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04:19 来源:南方日报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扫描关注“南方微路演”订阅号及个人号
本周末,“灯湖论剑”2014南方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总决选暨开发者大会将在千灯湖举行,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的10强团队已进入最后的备战阶段。
从本届大赛的参赛项目及创业、风投圈内人士分析来看,长、珠两地的创业方向和风格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中珠三角创业者更擅长于从传统行业中和生活应用中,挖掘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痛点,而长三角地区的创业项目则由于其本身尤其是上海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产业现状,创业方向更前锐一些,且风格上珠三角更务实,长三角的商业化能力更强。
然而,除了创业方向与创业者本身的风格外,一个创业项目能否成功,还与当地的创业大环境,包括项目融资、圈子交流,以及专业辅导等密切相关。那么,从这几个“坐标”观测,长、珠两地的整体创业大环境有何异同?
看格局VS重风控 前者估值更高?
在毛蔚青列出的创业团队四大需求中,如何省钱和怎么要钱,排在了前两位。毛蔚青是本次创业大赛10强项目“找一下”的负责人,来自上海。在他看来,由于创业一开始很少有营收,都是靠资金支撑,因此早期的风险投资和创业成功率息息相关。
来自广州,同为10强项目的“e家帮”,其负责人熊斌也认为打动投资者,融到足够的钱,然后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是项目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那么,长、珠两地的融资有无异同?本次创业大赛导师、创新工场战略发展副总裁王世忠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他曾接触过一个创业项目,被广东的一家天使投资机构看上,有意投资50万元。作为条件,该创业项目上至人员框架搭建、下至财务等,都要由其经手。
在王世忠看来,这个投资案例背后,是长、珠两地,甚至是南方与北方互联网领域投资风格的差异。在广东,实业思想根深蒂固,在创业投资时就表现为更注重细节与风险把控;而在上海,尤其是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风投圈中,对创业项目的大方向和潜力更为看重,投资风格更大气一些。
毛蔚青也将投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看格局的投资人。他们在投资理念上更看重项目的竞争优势,是否有技术壁垒,是不是某个领域的NO·1等,着重对项目未来的升值空间进行研判,并根据其判断给出一个比较好的估值;另一类则是看财务,通过财务报表看项目及团队的风险控制。
作为一名创业者,他认为前者更适合初创团队,后者在项目进入A轮,发展相对稳定后更为合适。不过他并不同意将这两类投资人简单地按地域进行划分,“珠三角也有理念很好的投资人,北京也有装腔作势的。”只不过相对而言,广东脱胎于制造业环境下的投资人,会在财务以及风险控制上的敏感度更高,相应的,会在项目估值上会略低一些。
“圈子说”VS对点“碰撞” 时间成本的较量?
在毛蔚青看来,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创业“圈子”的常态化无障碍交流。以其所在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该园区经常为创业园区举办一些专题的创业会及沙龙活动,邀请相关的媒体、投资人及其他业界人士到场交流,传递信息。
又如当地知名的创业孵化器——创新工场,其自身就是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在北京、上海设点,除为创业者提供所需资金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还经常举办论坛及各类交流、分享活动,包括创业团队之间的交流,以及邀请国内外业内资深人士前来分享等,既开阔了创业者的眼界,也对创业者清晰把握创业的方向,保持市场敏感度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关于“圈子”的说法早已有之,如此前发源于北京的3W咖啡,就强调构建一个互联网创业和投资圈的顶级圈子,汇集了一大帮知名投资人、创业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包括沈南鹏、徐小平、曾李青等数百位知名人士,吸引了无数的创业者来此寻找创意、融资甚至于合作伙伴。
但创新谷创始人、董事长许洪波对于此类相对松散的“圈子”并不认可。在他看来,漫无目的地在咖啡馆里坐一下午,只为一个并不确定的项目或投资人,不论是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时间成本都过于高昂。
相对而言,他更看重有针对性的“碰撞”,如在创新谷内,他把紧密相连甚至是互为上下游的创业项目放到一起,在创业过程中碰撞、分享经验与资源,或者是通过导师与在孵团队的直接沟通交流,为其解决问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来自广州创新谷的在孵项目“e家帮”,据其负责人熊斌介绍,今年1月,该创业团队入驻创新谷,当时具体的创业方向没有完全明晰。此后在与许洪波的沟通中,将第二个创业项目的方向确定在了家政细分市场上,并将自身利益与中介机构捆绑在一起。
该项目在今年5月首次上线运营,到目前已有近百万的微信用户,大约3000名家政“阿姨”。由于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本月初的创业大赛20强路演中,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名次。
孵化器大趋势:去“二房东”化
孵化器作为“圈子”中的重要一员,甚至是不少“圈子”的搭建方,是创业探讨中绕不开的话题。如毛蔚青所说的“省钱”与“要钱”,都可通过孵化器解决--前者具体如降低房租成本,以及通过孵化器申报科研项目资金扶持、专利补贴等,后者则是孵化器自身的投资,以及帮助入驻团队对接投资资源的能力。
事实上,除了资金外,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许多问题,大的如方向调整、团队搭建,小的如招人及各式各样的工商、法务方面的办理等,这些都需要有专门、专业的人才帮助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孵化器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本届创业大赛观察团成员,东方汇银副总裁施中渊看来,长、珠两地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程度还是有所差异。“上海的孵化器具备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市场化程度高。”施中渊所评定的市场化程度,主要依据是其创业软环境,即是否为入驻的创业项目提供了好的培训、辅导和引导。
在他看来,孵化器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传统的“二房东”式的孵化器,仅仅提供场地方面的支持,其团队入驻的考核主要根据项目所拥有的博士或研究站之类的数量等硬件指标来确定。另一类则是市场化的孵化器,会根据创业团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配套服务,帮助其补足软肋,不断完善,让其度过最艰难的创业起步阶段。
而就目前来看,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由于起步较早,且拥有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及优质的科研机构、教育储备,相对而言,市场化较高。而珠三角虽然目前已有创新谷“跑出来了”,深圳南山、前海等地也有一些新的创新孵化器开始出现,但总体而言,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弱,相当地区的孵化器还停留在“二房东”的角色。
不过IDG资本的投资经理谢振遥也提醒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与否的最根本因素在于创业项目与创业团队本身,好的项目与团队组成自然容易获得投资,因此,务实做好项目,讲好故事,是创业成功的根本。
本版撰文:黄艳姿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