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08:28 来源:南方日报
争议:舍得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
“育儿电子产品不是灵丹妙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的育儿产品可谓五花八门:音乐录音安睡小猴、电动保姆摇椅、电动秋千、无线婴儿看护器、尿布传感器、盐水滴鼻器、针管式喂药器、踢被提醒器……应有尽有。
近日,一种由广东高校研究人员参与研发的陪护型智能机器人,受到了不少年轻父母的追捧,甚至还成功在韩国上市。这款造型可爱、“表情”丰富的机器人不仅能教孩子识字读书,陪孩子聊天玩耍,还能方便家长远程监控看护孩子,功能之齐全令不少家长动心。
专家提醒,虽然高科技育儿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代行父母职责,不过,再先进的机器人始终是机器,提前编好的程序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接触和互动。家长只能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育和看护工具,而不能完全将孩子假手于它。
争议:舍得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
外表是一个蓝色的小胖娃,“头”部的屏幕会不时显现出各种“搞怪”的表情,一会“哭”,一会“笑”,就像是一张逼真的小孩的脸。这就是最近在早教和育儿市场上引起热议的陪护型智能机器人。
据开发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的服务对象为3-6岁的学前儿童。家长只要在指定的应用软件商店下载各种早教视频、音频和电子书到机器人内部的存储器上,孩子就能通过语音向机器人发出各种行动指令。例如,对它说“我要听故事”,它就会马上作出反应。这款机器人还具有多媒体投影功能,可将屏幕中的画面通过内置的微型镜头投射在墙上,有助于保护孩子的眼睛。而家长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远程上网,通过小机器人身上的摄像头实时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
对于这样一款最新产品,妈妈们却有不同的意见。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黄小姐称,大多数“80后”父母本身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忙于工作,下班回家已经很疲惫,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我在育儿产品展览会上看到有这样的一款机器人,后来就给儿子网购了一个。小机器人很逗,唱歌跳舞的样子可爱极了,通过对话就能控制它,很方便,它还会讲故事、念唐诗,儿子很喜欢它。有它陪儿子,孩子多了一个玩伴,我也多了一个帮手,感觉轻松了不少。”
“85后”的妈妈、网友“珠珠”却表示:“舍得给孩子花钱,却舍不得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父母太多了。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父母温暖的怀抱和关怀。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都会尽量带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陪孩子一起玩,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我与孩子的感情也增进了不少。”
还有一位新晋妈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这类高科技育儿产品的设计合理性与安全性的顾虑。“对于这些科技产品,我的宝宝好像都十分抗拒,一把他放到电动秋千他就哭闹。还有一些产品,我觉得设计得不够周到,比方说尿布提醒机器,孩子夜里尿床了,连接的闹钟就会发出响声,但闹钟的声音影响了全家的睡眠。加上这些电子产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我觉得还是不适合放在宝宝身边。”
“育儿电子产品不是灵丹妙药”
“育儿电子产品不是灵丹妙药。家长的拥抱、哼唱等必要的亲子沟通,是任何育儿机器也不能代替的。”广东省一级幼儿园评估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吴木琴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一些家长平时在职场奔波,分身乏力,又怕孩子在家无聊,无形之中就会借助各种电子产品来代替自己的缺位。
吴木琴指出,适当地运用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可以的。例如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很难做到同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反应。而幼教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师随时随地观察孩子,并记录下孩子的一举一动反馈给老师,从而让老师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另一方面,随着高科技产品介入生活,有一些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例如有些家长只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直接把手机扔给孩子玩,而不是与孩子及时沟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出去玩耍、运动会有危险,常常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让其出门,同时为其买来许多酷炫的机器宠物、机器人等玩具。这种封闭的环境会让那些性格内向、缺少玩伴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还有可能会加重部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心理依赖,早早的就成了闭门不出的“宅童”,社交技能迅速下滑。
“智能机器人可以成为孩子的玩伴,但它不是万能的,孩子也不宜长时间地和机器人呆在一起,更不能让机器人代替父母的位置。”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学院客座教授程五一表示,现在城里的孩子往往住在高楼大厦里,懒得下楼,缺乏锻炼,影响了体质和身体发育,加上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导致用眼过度,近视眼现象很普遍。像这些问题就是智能机器人难以解决的。
程五一建议,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学、朋友交往,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参加户外活动,经常锻炼,从中探索、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程五一说:“中国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意思是人要多亲近大自然。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秋天登高,冬天赏雪,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到风吹,闻到花香,玩沙玩水,这些体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陈颂贤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