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文明
2014年12月24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签名:高德荣 |
独龙江之变,离不开有几分“任性”的高德荣:他“不走寻常路”,从繁华都市主动回到深山僻壤,回到高黎贡山、独龙江畔;他对身边人苛刻、自己生活简单……记者一年内有幸两次和他“零距离”接触,感受“钉”在偏远独龙江的“厅官”高德荣。
对理想信念“执拗”——
思想境界高起来,职务要求就低下去
曾经的独龙江,是一个离开了会想、再进去会怕的地方。不说漫长的车程,单是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麻花形”的山间毛路,就让记者有想“跪”的冲动。
时隔一年再入独龙江,嘈杂的施工现场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街道、整齐的特色民居。
来不及欣赏独龙江变化,记者就急切地跑到老县长家。独龙毯、热火塘、正播放新闻的电视机,一如一年前。只是桌上的药,多了。
高德荣的老伴马阿姨告诉记者,得知记者明天要采访,高德荣看采访路线去了。高德荣的司机肖建生插话:“组织上有‘令’,要求他配合记者采访。”
高德荣不愿接受采访,却愿服从组织安排,这倒符合老县长的一贯作风。今年上半年,高德荣到龄退休时便说:“职务可以退,党员义务不能退,我还要和独龙群众一起干,干出活路来。”
跟贫困“死磕”,高德荣已经坚守近40年。退休前,高德荣曾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级别副厅。组织上给他在州府安排住房,他不要;按照规定发放的补贴,他也不要。他说:“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与其花时间打扮自己,不如花时间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曾有人开玩笑,说高德荣是独龙族的头人,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共产党才是独龙族的头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独龙族今天的一切。”
有人纳闷,高德荣缘何回到独龙江?在记者看来,如果他走过独龙江的惊魂“毛路”,看过还没拆除的旧茅草房,再去看下今天的独龙江,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从赤贫中走来,高德荣有了坚定信仰,也让自己更有力量。
对工作要求“严苛”——
干事上于公考虑更多,生活上于私要求就更少
一年不见,高德荣装束未变:藏青色西服,贴身白衬衣,只是青色已泛白,白色更暗淡;人瘦了不少,可别着的国徽依然耀眼。
高德荣性格直爽。碰上没有调研就发言的领导同事,他直接打断;遇到没做足功课就采访的记者,他立马就赶。虽然直爽,可高德荣向来有一说一。当县长期间,有位即将提拔的干部被他公开狠批,第二天县委组织部长找到高德荣征求任免意见,他一听就急了,反问“怎么就不能提拔”?
对有些人,高德荣还会格外关爱。今年4月独龙江隧道打通,高德荣天未亮就带着独龙族群众采来野杜鹃花送给修路官兵。每年春节,老县长都会把留守独龙江的干部职工请到他的培训基地,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
因为严苛的要求,对身边人,高德荣要么“不闻不问”,要么“铁面无私”。儿子考公务员连考三年他不管,女儿婚礼中途他两次离开处理公务,姐弟两人买房高德荣没给过一分钱。
高德荣对孩子“不管”,让他们清白、独立做人,不养“官二代”,难道不是另一种爱?
对发展标准“任性”——
对生态影响小了,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才会大起来
“加快、加快!” 高德荣每到一处工地,总爱说这句话。为了独龙江,高德荣争分夺秒。
每年独龙江封山和开山之前,高德荣都要驻守雪山,少则一周,多则两月,与交通部门同志一铲一锄刨雪,只为让独龙江开山期更长,为独龙江施工多争取点时间。
但对发展,高德荣却很有耐心。有企业找到高德荣,希望建梯田、遮阳棚,标准化种植重楼,谁知却被高德荣婉言谢绝。“他怕破坏了独龙江的原始森林。”肖建生解释。
高德荣有一次去普卡旺村查看施工进度,发现施工队砍了两棵大树,原本笑眯眯的脸一下子就怒了。施工队长连忙解释,不砍树就会增加很多工程量。他不容分说,要施工队长立即去乡林业站接受处理。他说:“我不是要收拾你,是要你记住这个教训!”
高德荣说:“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他干的实事可不止一件:建电站、修公路,让现代文明进入独龙江;种草果重楼,招养蜜蜂,把贫困逐渐赶出独龙江;保护生态、发展教育,为独龙江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记者问肖建生,跟着老县长长期高强度工作累不累?肖建生回答:“不累是假的,可每当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县长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有人辛苦才有人幸福’。”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4日 04 版)
相关专题 |
· 永远的“老县长”——“独龙之子”高德荣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