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和劳动者打交道第一件事是握手

2014年12月25日03:5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和劳动者打交道第一件事是握手

清溪法庭郑水强法官在给企业员工讲解法律问题。陈捷生 马远斌 摄

  和省内刑事、行政审判的一些“大牌”法官相比,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清溪法庭法官郑水强所断的案子,也许没有那么高大上。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在审判战线的最基层,郑水强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劳资纠纷,每年过千宗。

  “小法官”也可以有大作为。郑水强的司法智慧没有湮灭在如山的案件里。在日复一日的审案中,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虽身处基层,却屡有佳绩:他一纸判决帮助企业进军海外;他创新裁判方式所判的案例,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案例库;他用百来字的“三字歌”,将劳动者权利及维权方法生动演绎。

  扎根基层法庭5年来,郑水强审案近5000宗,最多一年甚至超过1300宗,无一引发信访、上访。

  一纸判决助力企业进军海外

  2010年,位于清溪镇的快意电梯公司为进军新加坡市场,专门组织员工到苏州等地进行培训。为防止员工培训后迅速离职,公司专门与员工约定:如果在新加坡工作不满3年就中途离职,则需返还公司给付的培训费。

  “如果员工接受相应培训而不能为公司提供一定年限的服务,公司就不敢对员工大胆投资。”快意电梯法务部经理沈强民道出了这个条款的制定初衷。

  进入新加坡市场后,快意电梯发展迅速。在垂直电梯安装方面,同行们的工作周期是35天,快意却达到了惊人的15天。看到快意员工“质优价廉”,众多电梯企业纷纷向快意员工伸出了“橄榄枝”。

  2011年,快意电梯有5位员工率先回国申请离职。因前期的员工培训费被扣除,公司被告上了法庭。员工认为,公司要求员工返还培训费,不符合劳动法规定。

  当时,快意公司派驻新加坡的首批员工已达120多人。“大家都很关心这个案件的审理结果。如果这5名员工胜诉,其他人可能会效仿,从而对公司在国外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沈强民说。

  该案分到了惯常处理疑难、复杂和敏感劳动争议案件的郑水强手上,他认真研究案卷,厘清了培训费的法律性质,并相应做出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附返还条件的福利待遇,在预付该待遇后,返还条件成熟时,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返还。”

  如此一来,面对跳槽要扣掉的培训费,以及公司相应提升的工资,员工大多觉得还是留下来划算。

  此后,快意电梯迅速在新加坡市场站稳脚跟。经过几年发展,快意电梯已成为新加坡政府建房局最大的电梯供应商,占新加坡国内进口电梯行业40%的业务。

  创新裁判被纳入全球案例库

  法律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以方便用人单位做出相应准备。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东莞,在民工荒的大背景下,不少员工找到下家后说走就走,“突然袭击”的频发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损失。

  郑水强就曾接到过这样一起诉讼。东莞模德模具有限公司是美国上市企业在清溪设立的子公司。2009年6月,王某被其他公司的高薪吸引,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即“不打招呼”离职跳槽。

  模德公司发现王某“失踪”后,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作为模具生产线上的熟练工,王某的突然离职造成了所在生产线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公司紧急从苏州公司借调了2名熟练工过来赶工,但仍然影响了产品的交付。

  一个月后,模德公司发现竞争对手凤岗某公司竟已经为王某参保,才顿悟王某“失踪”所为何事。

  模德公司随后起诉王某,要求王某为其不诚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凤岗某公司在王某未提供离职证明的情况下就对其录用,应承担连带责任。

  但详看案卷后,郑水强认为,模德公司主张的损失虽有证据证明,但具体数额难以计算,这让他颇为头疼。

  在查明事实及反复查阅法条的基础上,郑水强为案件解决找到了“出口”。公司违法解雇员工要承担赔偿金,员工擅自离职亦应承担赔偿责任。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角度,郑水强判决酌定王某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反向赔偿模德公司。据此,郑水强遂判决王某赔偿模德公司损失3900元,凤岗某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虽然赔偿数额不大,但规则的确立却坚定了模德模具美国总公司对中国法治环境的信心,此案例随后被收入该公司的全球典型案例库,供全球20多个分支机构学习。再之后,模德公司扩大了在华的生产经营,投资不断扩大,还设立了天津、苏州等多个分支机构。

  “强和弱是相对的,公司非法解雇员工,员工是弱者;但员工擅自离职,对公司造成不当损失,公司就是弱者。遵守契约精神,平等保护劳资双方利益,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双赢的市场秩序。”郑水强说。

  编写劳动用法“三字歌”

