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04:02 来源:南方日报
周·重磅
解密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腾腾
美国与古巴,这两个最近距离相隔不过90多海里的国家,在最近的一周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敌对状态,进入关系破冰期。自从1959年卡斯特罗建立政权后,古巴与美国便走上了互相对立的道路。
徐贻聪曾在1990年代初担任中国驻古巴大使,在他看来,美国与古巴之间的关系恶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如今两国改善关系则符合两国的利益以及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古巴“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美国成立以来,其政治精英们就开始惦记着被称为“安的列斯明珠”的古巴岛。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这些美国建国的元勋们,无一不对将古巴纳入美国的版图充满了热情。1783年,约翰·亚当斯宣称,古巴是美国的自然延伸。托马斯·杰斐逊踌躇满志地建议在古巴岛南端树立标志……
墨西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美国人,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出现了要求兼并古巴的浪潮。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格兰特总统曾针对英国和法国的野心宣布了所谓的“非转让原则”,即反对列强转让在美洲的属地。1898年,美国介入了古巴反抗西班牙的战争,并于1898年—1902年期间对古巴实施军事占领。“美国一直以来都想把古巴变成自己的一个州,但是古巴人民是不会同意的。”徐贻聪说。
20世纪30、40年代以后,古巴逐步成为美国投资者的天堂、美国旅游者度假的乐园。“美国政府和资本掌握了古巴几乎整个的经济生活,并对古巴政治、军事、外交施以十分自如的控制。”徐贻聪说。徐贻聪认为,古巴革命的胜利改变了美国在古巴的权利,新政权谋求的是古巴的独立。1959年1月1日,巴蒂斯塔政权在革命中垮台。对此,美国感到如芒在背,将之视为对美国霸权的一种挑战。
卡斯特罗并没有对美国采取强烈的抵制甚至敌对。在古巴海边的广告牌上,甚至还写有“欢迎美国朋友来古巴”的标语。但这并没有阻止古美两国关系的恶化。
古美关系迅速恶化,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积极介入古巴,并在古巴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60年2月,苏联向古巴提供低息贷款、技术援助和石油,同时购买古巴蔗糖。4月,古巴同苏联建立全新的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则授权中央情报局武装和训练古巴流亡人员。古巴与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一反一正,同步发展。
从制裁到“猪湾事件”:走向敌对
在古巴独立之前,古巴的石油公司基本上被美国公司所控制。在古巴与苏联建交之后,苏联积极地向古巴提供石油援助,并且签订古苏石油协定。1960年5月,古巴政府命令美资石油公司提炼苏联原油。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随后,古巴将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资炼油厂国有化,这意味着美国以往在古巴的既有利益丧失。
在古巴将美资炼油厂进行国有化之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将古巴当年蔗糖进口配额冻结,其后又将配额确定为零。这开启了古巴与美国两国互相敌对的时代。同年8月,古巴又将一批美资企业收归国有。10月,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贸易禁运,除药品、食品外禁止向古巴输出一切商品。同时古巴对美资实施进一步国有化,直至将美资企业全部没收。
1961年1月3日,卡斯特罗要求美国在古巴的大使馆将人数从48人减少到12人,同一天,美国宣布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
“美国想让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权就范,回到巴蒂斯塔时期。但古巴人民是不答应的。”徐贻聪说。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权不但没有被美国的经济制裁压垮,相反,其在古巴国内得到了巩固,并且在国际社会上也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美国便开始使用军事或者暗杀等行动来压制古巴,据统计,美国对卡斯特罗执行了700多次的暗杀。
在美国与古巴断交的三个月后,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一向将拉美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视为自己后花园的美国在面对这个红色政权时有些慌乱。1961年4月17日,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并训练的古巴流亡者1500人,被编成代号为“2506”突击旅准备入侵古巴,为了支援雇佣军入侵古巴,美国派遣了8架C-54运输机、14架B-26轰炸机、10艘登陆舰艇。但是经过了72小时的战斗之后,1500名美国雇佣军就被击溃了。这被美国称为“猪湾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徐贻聪表示,在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战略部署上,古巴无疑是一个战略要地。但美国却感觉如骨鲠在喉。1962年,作为苏联撤出导弹谈判的组成部分,美国同意停止针对古巴的军事行动,但在经济上进一步的制裁古巴。
时任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面封锁,特别是武器以及其他军事设备。肯尼迪还签署了3447号法令,严格禁止美国企业从古巴进口任何产品,也禁止向古巴出口任何产品,并中断援助那些向古巴提供帮助的国家。
直到卡特在1976年当选美国总统,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迎来了第一次缓解的迹象。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决定在古巴与美国两国首都各自设立“照管利益办事处”,美国对古巴的贸易禁运略有松动。据徐贻聪介绍,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美国利益照管处,除了不行使大使馆的职能之外,其他一切外交职能都享有。
1980年4月至9月,古巴开放首都哈瓦那以西的马列尔港,却引发10多万古巴难民涌入美国境内,美古关系再趋紧张。不久,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终止恢复古美关系的尝试。
缓慢缓解的古巴与美国关系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维持其在西半球特别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地位,继续并加紧了对古巴的孤立和封锁的态势。随后苏联的解体,让依赖苏联的古巴经济一落千丈。在很多人看来,冷战结束将会为古巴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带来利好,但美国却加紧了对古巴的禁运与制裁。
徐贻聪曾在1993年到1995年担任中国驻古巴大使,他亲历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古巴更加严厉的封锁与制裁。
1990年,古巴政府宣布进入了“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在这一时期,古巴政府除了开展多元外交、缓和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并积极重返拉丁美洲以外,还为了摆脱困境、争取生存与发展并挫败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努力避免激化古美矛盾并对改善双边关系持积极态度。
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古巴政策却是强化经济制裁措施。1992年经美国国会立法、总统批准的“托里切利法”禁止美国在国外的子公司与古巴进行贸易,而1996年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将封锁扩大并强加于第三国的贸易活动。
在度过上世纪90年代的持续恶化关系后,21世纪的古美关系开始发生些微变化。2000年末,美国允许有限的单向贸易。2001年底,古美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同意使用第三方货轮运输货物。这是40年间从美国港口驶往古巴的首批食品。美国出口商对这一新市场的开放反应迅速,此后几年年均贸易额达4.5亿—5亿美元。
尽管如此,小布什政府依然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美国与古巴的关系开始升温。2009年4月13日,奥巴马取消对古巴的旅游和侨汇限制。古巴方面也做出了回应,接受美国关于重启移民问题谈判的建议,表示愿意与美国商讨合作反恐、扫毒和救灾等问题。
虽然在这一年古巴逮捕了美国公民艾伦·格罗斯,并于2011年判处15年监禁,但两国关系的缓和已经成为大趋势。“整个拉美地区的国家都希望两国关系缓和,而且美国国内也对美国封锁古巴有所抗议。”徐贻聪说。2011年3月28日,前总统卡特也对古巴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成为第一位访问古巴的美国前总统。
2014年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互相释放被关押的特工。奥巴马下令与哈瓦那开始对话以恢复1961年中断的外交关系。美国与古巴多年的敌对关系宣告结束。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