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抢救中国人“舌尖上的遗产”

2014年12月19日07:2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抢救中国人“舌尖上的遗产”

  乳酸菌菌种资源是发酵乳制品研究开发的核心材料和技术突破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各种乳酸菌是重要的可利用生物资源,因此,发掘、收集、保藏我国少数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建立乳酸菌资源库及基因库,对今后我国乳酸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提升我国乳品工业的核心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酸奶发酵剂研究开发的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几乎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控,我国大型乳品企业几乎全部采用国外的发酵剂(包括益生菌发酵剂),严重制约了我国乳酸菌产业和发酵乳制品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创新团队与时间赛跑,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最大限度抢救了中国人“舌尖上的遗产”。

  近年来,团队瞄准国际前沿,立足地区特色,紧跟国家乳品发展战略重点,以收集、鉴定、保藏、研究乳酸菌资源为己任。从2001年开始,通过与蒙古国科技大学,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科技大学等国外机构合作,克服地域、国界和语言等重重障碍,实施大范围、广地域的样品采集,从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东欧、巴拉圭等地区采集传统发酵乳制品1614份,从中分离乳酸菌6080株,建立了我国最大原创性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同时,利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乳酸菌资源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揭示自然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遗传多样性,为自主知识产权乳酸菌菌种的筛选、发酵剂和发酵乳制品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比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我国的乳酸菌基础研究手段和水平还较低,乳酸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学研究接近空白。2006年,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项目实施后,团队克服了科研经费紧张和技术难度大的双重压力,于2009年先后在微生物学和蛋白质学领域的顶尖杂志发表项目成果,最高影响因子达8.97。该项目的完成不仅开启了国内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先河,也标志着我国乳酸菌研究开始进入“组学”时代,该成果在我国乳酸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菌种是发展乳酸菌产业的核心。团队利用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5株具有免疫调节、抗腹泻、降血脂、降血压等不同功能特性的益生菌,结合基因组学方法解析了益生菌和人体肠道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同时,通过菌群序列型和表型数据的关联分析,建立了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高通量筛选技术体系,筛选出19株用于发酵乳生产的基础菌种。完成5株乳酸菌发酵剂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原创性乳酸菌发酵剂生产的空白,并应用于伊利集团等企业相关产品,累计新增利润上亿元,打破了乳品行业发酵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09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肠道益生菌功能性研究再次成为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团队根据国际益生乳酸菌领域的研究动态,率先开展了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人群肠道菌群的分析和服用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8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项目实施初期遭遇众多难关,研究成本高和生物信息学基础薄弱成为阻碍该项目快速推进的主要瓶颈。团队人员遍访国内外生物信息学顶级团队,学习掌握生物信息学各项技能,系统分析了我国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差异,首次从宏基因组角度阐述了摄入益生菌对中国人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作用和变化趋势,为益生菌临床医学研究和益生菌制剂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益生菌与宿主的互惠共生机制及益生机理提供了前沿研究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持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等相关科技项目50余项。团队已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内蒙古科技创新团队、内蒙古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张和平教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5篇;主编《现代乳品工业手册》等论著15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4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奖多项。荣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10年,张和平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我国食品领域和自治区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