  “劳动者有些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有时又期待值过高。遇到了纠纷,不知道如何走程序,也缺乏证据意识。”郑水强说,一旦裁判结果与他们想得不一样,他们就很容易把这归结为司法不公。

  在丰富的审判实践中,郑水强逐渐意识到,就案办案固然重要,但若能给群众通俗易懂的法律指导,让他们懂得怎样去预防纠纷、依法维权,从而让用人单位不敢违法,员工不“乱”维权,则显得更重要。为了做好这些“诗外功夫”,郑水强专门抽出时间,反复琢磨,编写出了144字的劳动用法“三字歌”。

  2014年6月30日,清溪法庭举行发布会,把首期印制的一千本普法小册子——《人民法庭实用案例选编》之劳动篇,发放给辖区人力资源分局、法官助理、劳动服务站、企业工会等,以便广大劳动者取阅、学习。而“三字歌”赫然位于小册子的首页。

  “水哥编的‘三字歌’言简意赅、朗朗上口,配以具体的案例,很容易被劳动者所理解。”清溪镇人力资源分局办公室主任殷永星对“三字歌”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把普法材料下发到了全镇21个村居服务站。

  此外,郑水强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报纸上发表典型案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在普法路上,郑水强不遗余力地传播着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

  劳动用法“三字歌”

  郑水强

  初入职 订合同 超一月 赔双倍

  参社保 需及时 缺一项 都不可

  工资款 全额发 不能拖 不能扣

  得休息 是权利 年休假 不可少

  高温作 有津贴 伤病生 有薪假

  定工伤 有补偿 社保付 工厂补

  工作时 守纪律 离职前 需通知

  被解雇 看原因 属违法 有赔偿

  产纠纷 先协商 经仲裁 再诉讼

  打官司 讲证据 劳动中 需留意

  裁决书 生效后 未履行 强执行

  劳动者 要用法 三字诀 先了解

  对话

  郑水强:

  在艰苦基层也挺有成就感

  南方日报:听说你早上开庭,中午就写判决,5天就能签发?

  郑水强:刚到法庭工作时,工作量非常大,慢慢就形成了中午不午休的习惯。这么多年下来,效率也高了很多。现在,我基本上能上午开庭,中午趁热打铁把判决写出来,花几天时间斟酌一下,再报批,一般来说5天内能把判决签发出来。今年除去一季度抽调到其他部门支援外,截至目前,不到9个月,我就结了850多件案。

  南方日报:和劳动者打交道,你有什么心得?

  郑水强:我见劳动者的第一件事就是握手,这样他感觉你是尊重他的,而不是把他当成闹事者来看待。另外,我会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这样即使你最终判了他败诉,他也能理解你是公平裁判的。

  南方日报:是什么支持着你多年来坚守在基层法庭?

  郑水强:基层法庭的条件相对艰苦一些,也没有“高大上”的案件,且长期案多人少,劳动强度大,部分当事人又难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事感觉自己是“司法民工”,最终选择离开。2010年至今,我们法庭就有30多个同事先后离职。对我来说,基层法庭虽然寂寞而平淡,但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和综合能力。而且,通过个案的裁判影响一个企业的薪酬待遇,通过沟通修复受损的劳资关系,通过分享提升大家的法治意识,我个人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

  ■记者手记

  他总能让案件“拨云见月”

  初听郑水强在审判方面的“威水史”,还以为他是一位“老”法官。见到真容,才发现原来三十刚出头。年纪虽不大,可几乎所有认识郑水强的人,都亲切地喊他一声“水哥”。

  在清溪法庭,重要场合几乎是“水哥”的专利。大案要案敏感性案件,领导大部分派给他;辖区发生重大群体性劳资纠纷需要赶赴现场,领导第一时间常常想到他;法院“法治直通车”到社区、进工厂,相关单位领导往往指定他。

  在清溪法庭,“水哥”仿佛“无所不能”。因其热爱学习、知识面广、熟识法规法条,同事们遇到难案,总会向他讨教。一番热烈讨论之后,“水哥”总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让案件“拨云见月”。庭长莫伟坚感慨道,“水哥”就是清溪法庭的“活辞典”。

  虽然基层法庭条件不太好,但采访中他的阵阵笑声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他对法庭工作是真心的喜欢,他对审判事业是由衷的热爱。

  正是由于爱,他在工作中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由于爱,他刻苦钻研,做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质高效;由于爱,他紧扣法律不断思索,创新举措维护公正;由于爱,他用笑声传播正能量,获得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有爱,才有好法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陈捷生 通讯员 马远斌 姚勇刚 冯鼎臣 钟紫薇

  策划统筹:梅志清 陈捷生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