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04:55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在平安集团2014年开放日寿险主题报告分享会上,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谈及保险业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他表示,险企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将是扭转过去以险企自身为中心的做法,“险企应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通过信息分析和洞见应用能力,大力发展O2O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化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让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保险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把决定权交给客户,才能赢得市场。”
代理人渠道支持平安业绩提速
李源祥称,平安个险代理人渠道的业绩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占比已达到50%以上,在行业里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在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也保持第一,个险代理人渠道较好地支持了平安寿险业绩的快速增长。
李源祥回顾了2012年以来两年时间里,平安寿险所进行的战略转型。“在2012年开放日上,首次提出了个险代理人渠道的三大发展策略及目标,包括‘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队伍分类管理’和‘队伍专业化提升’”。李介绍,具体而言,平安寿险其时厘定的主要策略是:经济发展期城市保持市场第一,重点发展县域市场、提升潜力城市市场份额,同时推动业务员向个人客户经理转型,加速培养主管层级。
李源祥说:“当时我们提出这个代理人模式和发展策略的时候,业界对整个市场仍有担忧,信心明显不足。”
但事实证明,个险代理人模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支撑了平安寿险总体业绩的快速上升,三大发展策略及目标在两年的经营里得以实现。
“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方面,“现阶段,平安寿险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近50%,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在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在县域市场平安寿险2013年及2014年前三季度规模保费增速分别达13.6%及21.4%。”李源祥称。
“队伍专业化提升”方面,由于代理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新、老客户数量都获得了显著上升。
而从平安寿险整体产能和收入来看,个险人均FYP(首年度保费)从2012年的5792元上升至2014年3季度的6925元,年均升逾9%;个险人均FYC(首年度佣金)从2012年的1189元上升至2014年3季度的1612元,年均升幅逾16%;个险人均综拓收入从2012年的485元上升至2014年3季度的627元,年均升幅达14%。
县域市场将成战略布局重点
代理人渠道经过两年的经营已发挥出充分的优势,并助推平安寿险的业绩在近两年来较快增长。但平安寿险的短肋是存在的,那就是“县域城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平安寿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均领先于国寿,在广东地区(除深圳外)规模保费与国寿的差距亦在收窄。
在本次2014报告分享会上,平安寿险的掌门人李源祥多次提出,“下一阶段将加大对县域市场的投入,未来五年进一步提升平安寿险在县域市场的份额占比”。这再次印证上述业内人士的判断,加大对县域城市的攻城略地,正是平安赶超国寿的重要战略。
李源祥还对下一阶段平安寿险的经营策略与未来5年的经营目标进行了阐释。
在李源祥描绘的蓝图中,预计2019年平安寿险的投保客户数将从2014年的3677万名提升至5384万名,客均保费将从3761元上升至5211元,客均保额亦相对应地从27万元上涨至37万元;办理理赔客户数则将在五年内从116万名增至170万名,涨幅达46.5%。
此外,公司提供的数据还显示,平安寿险2014年二季度的人力为61万,未来5年的年均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县域市场人力占比将从目前的28%提升至32%,人均长险件数从1.06件提升至1.35件。
传统保险经营模式面临挑战
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险企的营销模式。在分享会上李源祥特别提到,平安此前做了一个深入调查,发现保险客户表现出在线获取、分享、研究保险的意愿和趋势在加强,与此相对照的是,专家对客户购买保险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此前我们针对60万受众作了一个‘客户需求实验’,最大的惊喜在于,我们发现只要客户认为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平安后,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权益或更优质的服务,则绝大部分的客户愿意将信息提供给我们,且在12个月内有45%客户购买了我们的产品。45%的高转化率在我们预料之外。”不过,李源祥也坦承,“尽管客户有意愿与险企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但我们发现,这种互动在实际生活中频率偏低。”
李源祥对传统保险经营模式的弊端总结为,“过去传统的客户经理在营销时,客户信息陈旧,互动频率太低,客户对产品体验较差,特别是在线体验很差,客户几乎从不参与经营,主要靠线下人员强势推销保险。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保险经营面临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变革经营模式,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据介绍,“数据源系统”是最基础的客户信息系统,其积累海量的产品交易数据、沟通交互数据、互联网交易数据,负责向“信息分析系统”作数据输出,分析系统通过倾向性模型完成对客户识别、客户分群的整合后,再应用于“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精准营销”三个应用系统,逐渐生成投保预测、服务线索、客户识别、风险评估等各类模型并持续迭代优化。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O2O模式
“客户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客户与险企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前、后端平台的信息交互,不断让险企的产品和服务更新和提升。”李源祥这样表示。
李源祥认为,这个客户信息系统的搭建,将有助于险企实现精准营销与服务。“例如,通过客户的特征、价值、需求三个维度去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价值,通过客户的家庭关系、朋友圈,来识别客户的价值,包括客户的财富指数、风险偏好指数、健康指数、信用指数、价格敏感指数等等,这些大数据无疑将有助于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与服务。”
李源祥指出,寿险的基础服务包括了投保、理赔、支付、续保等项目,未来这些基础服务的变革就是让其更简单、更方便、更快捷;而寿险的衍生服务则涵盖了客户的医、住、行、财等生活服务,这就需要险企了解客户更多。
“例如,客户之所以购买一份‘重疾险’,他真正关心和担心的是什么?险企需要挖掘出客户真实的需求,不仅为客户提供理赔等基础服务,还要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这样的衍生服务,因为‘健康’才是客户最担心和最需要的。事实上,通过这样的健康管理服务,险企的理赔也会得以降低。”李源祥指出,“险企不仅仅是理赔和投资,还要有效进行风险管理。”
谈及保险业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李源祥表示,险企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将是扭转过去以险企自身为中心的做法,“险企应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通过信息分析和洞见应用能力,大力发展O2O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化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让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保险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把决定权交给客户,才能赢得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