卷、移动终端自测平台、专家在线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打造平民“壹健康”模式;加上邀请著名专家做全民健康管理知识讲座,请来省内外著名医学专家、营养专家、运动与康复治疗专家举办现场免费义诊等,对亚健康和慢性病等进行干预治疗,进而达到为大众服务的目的。
“除了‘壹健康’工程,我们还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免费为群众监测体质、开运动处方,以及推出‘群体通’等应用软件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预定场地、寻求健身指导。”邓广庭说。
南方日报记者 彭博
通讯员 陈建族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